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非注意、粘性信息和最优货币政策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于泽  页数:159  

内容概要

本书通过引入现代行为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性非注意,结合现代社会对于信息的吸纳特征,探讨了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建立了以理性非注意为微观基础的粘性信息一般均衡模型,同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货币政策框架。在分析货币政策框架的时候,本书采用了案例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由于现实的世界充满了随机冲击和不确定性,而理论是对现实的一个抽象,所以仅仅从理论的角度去设计一项政策会导致许多信息损失,可能无法应对一些理论中没有包含的冲击因素。这就体现了货币政策的“艺术性”。    因此,本书的特点是以一个稳健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综合了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与执行框架两方面,同时试图体现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作者简介

于泽,男,1978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200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是货币经济学和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在货币经济学领域主要关注新凯恩斯货币经济学和后凯恩斯货币经济学两个流派对于货币政策的分析,致力于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以及与之适应的货币政策执行框架。曾在《管理世界》、《经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书籍目录

第1章 货币政策的机遇和挑战  1.1 货币政策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本书结构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关于货币政策设计问题的一般性讨论  2.1 “规则”还是“相机抉择”  2.2 名义货币影响实体经济的原因  2.3 货币政策工具选择 第3章 对于信息的数学描述  3.1 熵  3.2 条件熵  3.3 互信息  3.4 随机过程的熵率 第4章 粘性信息宏观经济模型  4.1 灵活信息条件下的自耕农经济 4.2 最优采样间隔  4.3 粘性信息宏观模型 第5章 货币政策目标函数的微观基础 5.1 损失函数的近似方法 5.2 灵活信息条件下货币政策目标 5.3 粘性信息条件下的货币政策目标函数第6章 货币政策分析 6.1 线性-二次最优控制与确定性等价 6.2 产出和价格的最优路径 6.3 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第7章 通货膨胀目标框架设计 7.1 通货膨胀目标框架的基本组件 7.2 各国的经验 7.3 经验总结第8章 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币体制下,贵金属市场价格波动会引起货币购买力的相应变动,从而对于实体经济系统产生扰动;而在不可兑换的货币体制下,货币的购买力就不再受到一些不可控制的市场力量的干扰,而是完全依赖于政府的调控。至少在货币经济学原理上,这有利于保证币值稳定,从而有利于市场的交换行为。不过,要做到这一点是对中央银行的一个全新挑战。在实物货币体制下,中央银行的任务主要是决定哪种商品可以成为本位货币,例如,是金本位还是银本位,抑或实行这两种金属并存的复本位制。此外,中央银行的任务就是保证所发行的纸币与这种本位货币的可兑换性。除了这两点以外,中央银行对于货币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也就没有了作为的余地。而在不可兑换货币体制下,中央银行有能力控制货币,这样就有了利用货币控制实体经济的运行的可能,从而就有必要设计一系列的货币政策以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  讨论如何制定货币政策在我国尤其需要。这包括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的原因。  从实践角度,货币政策在我国产生了什么效果呢?杨中东(2005)从我国货币政策的数量与质量效果和货币政策的时滞三个方面,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从理论和实证方面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货币政策在我国作用较为明显,已成为我国调控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①持同样观点的还有李斌(2001)等人。②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在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不太明显。例如杨丽(2004)讨论了1998-2003年的货币政策,她认为从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和终极目标三个层次来分析,1998-2002年的货币政策效果不太明显,这种情况只是在2003年有所好转。③黄秋如(2004.)也认为在1998-2002年,我国货币政策在对付通货紧缩、刺激有效需求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效果相对弱化。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理性非注意、粘性信息和最优货币政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好书,于泽老师在人大讲课真是一绝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