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味

出版时间:2010年1月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子玉  页数:195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妻李玉莹(现改名为子玉)的《细味:食物的往事追忆》的新编简体字版,终于在内地出版了,感到最得意的不见得是她,而是我这个老公。  在我的心目中,这本书——也是子玉独自写作出版的第一本书——早已成了“经典”,因为在众多有关食物的书本中,它的确与众不同:它不是食谱(虽然也列了几个食谱),也不是小说(虽然“往事追忆”一词使我想起普鲁斯特),更不是自传(但有点自传的成分),而是一本颇为独特的个人散文集。重读这本书,也为我带来无限甜蜜的追忆。  此书的第一版出版于台湾,名叫《细味人生》。时当二〇〇三年,简体字版旋即在中国大陆问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反应不俗。记得它出版不久之后,我们在台北街头闲逛,在永康街远远看见两个时髦少妇向我们迎面走来,面带笑容,两个人都眼睁睁地盯着玉莹不放,待走到我们面前,其中一个就冲口说道:“你不就是莹娘么?我们刚看完你写的《过平常日子》和《细味人生》,太精彩了,我们看了好感动!”  我听了当然得意万分。《过平常日子》是我们合写的第一本书,她写的部分,比我写的动人得多!

内容概要

最美好的一顿,除了包含视觉享受,还有那些味觉回忆引起的旧事旧情。每段人生都有百般滋味萦绕在心头。请跟随“真心女人”李子玉,一起细细分享这世间的美味与情味。  本书作者从儿时食物开始一一细数:猪油捞饭当早餐,婆婆教煮的凉瓜牛肉,搭伙食的诗人独爱酸辣汤,患抑郁症那几年冷冷的麦片,找到真爱之后的七色菜,直数到灰色爬上发梢。李玉莹以文字回溯半生,外婆猝然而逝、与前夫留学美国、孤独对抗抑郁症,和现在的丈夫李欧梵享受平淡生活,每时每刻,都有一道唤起回忆的菜。醉翁之意不在酒,作者借食物为题发挥,在细味食物之间细味她的五味人生。

作者简介

李子玉,又名李玉莹,香港著名散文家,李欧梵笔下的“真心女人”,70年代中期毕业于浸会大学中文系,随后赴美国南伊利洛伊州立大学取得社会学学位。2002年开始写作,近期主要作品有《云想衣裳》、《忧郁病就是这样》,曾和丈夫李欧梵合著《过平常日子》、《一起看海的日子》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第一章 儿时食物 小厨师牛刀小试 小学时代的早餐——猪油捞饭 婆婆魂兮归来,尝尝我的凉瓜牛肉 诗人的酸辣汤 一飞冲天——“一条龙”云吞面 赴汤蹈火也要吃的碗仔翅 情痴老师的糟溜鱼片 广东式的扬州炒饭 第二章 小巧妇伴读又掌厨 麦当劳店的甘苦回忆 招贼入屋的红烧元蹄 当垆卖饼苦经营——咖喱饺 可乐鸡——母女诉衷情 手足情深的星洲炒米粉 皮蛋瘦肉粥暖透游子心 五香猪脚补筋骨 广东烧鸭情系一线牵第三章 忧郁记愁  吃素吃荤俱随缘 情绪指标的五味牛腱 生命存在的证据——清蒸鱼 孤独而实在的花生酱多士 过年萝卜糕 忧郁的菜式——毛豆干炒鸡胸肉 哈佛广场的好面包 一碗麦片粥吃出几种心情	第四章 平常日子的食谱 龙凤呈祥的三杯鸡 七色菜——为平淡生活添加色彩 在剑桥的健康早餐——煎蛋卷 栗子冬菇炆鸭欢度感恩节 空前“绝味”的马六甲海南鸡饭 油条脆烧饼香  绝配咸豆浆 莲藕情义长  红豆最相思 左宗棠鸡——不是广东菜的广东菜 酸话梅排骨好滋味 素净心境吃素乐	第五章 名士佳肴聚温情 心灵鸡汤忆难忘——聂华苓女士 可敬可爱的黄苗子 大侠金庸 夏志清先生印象记 无惧胆固醇的余英时太太烤鸭 三文味馥郁  两女玉娉婷 从“酒蟹居”到“晚晴轩” 养女婿的麻婆豆腐 砂锅鱼头的缘分后记

章节摘录

  小学时代的早餐——猪油捞饭  去年的冬天,白先勇先生在香港岭南大学讲他的小说创作。会后由校方的中文系宴请到元朗的大荣华饭店用膳,欧梵和我也是陪客。那天晚饭吃了些什么菜式,现在都记不起来了,只有其中一道压轴菜——猪油捞饭,却是印象深刻。  猪油捞饭是我童年时代经常吃得着的食物。念小学的时代,我家境并不富裕,日常三餐都吃得简单——祖孙三人每顿饭只吃两碟子菜,早餐更是寒碜。那时候一般人都不太注重早餐,随便吃些什么便算。在严寒的冬日早晨,哥哥和我被外婆从温暖的被窝里揪出来,不情不愿地胡乱洗脸漱口后,外婆已经给我俩盛了两碗热呼呼的米饭来,另有一碗乳白色冻结了的猪油。我们各自把一大汤匙的猪油放进仍在冒烟的米饭里,轻轻搅动数下,块状的猪油即融化在碗里,油光亮亮的,再加入一汤匙酱油,那碗饭看起来如外婆那一头涂了茶花籽油的乌亮头发,十分好看。有时外婆给我切上一小把葱花,撒在饭面上,更是色香味俱全。饭后通常再添上一杯甜豆浆,那种舒坦的感觉,简直可以令人升天做神仙去了。原来赖在床上的慵懒都在吃过这碗猪油捞饭后而倦意全失。很多个寒冷的早晨,都是因为想着要吃这碗饭而撑着起来上学。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其实,品味反而和“平淡”的生活有关,在我和玉莹的世界中,平淡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因为我们会不知不觉地“细味人生”,觉得生活上的每一个细节——或仪式——都不平凡。  ——李欧梵,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科伟伦讲座教授  我有幸品尝不中不西、不南不北的“子玉特色菜”,真的是齿颊留香,回味深长。而今透过作者生动有趣的文字,我不禁重温了子玉女士烹饪的精美,也领略了从中折射出来的丰富的文化意味。书中欧梵、子玉伉俪与黄苗子、夏志清、余英时、聂华苓等诸位的名士佳肴之忆,更是令人神往。  ——陈子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文字记录下的菜肴是作者对自我人生的深情回望,也是历经苦难之后内心的安宁与永恒的确证。这种对生命与生活的通透,比起那一道道美食来,更加让人回味无穷。  ——季进,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细味》绝不是一册有关美食的书,星洲米粉是手足之情,糟溜鱼片是痴情故事,而我唯一试过的玉莹手艺——毛豆炒鸡胸——更是让我深深体悟“患难与共”这个词。……严格意义上,这就是一本《爱情传奇》,这个传奇包括玉莹和婆婆的感情,玉莹和她叫做“阿姨”的妈妈的感情,而所有这些传奇,她入之饮食,出之饮食,既是日常,又是诗歌。我们跟着她坐在镛记和金庸聊杨过,跟着她到山王饭店听夏志清说黑人,嗯,幸福得不愿意离开。  ——毛尖,专栏作家

编辑推荐

  从食物追忆透视细致人生,著名作家李欧梵笔下的“真心女人”李子玉,与我们一起品尝酸甜甘苦辣的菜肴,分享其杂陈五味的生命万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细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4条)

 
 

  •   不能否定,人也是动物,所以自愈是天生的能力,当然,不同的是人毕竟是人,除了身体受伤,心灵也是会憔悴的,这种暗伤却很难借助外力缝补,最好的是要完全依靠自己的疗伤能力。比如现在的偶,之前由于阅读多本现代言情小说,被越界的男女惊骇到,被嚣张的小三挑衅过,被莫名其妙的西藏男女行迷惑住,信念中原本坚持的爱的真谛轰然倒塌,心灵蓦然空乏、不知所措。“陪着你慢慢变老”,难道只应天上有,人间岂容这般情吗?让我们误以为这样的事情是超难度,非现代人类所能完成的吗?
      
      曾经真的以为是自己傻,活该被无数人诟病,“一生一世一双人”只道是自己的痴缠,然而此时终于有幸偶遇这本《细味》,阅读下来,可以肯定原来现时的世上还有这样的人,就算是燕麦片日日早餐,也是可以咽下,只为这是爱人端上的: 哥吃的不是粗粮,吃的是爱!哥见的不是简陋,见得是情! 这就是偶阅读李欧梵老师笔下“真心女子”李子玉的新作《细味》后的真实感受,也是治愈偶心病的最好心药吧!
      
      即使不长的人生,也会感受百般滋味,记忆深处的旧事旧情何止一二?子玉师母从儿时食物开始一一细数,借并非奢华的食物为题发挥,与我们一起分享了她世界里的美味与情味。这些平淡而富含趣味的字里行间,谁能想到这般温婉率性的女子曾经跟忧郁病纠缠与搏斗多年,十年中多次复发,四度自杀,也许正是有了第一次婚姻的触礁挫败,才会有和李欧梵老师今天的平淡生活吧?
      
      古人尚且曰:治大国若烹小鲜,阅读《细味》,就会发现这不是一本简单的介绍美食的烹饪手册啦!在子玉师母娓娓道来各种应接不暇的小吃美味的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文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欧梵、子玉伉俪的幸福生活,同时还和那些原本只能在文字图书中见到名人墨客也近了距离。子玉师母以一道道美味为切入点,对自我人生的真实再现,对生命与生活的通透剖析,真的是让我们“幸福得不愿意离开”吧! 爱,其实不必大摇大摆,清茶淡饭间的情意才会更长久,涓涓如细流,入了骨子,才会让心灵得到永恒的安宁吧!
  •   此书,写食物是次之,关键是由食物引起的追忆。“很多时候做出来的味道,往往是反映当时的情绪。”用心去烹饪,用心去生活。
    李子玉的文笔就像每天都要吃饭一样平淡,略显随意,但是在平静的文字中总是会不时的碰撞到内心的深处,产生出很多的共鸣。由一道道菜肴追忆了亲情、爱情、友情;追忆了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已经逝去的日子。
  •   看完细味,有种提笔写作的冲动。回想自己走过的岁月,很多食物也给我留下很多回忆,却未曾想够以它们作为引子,记录下生活的点滴,珍藏这些感动与温情。很感慨的看完了这本书,因为在书里让我我也联系到了自己的童年、和生活。好久没有这种感动了。。。。。。
  •   说是食物,其实是写作者的人生经历,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这里的任何一道菜,哪怕再普通再平淡,无不饱含着浓浓的情意,或对亲人的,或对爱人的。
  •   温暖感人的食物小故事,平淡是真味.
  •   原来,抑郁是可以治好的,一家人每天的平平淡淡,对食物的感触,对流水一般日子的怀念。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有爱,就有感觉。
  •   每一道菜里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里都有一个爱生活的人,把美好的情愫都煮进了菜里,细细品味……
  •   从《心理月刊》上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忍不住就买下来看了。
    也许每个人看这本书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感动吧?果然写的很细腻,能勾起人很多的回忆。
  •   在书店发现的这本书,很喜欢广东的饮食,又看到作者的感性的介绍,于是回到家里上网买下了~
  •   很早就买了这本书,现在才看完,呵呵...书本身写得不错,工作休闲中一本不错的书哟,呵呵
  •   书还没到,但喜欢作者的文字
  •   这本书不算厚,读来比较轻松,子玉老师的成长和两段婚姻穿插着事物的记忆,很不错~
  •   写的很好的
    真的从生活中体会的
    希望你们能喜欢
  •   让人对童年产生怀想,很有味道的一本书。
  •   很有味道的书,不错,这一系列都值得读
  •   看似菜谱,可不是,读之爱不释手
  •   大概翻了下,纸张不错,很好的书,喜欢,很赞
  •   很不错,很向往那样的生活!
  •   呵呵挺好
  •   非常喜欢,若遇见
  •   有时候看着看着口水都留下来了
  •   挺喜欢这种调调
  •   写的很细腻,关于自己人生经历与一些食物的回忆
  •   很平淡的叙述作者生活的点滴小事,就如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起眼的细节-有心者记录下来,无心着随着日子就滑过去了。
  •   比起众多的美食书籍来讲,并不是特别出众。但是读起来也还挺有味道,写了不同时期,不同心境吃食物的不同心情。
  •   食物让人感觉好,但其中与人相联系的事与物却让人愁绪与无奈。
  •   重要的不只是食物,还有品味时的心情
  •   是给女人的书,要细细看,细细品,能学到体会到关于生活的许多
  •   人生不知会遇到什么事,接受他,面对他,寻求快乐的体验
  •   好像一页字不是很多耶~有点浪费纸张了~这本书适合在床上阅读
  •   喜欢里面的小故事,
  •   书不错,内容我喜欢。
  •   作者的文笔非常好,读书时就像是在和一位和蔼的阿姨相对交谈,文中的各式美味让这本书像是一本简单的厨房菜谱,但细细阅读作者凝练优美的语言,可以从字里行间品味到作者对生活、对生命的乐观积极的态度,对丈夫、亲人深切的爱与关怀。作者在书中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所叙写的件件往事,都能令读者身临其境,甚至可以感到与作者心灵上的共鸣。找一个安静的夜晚,静下心来,手捧《细味》,你能感觉到心灵的放空,感受到作者半生的温婉与智慧。常备纸巾,小心口水和眼泪~
  •   对于这一本书,通读之后感情远远低于预期,细味品的更多的是,生活上的故事,而并非抓住了味。而生活上的故事,因为作者本身的留学生涯,和现实又有了许多的差距,对于大部分国人而言,这个味有点点走了,因为我们身边的细味,更多的是街头巷尾,筒子楼四合院里的细味,更多的是青花瓷碗,老木桌案上的细味,更多的是外婆外公积累沉淀了一辈子的细味。在这本书的选择上犯了点儿封面主观主义~所以阅读的时候更多的是当做故事,当做一个旅外华人的经历来读,唔,就这么多吧~~
  •   通过不同时间段,自己喜欢的食物。来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回忆。

    看了,才知道,食物里的学问还真多。
  •   一本杂文散记,书中的食物只是载体,吃的是食物品味的却是那些过往难以释怀的记忆。只是我想要看的纯美食文,对作者生活疾苦没有任何兴趣。顺便,感觉作者就是那种完全活在别人眼光里的生物,别人都羡慕她都赞美她过得好,她就身体健康万事大吉了,一旦感觉自己被别人用异样的眼神看待,马上就发病。与其说是忧郁症什么的,不如说是癔症。
  •   一般,借菜说人事
  •   不是我喜欢的风格,清淡到寡淡,可能阅历不到,触动也不多,还是喜欢一些麻辣的食评
  •   人生的酸甜苦辣咸均在娓娓道来的每日每餐中
  •   有关她个人生活的书.没感觉.没欣赏
  •   排版不大喜欢,字小,而每页上面有1/3都空着,浪费空间。当然,书本身还是值得一看的。
  •   可能是功能性旳书看多了,没有心情看这样细致旳书,作者对往事旳叙述,融入到一道道菜式中。文章写旳很淡然,自己旳理解是细味旳不光是菜还是人生旳寓意。
    不过因为闾丘露薇推荐旳,还是拜读了一下。
  •   金玉其外,败萦其内
  •   没什么内容。。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