把曾国藩彻底说清楚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作者:张云,韩洪泉 著  页数:300  
Tag标签:无  

前言

2011年11月26日,是晚清重臣曾国藩诞辰200周年纪念日。人常说“盖棺论定”,但在盖棺139年、诞辰200年后的今天,关于曾国藩,我们仍然难以确切地评价他,难以真切地走近他。曾国藩研究很“热”,“时人纷纷说曾侯”早已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但在纷纭的众说之中,拾人牙慧者多,自出机杼者少,欲探其“术”者多,肯求其“道”者少。现代人想学曾国藩的“术”,却很少有人明白他的成功主要在于“道”;“术”多为“邪术”,所谓“奔走逢迎皆有术,大都如草只随风”是也;“道”则为“正道”,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是也。更有一些知识性的错讹谬误,鲁鱼帝虎,以野为史,广为流传,尤其不利于对曾国藩的正确认知和客观研究。在一些很畅销的研究曾国藩的专著中,时间的前后倒置、事件的张冠李戴、名词的错讹脱衍等低级错误不一而足,比如赫然把曾氏的爵号“一等毅勇侯”写为“一等勇毅侯”,把他的座师“吴文镕”写为“胡文镕”,“穆彰阿”写为“多隆阿”,等等。研究历史人物,重在“知人论世”、“人乎其内”。正如治晚清史的专家茅海建所说:“历史是人的活动的组合,历史研究就应当切入当时人的内心。”①当前,关于曾国藩的资料和作品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层出不穷,但真正能“切入当时人的内心”者仍属鲜见。对于曾国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听了个传说而已。有人说他会做官。28岁中进士,37岁升至二品大员,十年七迁,职兼五部——中央六部之中,他曾在礼部、吏部、兵部、工部、刑部任副部长(侍郎),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官场奇迹。及至太平军兴,墨经出山,组建湘军并成功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封侯拜相①,极尽尊荣。有着这样迅捷而煊赫的从政经历,也就无怪乎后人对他的升迁之道大感兴趣了。其实,曾国藩官场得意并不是因为善于钻营、投机圆滑,而在于他耿直勤廉、勇于任事。他在京官任上便以勤、直、廉的风格闻名,为官坚持“五勤”(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凡事“躬亲经理”②,又敢于“批龙鳞”,上疏批评皇帝的三大弊病,咸丰盛怒之下“掷其折于地”,“立召见军机大臣欲罪之”③,险些引来杀头之祸。他在统兵期间,也有几次撂挑子、抗圣旨的经历。咸丰几次催他从湖南起兵时,他以士卒不精、船炮未齐而屡召不出,即使咸丰在谕旨中对他冷嘲热讽也不为所动;1857年皇帝让他在奔父丧后再度出山统兵时,他两次上奏拒绝,并吸取以前“事权不一”处处掣肘的教训,公开讨要督抚实职,因此惹恼了皇帝,在家赋闲长达一年多。为官后期,曾国藩功高赏薄,备受疑忌和扼制,抱负难得施展,意见常受打压,对朝廷也逐渐失望,心情抑郁,甚至常生引退之意。他在写给大弟曾国潢的信中说:“诸事棘手焦灼之际,未尝不思遁人眼闭箱子之中,昂然甘寝,万事不视,或比今日人世,差觉快乐。乃焦灼愈甚,公事愈烦,而长夜快乐之期杳无音信,且又晋阶端揆,责任愈重,指摘愈多。人以极品为荣,吾今实以为苦恼之境。然时势所处,万不能置身事外,亦惟有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而已。”④有人说他会带兵。蔡锷就对曾国藩、胡林翼的“武功”极为推崇:成同之际,粤寇蹂躏十余省,东南半壁,沦陷殆尽。两公均一介书生,出身词林,一清宦,一僚吏,其于兵事一端,素未梦见。所攻之役,所事之事,莫不与兵事背道而驰。乃为良心、血性二者所驱使,遂使其可能性发展于绝顶,武功灿然,泽被海内。按其事功言论,足与古今中外名将颉颃而毫无逊色,得非精诚所感、金石为开者欤?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描写和客观评价曾国藩的历史类图书。本书罗列了曾国藩不同时期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包括父亲、长兄、丈夫、统帅、师友等,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曾国藩。

作者简介

  张云,生于1947年9月,江苏省启东市人。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校军衔;兼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委,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复旦大学韩国朝鲜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孙子兵法研究学会理事,曾国藩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国防研究所兼职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战争与和平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等。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通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军事史、中国军事思想和军事史学理论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治学严谨,理论功底厚实,论著甚丰。共计发表著作20余部(包括主编、合著);论文200余篇,约600余万字。主要学术事迹被收入《中国教育专家名典》、《世界名人录?中国卷》、《上海市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家辞典》等。
  韩洪泉,生于1981年12月,山东省沾化县人。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训练部参谋。曾国藩研究会会员。著有《曾国藩与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文化遗产》等。

书籍目录

再读曾国藩(代前言) 
舞台一—家族庭院里 
 脸谱一—儿孙 
 脸谱二—父亲 
 脸谱三—长兄 
 脸谱四—丈夫 
 脸谱五—先祖 
舞台二—湘军帷幄内 
 脸谱六—鼻祖 
 脸谱七—涤公 
 脸谱八—统帅 
 脸谱九—元凶 
 脸谱十—幕主 
舞台三—晚清庙堂上 
 脸谱十一—卿贰 
 脸谱十二—疆臣 
 脸谱十三—侯爷 
 脸谱十四—爵相 
 脸谱十五—师友 
舞台四—历史长河中 
 脸谱十六—政治家 
 脸谱十七—军事家 
 脸谱十八—外交家 
 脸谱十九—思想家 
 脸谱二十—文学家 
附录 曾国藩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独立而率性的个体往往不受欢迎。古人特别是士人,更习惯于把自己看做家族血脉承续和国家兴衰攸关的一分子。深受传统思想濡染的曾国藩就是如此。终其一生,家风的传承,家族的事务,家人的生活,家书的撰写,占用了他的大量精力,也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而他,从来是乐此不疲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曾国藩是先辈的好后代、祖父的好孙子、父母的好儿子,他还是叔叔的好侄子、舅舅的好外甥、岳父的好女婿。作为儿孙,曾国藩继承了中国社会“孝”的传统,对父祖毕恭毕敬,对家事尽心尽力,在总结和传承耕读家风上用力尤多。他虽然在家事上有不论巨细、过于琐碎的毛病,甚至因此受到过父亲的批评,但其用心与初衷是无可厚非的。毫无疑问,他那种强烈的、真诚的家庭责任感,在任何时候、任何社会都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曾国藩这个“好儿孙”的成长之路吧。据清人笔记记载,曾国藩驻节安庆时,当地一名12岁的诸生名叫孟昭暹,诗文书法无一不精,尤其擅长对对联,曾以“盘庚”对“箕子”,名噪一时。酷爱作对的曾国藩招其面谈,听说其祖父也是生员,就随口出了一句上联“孙承祖志”,孟生未加思索,应声对道:“孟受曾传。”曾国藩听后大为赞赏,也非常高兴。④因为下联中的“孟”指孟子,“曾”即曾氏始祖曾参,是孔子的高徒,而孟子是他的再传弟子。同时此联又一语双关,言下之意是指我孟生有幸从小就受到您曾大人的教诲。曾姓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一个古老而又兴旺的姓氏。曾氏后裔以曾参为始祖,而曾参是“轩辕黄帝之英裔,夏禹王(禹姓姒氏)六十三世孙”。自黄帝传至禹,再到禹的五世孙少康封少子曲烈于郜,始以“部”为姓。又五十四传至子巫,避乱奔鲁国,将“郜”去掉耳刀旁“巧”,改姓为“曾”。又五传至曾参,以孝著称,被孔子收为弟子,即《论语》中的曾子。据族谱推算,曾国藩是曾参的第七十代孙。1866年夏,曾国藩以钦差大臣统军剿捻到达山东嘉祥境内时,曾经特意拜谒宗圣曾子庙和曾子墓林,并“捐银一千两,以助祀产之资”自西汉以降,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皆推儒学为正宗,孔子、孟子和颜回的后裔都是世袭的“翰林院五经博士”。曾参虽然名列“孔门四圣”(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而且子思、孟子分别是其弟子、再传弟子,其后裔却长期未能获此殊荣。至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明世宗朱厚熄特封曾参后裔曾质粹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于江西。清康熙年间,皇帝御赐孑L、孟、颜、曾四姓统一辈分派语,以前后贯穿不乱,全国同一,其中曾氏派语为:“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道光年间,又续赐曾氏派语为:“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②民国初年,袁世凯又以大总统名义续赐曾氏派语为:“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蔚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③曾国藩兄弟是传字辈,其派名分别为传豫(国藩)、传晋(国潢)、传谦(国华)、传恒(国荃)和传履(国葆)。曾参之后,十五传至曾据,西汉永光年间受封为关内侯,因不满王莽篡汉,携全族南迁庐陵(今江西吉安)。曾据三十传至曾坝,于南宋年问迁居湖南衡阳唐福。曾坝十三传至曾友近,再四传至曾孟学。清顺治元年(1644年),曾孟学携家族迁至衡山白果,客居30余年,再迁至湘乡荷塘二十四都,最后定居于沙溪石牌熊家湾,是为大界曾氏之始。曾孟学的曾孙曾应贞(族中称为“元吉公”)是曾国藩一族的近祖,他勤于耕作,家境日渐丰裕,开启了大界曾氏繁荣昌盛之象。④应贞生辅臣,辅臣生竞希。嘉庆十三年(1808年),曾竞希率全家迁至湘乡县城南百余里外的偏僻山村白杨坪,这里就成为曾国藩的老家和出生地。曾竞希生子曾玉屏(族中称为“星冈公”),曾玉屏生子曾麟书(族中称为“竹亭公”),曾麟书生子曾国藩。曾国藩兄弟后来位列封疆大吏、荣膺侯伯高爵,中外瞩目,于是民间开始流传其祖辈墓地是“风水宝地”的传说。有的说其高祖曾辅臣葬于大界犁头咀,“九龙山龙脉结穴于犁头咀,团山是颗金印”,预示着这块坟地能保佑曾国藩挂帅、封侯。曾竞希葬于荷塘二十四都五区(今双峰县荷叶镇)泥鱼坝大西冲水桐士乇,据传说其山形酷似一只张开翅膀的金鸡。湘军攻下天京之前,有一年山洪暴发,将坟山前面几十亩水田冲洗为一片沙洲,沙粒色白如大米。

后记

“盖棺公论定,不泯是人心。”这是宋代人的期望。“恩怨尽时方论定,封疆危日见才难。”这是清代人的感慨。晚清重臣曾国藩以自己生前身后的遭际,为“盖棺论定”之艰难做了最鲜活的注脚。2011年11月26日是曾国藩诞辰200周年纪念日。200年以降,曾国藩仍然留给后人一个谜一般的模糊背影。历史也好,人生也罢,都是由一个个舞台和场景构成的。不同的人固然有属于他的特定的时空舞台,同一个人也会在不同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具体到曾国藩身上,我们感到,多样舞台、多维角色决定了他的多重性格、多彩人生,也注定了他身后的多般毁誉、多番起落。从多样舞台、多维角色入手,无疑是解读曾国藩人生密码的一把钥匙。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本书中试图通过一种特殊的视角和架构,对曾国藩作一番全面而真实的解读。基本思考是打破以时间、空间或事件为轴线对曾国藩展开研究的套路,把他的一生分为4个舞台、20个角色,以“二十张脸谱”为切入来展现其多彩的一生。“脸谱”虽多,却意在避免对曾国藩的认识和论断走向“脸谱化”的弊病,并力求得出客观公允的结论。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握着几条原则,借用一句翻译术语,就是“信”、“达”、“雅”。所谓“信”,就是坚持史学规范,做到持之有据、征之有凭,从可信的原始史料出发得出我们的结论,并参考和介绍了一部分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和共识。所谓“达”,就是廓清叙事脉络,做到结构明晰、行文顺畅,在以4个舞台和20张脸谱作为章节架构的基础上,每一节又分3~6小节不等,做到有综述有分论、有史实有评析、有概观有个案,分合自如、张弛有度,使结构兼具张力与弹性。所谓“雅”,就是注重文史结合,兼顾知识性、思想性与趣味性,努力于陈旧材料中写出新意,于寻常描述中理出特点。当然,这些只是我们的努力和期望,能否实现,还要由读者诸君评判。本书中关于曾国藩及其同时代人的年龄,大都根据我国传统习惯用了虚岁,这主要为了与《曾国藩年谱》等征引文献中的记载一致,避免行文中的混乱。这是需要加以说明的。本书的成稿,是在学界前辈及同仁的辛勤劳动和丰硕成果的基础上起步的,凡是引用的文字和观点,均在书中一一作了注引。我们要特别感谢唐浩明、朱东安、杨国强、成晓军、王澧华、胡卫平、梁绍辉、皮明勇诸先生,他们对于曾国藩的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使我们受益匪浅。我们还要特别感谢曾国藩故居管理处的胡卫平、刘建海两位先生,他们提供了数百帧珍贵图片,极大地提升了本书插图的质量,这种学术为公、乐助其成的慷慨风范令我们感念不已!重庆出版集团陈慧、罗玉平编辑以其专业性的敏锐和细腻,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并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我们向他们致以特别的敬意!由于水平有限,纰漏及不当之处自知不免,我们恳切地期待着广大专家和读者的批评教正。

媒体关注与评论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毛泽东其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达达入之道,盖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  ——蒋介石一生之政绩,实无一污点。其才大而谦,气宏而凝,墨兀全之真君子,而为清代第一流人物。  ——容闳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人人也已;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吾以为使曾文正生今日而犹仆军,则中国必由其手而获救矣。  ——梁启超其是非无足论,观其识度,无忝英雄。  ——宋教仁曾国藩是封建中国数千年尤其是两宋以下封建统治阶级一切黑暗精神的最大体现者,又是鸦片战争后百年来一切对外投降对内屠杀的反革命的汉奸刽子手们的。安内攘外。路线的第一个大师。  ——范文澜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章太炎

编辑推荐

《把曾国藩彻底说清楚》:二十张脸谱全方位展示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多面人生,张云编著的《把曾国藩彻底说清楚》论述了曾国藩生平功过是非,探究其内心的历史负荷与无奈,评价其文化史上之地位。为读者了解曾国藩其人、其事、其文提供了极全面的参考。经商要学胡雪岩,从政要学曾国藩。二十张脸谱全方位展示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多面人生。家庭庭院里,湘军帷幄内,晚清庙堂上,历史长河中……儿孙、父亲、长兄、丈夫、先祖、鼻祖、涤公、统帅、元凶、幕主卿贰、疆臣、侯爷、爵爷、爵相、师友,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思想家、文学家……他是父祖的儿孙,他是后裔的先祖,他是弟妹的长兄,他是妻子的丈夫;他是儿女的父亲,他是僚属的幕主;他是一手创建湘军的大帅,他是残酷义军的元凶;他是统治者驱之遣之疑而用之的“疆臣”,他是朝野敬之仰之清议谤之的“中堂”;他是权倾中外决策军机的“爵相”,他是功高赏薄处境艰危的“侯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把曾国藩彻底说清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尊重史实,注重文学性,脉络非常清楚,文笔相当优美,银子不白花,读后收获大。特别是4个舞台、20张脸谱的角度切入,是其他书中所没有尝试过的解读方式,值得期待。阅读中。
  •   书面折痕多处,书角挤压破损,书极其陈旧,脏。纸质欠佳。疑非一手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