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建设发展研究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川生 编  页数:326  

前言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突出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几十年的共同努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挥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造就了一支宏大的理论研究队伍,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理体制机制。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当之无愧的主力军,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既教书育人又潜心治学,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努力构建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繁荣启示我们: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去,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决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这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二是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推动学科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的创新,努力在学科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等各个环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不竭源泉。三是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深入研究和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切实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一系列重大课题。

内容概要

本书共九章,从党的思想和理论建设、党内民主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以及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不同方面,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的光辉历程,全面总结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深入分析了不同阶段党的建设的特点,并探讨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基本途径和根本要求。

作者简介

刘川生,研究员,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兼任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全国出国留学工作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人力资源促进专项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1997年、2002年、2007年连续当选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教育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重大问题研究”等多项重大课题,出版著作多部,在《教育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新时期党的建设历史回顾 一、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 二、开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第二章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一、党内民主关乎党的生命 二、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三、深化党内民主建设的路径安排第三章 制约与监督是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保障 一、让权力在阳光下有序运行势在必行 二、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三、形成监督合力,增强监督实效第四章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一、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第五章 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 一、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四化”方针 二、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坚强领导核心 三、选拔干部必须始终体现科学发展观 四、培养干部要一手抓配备,一手抓后备第六章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一、党执政的主要经验 二、党的执政能力的丰富内涵   三、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第七章 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一、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考察和时代内容 二、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是先进性建设的关键 三、与时俱进,建立健全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  第八章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和 战斗堡垒 一、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本细胞 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三、基层党建要面对挑战,勇于创新第九章 党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一、在改革开放中推进党的建设 二、推进党建创新的基本途径 三、实现党建创新的基本要求结语党的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党的建设要适应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 二、“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建设和谐的党外关系  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他在1978年6月2日召开的全军工作会议上,批评了某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认为“他们的观点,实质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转照搬就行了”。因此,“我们一定要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继五四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做了思想理论准备。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基础上,1978年11月10日~12月15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工作会议。12月13日,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讲话围绕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着重讲了四个方面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原则和政策。  第一,针对当时还存在的思想僵化和半僵化状态,充分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认为,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很多的怪现象就产生了: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了;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因此,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第二,针对过去一个时期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的情况,强调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法制是民主的重要保障,必须发扬民主,加强法制。关于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问题,邓小平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党的领导就是要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对不正确的意见给予适当解释。关于法制问题,他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共产党建设发展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