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尤晓东 等编著  页数:333  

前言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中小学对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普遍开设,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育的方向和重点,我们认为应该研究新的教育与教学模式,使得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摆脱传统的课堂上课+课后上机这种简单、低效的教学方式,逐步转向以实践性教学和互动式教学为手段,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实现辅助教学、管理与考核,同时提供包括教材、教辅、教案、习题、实验、网络资源在内的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和实时或在线答疑系统,使得学生乐于学习、易于学习、学有成效、.学有所用,同时减轻教师备课、授课、布置作业与考核、阅卷的工作量,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我们建设这套“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系列立体化教材”的初衷。  根据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社会需求和教育部对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育的指导意见,中国人民大学从2005年开始对计算机公共课进行大规模改革,包括增设课程、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教材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最新的《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计算机教学指导纲要(2008年版)》中,将与计算机教育有关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第二层次为“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包含约10门课程),第三层次纳入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教学范畴,形成1+X+Y的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育格局。其中,第一层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和第二层次的“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作为分类分层教学中的核心课程,走在教学改革的前列,同时结合中国人民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中开展的其他项目,已经形成了教材(部分课程)、教案、教学网站、教学系统、作业系统、考试系统、答疑系统等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同时,部分项目获得了学校、北京市、全国各级教学成果奖励和立项。  为了巩固我们的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学改革成果并使其进一步深化,我们认为有必要系统地建立一套更合理的教材,同时将前述各项立体化、多层次的教学资源整合到一起。为此,我们组织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河北大学、东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多所院校中从事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的一线骨干教师,共同建设“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系列立体化教材”项目。  本项目对中国人民大学及合作院校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得到了各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该项目将在原来的应用教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加强实践性教学、实验和考核环节,让学生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成长。

内容概要

本书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较熟练使用计算机帮助日常处理工作和初步处理与专业相关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基本操作、Internet基本应用、文档编辑软件Word的应用、多媒体基本知识、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的应用、PhotoShop软件应用入门、Flash软件应用入门、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应用、数据库基础与Access的应用。  本书适合各级各类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和自学使用,更多教学资源参见配套教学辅助网站:http://ruc.com.cn。

书籍目录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概述 1.2 了解计算机 1.3 计算机硬件 1.4 计算机软件 1.5 计算机安全与道德 1.6 小结 1.7 思考与练习第2章 Windows操作系统 2.1 操作系统功能概述 2.2 Windows操作系统 2.3 Windows常用工具及常见操作 2.4 小结 2.5 思考与练习第3章 互联网基础应用 3.1 网页浏览器的使用 3.2 电子邮件的使用 3.3 搜索引擎的使用 3.4 文件下载 3.5 个人计算机安全防护 3.6 小结 3.7 思考与练习第4章 Word文档处理 4.1 基本功能:以编辑期刊为例 4.2 表格和列表:以个人简历为例 4.3 提纲和目录:以论文为例 4.4 审阅:以论文批改为例 4.5 邮件合并:以通知为例 4.6 小结 4.7 思考与练习第5章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5.1 制作“中秋节”主题演示文稿 5.2 美化幻灯片 5.3 添加动态效果 5.4 动作设置与超链接 5.5 幻灯片的放映 5.6 小结 5.7 思考与练习第6章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基础 6.1 多媒体及其特点 6.2 多媒体信息数据压缩 6.3 多媒体系统 6.4 多媒体技术 6.5 图像处理概述 6.6 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概述 6.7 动画处理软件Flash概述 6.8 小结 6.9 思考与练习第7章 Excel电子表格应用 7.1 电子表格功能:以计算成绩为例 7.2 引用和名称:以计算学分为例 7.3 简单数据管理功能:排序和筛选 7.4 分类汇总和数据透视表:数据汇总 7.5 综合应用:更多例题 7.6 小结 7.7 思考与练习第8章 数据库基础与Access应用 8.1 数据库基础知识 8.2 创建Access数据库 8.3 表的创建与使用 8.4 查询的创建与使用 8.5 窗体 8.6 报表 8.7 小结 8.8 思考与练习

章节摘录

  为了改进程序的输入方法,ENIAC课题组讨论了用数字存储的方法来表示程序,并以此作为将来计算机的研究方向。数学家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整理了这些想法,提出两个非常重要的思想:(1)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和指令;(2)采用存储器存储数据和指令序列(程序),指令依次被执行,控制计算机运行。冯·诺依曼在一篇报告中提出了上述思想,并描述了一个称为EDVAC的计算机模型,它是人类第一台具有内部存储程序功能的计算机。而且他进一步指出,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大基本功能部件组成,随后的计算机的设计尽管在元器件、体积、运算速度、精度、具体形态等方面存在形形色色的差异,但在逻辑(或功能)上基本都遵循着冯?诺依曼提出的思想,被称为“冯·诺依曼计算机”,现代计算机绝大多数都是采用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  1.1.2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ENIAC的问世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电子时代。ENIAC奠定了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基础,在计算机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迄今为止,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主要以硬件的进步为标志,基本结构没有大的变化,所以按照计算机采用的物理器件的不同,人们一般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成四代。  1.第1代计算机  第1代计算机又称为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其主要特征是采用电子管制作计算机的基本逻辑部件,体积大、耗电量大、寿命短、可靠性差、成本高;采用电子射线管、磁鼓存储信息,容量很小、输入输出设备落后;使用机器语言编制程序,后期采用汇编语言,主要用于军事和科研方面的数值计算。  2.第2代计算机  第2代计算机也称为晶体管计算机(1959—1964)。这一时期的计算机采用晶体管制作其基本逻辑部件,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下降、可靠性和运算速度明显提高;普遍采用磁芯作为主存储器,采用磁盘和磁鼓作为外存储器;开始有了系统软件,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出现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等)。这一阶段的发展使计算机以既经济又有效的姿态进入了商用时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内容比较基础,适合大学生。如果书中设计些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就更好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