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律

出版时间:2008年1月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法)加布里埃尔·塔尔德  页数:305  译者:何道宽  
Tag标签:无  

前言

  自从《模仿律》第一版问世以来,我又出了《社会逻辑》,也就是它的续篇和补充。  我的意思是,上面这句话暗中回答了《模仿律》读者可能会提出的一些反对意见。不过,再做几点解释也是不无好处的。  在各处都有人批评说,我所谓的“模仿,常常是名不副实,不恰当的”。这种批评来自一支颇有哲理之笔,使我不禁感到震惊。实际上,学人需要一个新词来表达一种新的概念时,他只能二取其一:在不得不选择一个新词的情况下造一个新词,否则,他就只能引申一个旧词的意义——这无疑要更好。整个问题不过是审视一下我对模仿一词是否引申过度;不过,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不能从字典里对模仿一词的定义出发,而是只能从事物的深层概念出发。

内容概要

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加布里埃尔·塔尔德的经典作品,是在美国人埃尔希·克鲁斯·帕森斯女士的英译本基础上翻译而来的。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他最有影响力的观点:模仿是先天的,是我们生物特征的一部分,人们通过模仿而使行为一致。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加布里埃尔·塔尔德(Gabriel Tarde,1843-1904),法国社会学三大创始人之一,他的研究范围横跨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和犯罪学。 
他有十余种社会科学著作传世:《比较犯罪学》、《模仿律》、《社会规律》、《权力的变迁》、《舆论与群众》等。
塔尔德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是“社会模仿说”。他认为,不存在任何超越个人心理体验的实体,一切社会过程无非是个人之间的互动。每一种人的行动都在重复某种东西,是一种模仿。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社会就是由互相模仿的个人组成的群体。

书籍目录

英文版序第二版序第一版序第一章  普遍的重复性  一、从社会事实的角度来审视被人忽略的规律性。社会事实与自然事实的类比性。普遍重复的三种形式:波动、生成和模仿。    社会科学与社会哲学。动物社会。  二、物理学、生物学和社会学三条相似的规律。为何万物可以用数字和计量来表现。  三、三种重复形式的相似性。三种重复形式隐含着共同的几何级数增长趋势。  四、重复在语言、神话等方面的折射。模仿忧喜参半的干扰;冲突干扰与复合干扰(发明)。社会逻辑概要。  五、三种重复形式的区别。生殖是无条件的波动。模仿是远程的生殖。胚胎期的简缩。第二章  社会相似性与模仿  一、不由模仿产生的社会相似性,不由生殖产生的生命相似性。    比较社会学区分的相似性(analogies)和同源性(homologies)——与比较解剖学相似的一个区别。    从重大发明推演出来的发明谱系树。即使在静止和封闭的人口中,也存在缓慢但必然的范本(example)传播。  二、各种文明自身是否受一个规律的约束,这个规律是否决定了它们的共同方向、共同目标呢?    换句话说,即使不存在互相模仿的情况,是不是有一个文明相似性日益增长的规律呢?相反的证据。第三章  什么是社会?  一、经济学概念甚至法理学概念之不足:动物社会。民族(nation)和社会不容混淆。社会之定义。  二、社会类型的定义。  三、完美的社会性(sociality)。生物学类比。普遍重复潜隐的或原初的动因。  四、泰纳的一个构想。范本和暗示的接触传播。社会状态和催眠状态的相似性。伟人。胁迫是初生的社会状态。第四章  什么是历史?考古学与统计学  一、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区别。考古学家无意之间与我所见略同。原始时代特有的现象:发明的荒原。  二、从远古时代起模仿就是客观的、广泛流布的。考古学给我们的教益。  三、说到底,统计学家像考古学家一样地看待事物。统计学家专注于一切古今模仿的版本。相似性与差别性。  四、统计学应该是什么?统计学的不足。  五、统计曲线的解释,用笔者观点来解释统计曲线的上升、平走和下降。一切思想和欲求以几何级数增长的趋势。    这些趋势的相会、结合与竞争。范本。父权欲望及其变体。自由欲望和其他欲望。    一个普遍的经验定律;这个定律的三个阶段;第二阶段的重要性。  六、统计曲线与鸟飞轨迹。眼睛和耳朵是以太和声波振动的数字记录器,以太和声波的振动是表征宇宙的统计数字。    统计学未来可能扮演的角色。  七、历史的定义。第五章  逻辑模仿律  为什么有一些发明被人模仿,另一些发明却没有被人模仿?其中有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社会原因之中又有逻辑的原因和超逻辑的影响。    一个语言范例。  一、被模仿的东西是信念或欲望,信念或欲望构成一个基本的对子。斯宾塞的公式。    社会进步与个人思想。发明的需求和批评的需求具有同样的源头。通过发明的替代而实现的进步和通过发明的积累而实现的进步。  二、逻辑决斗。历史上的一切东西都是发明的决斗或联合(urfion)。一个总要说“是”,另一个总要说“非”。    艺术、立法、司法、政治、产业、艺术的决斗。发展。每一场决斗都有两个方面,每一个对立面在否定对方的论题时,同时又在肯定对方的论题。    对立双方角色互换的时刻。个别的决斗与社会的决斗。结局:三种可能的结果。  三、逻辑联合。积累时期走在替代时期之前,前者与后者不容混淆。    语言、宗教、政治等的语法和词典有何区别。词典容易在容量上增加,语法容易在质量上改进。其他考虑因素。第六章  超逻辑的影响  模仿的不同特征:(1)越来越精确的趋势;仪式和程序。(2)模仿的自觉性与非自觉性。模仿演进(advance)的情况细说如下。  一、从内心到外表的模仿。用可传递性(transmissibility)的观点来比较不同的生理功能,并举例说明。    原始的服从与轻信(credulity)。教义的传递走在仪式的传递之前。钦佩走在嫉妒之前。    思想的传播走在表达的传播之前;目的的传播走在手段的传播之前。用这个规律来解释遗存(survivals)。    这个顺序的普遍性。这个普遍性可以用来分析女性的模仿。  二、从高位到低位辐射的范本。这条规律的例外;这条规律的真实情况好比是热传导的规律。第七章  超逻辑的影响(续):风俗与时尚古老的模式占压倒优势的时代,是风俗的时代,古老的模式可能是父权的模式或爱国的模式;优势常常站在新颖、奇异的模式一边时,那就是时尚的时代。    通过时尚,模仿就在生成的过程中得到释放。模仿与生成的关系就像生成与波动的关系。    风俗向时尚过渡,然后又回归更加广泛的风俗。这个超逻辑可以用来分析本章的几个问题。  一、语言。习语传播的节律。罗曼语的形成。上述转化的特征和结果。  二、宗教。一切宗教都是从排他性走向劝说性;然后又逐渐内敛。重构自远古以来的宗教三阶段。    远古以来的崇拜不仅有对祖先的崇拜,还有对异乡人的崇拜。对异乡野蛮人(beast)的崇拜。为何远古的神灵颇像动物。神性的动物。动物崇拜是一种高级的驯化(superiordomestication)。    宗教的灵化(spiritualization)通过时尚来传播。宗教的道德影响(effects)。宗教的社会意义。  三、政治。国家的双重起源:家庭与部落群体。从远古开始,每一个国家都有两党人:风俗党和时尚党。皇族常常有外国血统的现象。    人的执著使采邑这个发明得到推广;封建君主制也因为人的执著而得到推广;现代君主制同样是因为执著而得到推广的。    自由主义与世界主义(cosinopolitanism)。域外引进物最终将实现民族化。美国是如何形成的。    奥古斯都(Augustus)、路易十六与伯里克利(Pericles)。    斯宾塞军事主义、产业主义对立论批判,斯宾塞此论与托克维尔贵族政治与民主政治对立论的比较。  四、立法。司法演进。习惯法与制定法。风俗时代的法律是形态非常多样、非常稳定的,时尚时代的法律是非常一致、容易变化的。    契约(charter)从乡间走向城市。萨姆纳·梅恩的《古代法》。    用三阶段节律说来分析刑法演变的程序。法律的传承性特征。法律分类。  五、成例和需求(政治经济学)。成例的多形态与稳定性。继起的统一性与快速的变化。生产与消费,普遍适用的区分方式。    消费需求的传播速度总是比生产需求快。这种非对等的传递速度产生的后果。风俗时代隐蔽的排遣渠道,时尚时代外在的排遣渠道。    中世纪的产业。规模产业相继出现的顺序。时尚的代价和风俗的代价。    模仿在变迁的过程中从经济领域和其他社会领域相继借用的特征,这两种特征的比较。这些变迁的原因。  六、道德与艺术。义务起初是原创性的发明。道德公众与艺术公众的规模逐渐增大。    风俗艺术诞生于手工艺;风俗艺术是专业艺术和民族艺术。时尚艺术是非功利的艺术和新奇的艺术。    时尚—道德与风俗—道德。未来的可能走向。道德复兴和审美复兴的历史现象。第八章  结语和结论  总结和结语。以同样的眼光来审视所有的模仿规律。结论。  一、从单向模仿到双向模仿的过渡。举例说明:从命令到合约;从教条到自由思想;从猎头到战争;从宫廷礼节到市井礼节。    上述过渡的必然性。  二、历史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的区别。模仿律后果的不可逆性,发明律后果的不可逆性。    发明律不可逆性简述。风俗移易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可逆转的。    未来的大帝国。最后的个人主义。索引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普遍的重复性一、从社会事实的角度来审视被人忽略的规律性。社会事实与自然事实的类比性。普遍重复的三种形式:波动、生成和模仿。社会科学与社会哲学。动物社会。我们能够创立一门有关社会现象的科学吗?或者说,我们是否只能够建立有关社会现象的史学、至多只能够建立关于社会现象的哲学呢?这个问题始终是一个开放的问题。然而,倘若从某一个观点去进行仔细的观察,社会现象就像其他事实一样,可以还原为一丛又一丛的细微而同质的现象,还原为一个个的公式和定律的,我们可以用这些公式和定律来归纳这样的社会现象。那么,为什么在它成熟而生机勃勃的姐妹学科之林中,这门关于社会的科学还没有诞生,或者说才刚刚诞生呢?我想,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抓住了影子、抛弃了实质,我们用语词代替了事物。我们认为不可能科学地描绘社会学的外貌,只能赋予它生物学的外观,最多只能赋予它机械的外表。

媒体关注与评论

  《模仿律》1890年出第一版,1895年出第二版。此时,塔尔德已经完成现象存在的哲学体系,而且迅速将自己的构想用文字表现出来。和一般的哲学家不一样,他风格紧凑,言简意赅,条理清晰。  ——富兰克林·亨利·吉丁斯  塔尔德是社会学这门新学科先驱里杰出的——也许是最杰出——的先驱。  ——阿尔比昂·斯莫尔  美国学术界的社会学习论、创新扩散论和意见领袖论,都脱胎于塔尔德的“模仿理论”。  ——何道宽 深圳人学传播学院教授

编辑推荐

《模仿律》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模仿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一本120多年面世的经典名著。是一本社会学书籍也是一本哲学书籍,书中很有趣的将世界看作是由不同层面的模仿组成,物理学里通过对震动的模仿,重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生物学中通过对基因的复制,模仿,才能使物种得到繁衍。同样社会科学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复制,模仿。作者还分析了模仿与创新的关系,认为创新就类似于生物界的基因得变异,使得优秀的物种得以存活。 由于作者具有极其深厚的物理、生物、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因此,其理论很具有说服力。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斯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类的自然倾向,是人的本能之一。达尔文认为人和大多数动物都有模仿的本能。在塔尔德看来,人们通过模仿而使行为一致。群体的规范和价值都是由于模仿的结果而产生。模仿是社会进步的根源,因为社会生活中的发现和创造是由于大家的模仿而进入社会结构之中,模仿对于人类社会生活无疑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现代心理学认为,模仿是指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而仿效其言行,并使自己的言行与之相同或相似的过程,是社会生活中人际影响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模仿的过程中,一般没有他人的强迫或命令。模仿者是主动的,通常是无意识的,但也可以是自觉的。米德认为,社会角色和行为的掌握是由于模仿他人的角色言行而获得的,因而模仿在人们的个体社会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确实,拿我们日常接触的电视来说,其在现代人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人们提供模仿的对象,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观众欣赏电视,也是为了满足他们模仿的心理要求。电视的视听形象,为观众的模仿准备了对象。不仅是电视里人物角色的言行,甚至电视里人物角色的穿着打扮,也常常为观众所模仿。
  •   国际一流传播学或说社会学家的手笔,你会领略异国智者的智慧
  •   传播学著作,学习希望对论文有帮助。
  •   学术经典,值得读
  •   有收获 更有启发
  •   本书经典,值得读
  •   即使对于传媒研究者而言,也是需要一点数学知识的。
  •   文章含混晦涩,难懂!整编文章都是很粗放地说模仿,没有什么实质的细化。其逻辑是因为模仿,所以模仿;或者说,为什么要模仿?答道:我因为想模仿,所以模仿!不知所云....蔑视伟人了,罪过罪过!
  •   目录有个提纲式的介绍,很安逸,一目了然。。。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