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清审美趣味与传统文化

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人民大学  作者:何庄  页数:303  字数:246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读者看到的这本小书,是我从文化视角研究古--代文论的一个尝试,对这一视角的关注,主要出于个人的兴趣。一直以来,我倾心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虽然没有多少研究,但教学之余,也零零散散地读了不少有关的书籍。硕士学业期间,我开始涉猎古代文论,并以此作为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传统审美文化,2003年,我确定了士毕业论文的选题《论中国古代尚清的审美文化心理》,也就是本书的初稿。与文论的视角相比较,用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文论,结果是不同的。文艺和文艺理论是文化现象的一种。但是它的意义又绝不应局限于文艺和文艺理论狭隘的范围之中。它不仅与时代脉搏、学术思潮联系紧密,同时也是传统审美心理的积淀。所以,从文化视角考察文论,是一种整体的、宏观的考察,有助于我们开阔思路,发掘精华,深化认识,而这正是我们当前的古代文论研究所需要的。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几年来,审美文化研究的热潮方兴未艾。比如由百花文艺出版社陆续出版的“中国美学范畴丛书”第一辑和第二辑,就是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它标志着人们对自己民族审美文化的认识,向更深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本书中,我也融入了自己对传统审美文化的些许思考,尚清审美趣味贯穿的是中华民族激浊扬清的精神,而我研究的目的,恰如范晔在《后汉书》中所说“抽其芬芳,振其金石”,期望自己的努力,能为发扬光大传统审美文化的精华,尽一点绵薄之力。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袁济喜教授。袁济喜教授是国内知名的古代文论专家,并擅长审美文化领域的研究。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有幸得到了袁先生的热情帮助和悉心指导,思路大开,受益匪浅。博士毕业论文的成形,凝聚了袁先生的诸多心血,也寄托了袁先生的殷切希望。  感谢陈传才、杜道明、朱良志、蔡钟翔等前辈和专家。在博士论文答辩会上,各位先生对我的论文选题和论述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使我有豁然开朗之感。现在的定稿,就是在尽力吸收各位先生观点的基础上,调整和修改形成的。同时由于论文完成距今已经有三年的时间,考虑到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自己认识的相应深化,我对原稿的一些章节作了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感谢亲爱的父亲。一直以来,父亲的勉励都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初稿的写作,在父亲患病之际,初稿的修订,在父亲病榻之前,然而,不及目睹我完成书稿的欣喜,父亲就永远地离我而去!谨以此书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拙作的出版,得到了“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项目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同时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编辑李颜同志、井玉贵同志的辛勤工作,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由于个人的学力所限,对于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论题的研究,其中的疏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作者  2007年5月于阳春光华家园

内容概要

本书通过列举和分析大量历史文献资料,以中国文化最根本的哲学渊源儒道两家的学说为依据,从深层次上去把握中国古代尚清审美趣味的实质性意义及其审美价值,并从宏观上阐明了其产生与发展、演化的历史过程及其相应的社会基础与意识形态根源。    作者吸取了前人及时贤在同一论域中的研究成果,把相关资料纳入“天清——人清—文(艺)清”的逻辑思路。全书谋篇合理,脉络清晰,文笔流畅。其从道家清心寡欲的人生态度和儒家以礼节情的人格教化上揭示中国尚清趣味的人文底蕴,并用当代的“原型批评”理论对尚清趣味进行分析,具有相当的新意和深度。

作者简介

  何庄,女,1964年出生。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历史文化教研室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古代文艺学、历史文书、历史档案与文化。主要著作:《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合著,2006)、《历史文书》(合著,2003);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其中绝大多数发表在核心学术期刊。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农业文明:尚清审美趣味的文化之源 第一节 农业文明与自然审美趣味 第二节 农业文明的生命意识与尚清 第三节  自然崇拜与清美意象的生成第二章 道家与儒家:尚清审美趣味的思想之源 第一节 道家之“道”与尚清 第二节 儒家礼乐传统与尚清意识 第三节 《周易》文质观与尚清 第四节 清浊对举的方法论与尚清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清”作为审美范畴的形成 第一节 玄学思潮与“清”审美范畴的形成 第二节 人物品藻的审美化与“清”的演进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文论之“清”的特色第四章 唐宋元明清:“清”作为审美范畴的衍变和总结 第一节 唐代“清”审美范畴的发展 第二节 宋元“清”审美范畴的定型 第三节 明清对“清”审美范畴的冲击与总结第五章 审美判断:尚清审美趣味的优与劣 第一节 审美趣味的超越性与纯洁性 第二节 审美趣味的弱化与情感压抑结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农业文明:尚清审美趣味的文化之源“清”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荀子在《荀子•君道》中说:“原(源)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谈到尚清这一审美趣味的文化之源,可谓源远流长。一般认为道家思想是其思想之源,这是不错的。但是很显然,仅仅从哲学的层面横向展示“清”美赖以发育成长的思想基础,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儒、道两家的尚清思想又从何而来?这就需要我们把目光投向远古,投向我们的先祖,从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我们先祖赖以生存的这方水土和他们的信仰与价值观中去寻找更深层次的答案。换句话说,儒、道思想已经是中国文化的凝结形式,而不是文化心理的原生态了,所以,我们需要从文化的源头谈起。本章将综合各种古籍和现代研究成果,并借助于训诂学的一些帮助,初步提供笔者的思考成果。第一节 农业文明与自然审美趣昧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最早发源地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培育起来的中华文化,与这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先民们在这种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对宇宙的认识密不可分,它们共同积淀着尚清审美趣味的自然和人文基础。

编辑推荐

《尚清审美趣味与传统文化》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尚清审美趣味与传统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这是继韩经太先生的《清美文化原论》后又一部研究古代“清美”问文化的文艺理论,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我写论文时就借过它,现在买一本,还时常翻阅,受益颇多。
  •   这本书很不错,主讲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的崇尚清淡的文化底蕴,并与西方的文化进行比较,写得很精辟,用语也清晰易懂,很开心!
  •   这本书,在很多书店都买不到。但它是美学专业学习的一本好作品。如今,当当给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给力!!
  •   这几次都是十点半收到快递,想跟快递大叔说辛苦啦,这么晚还没下班。书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