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社会心理学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赵志裕,康萤仪  页数:422  译者:刘爽  
Tag标签:无  

前言

只有一门社会心理学。它关注人之认知、情感和行为潜能的展现,如何受他人在场(presence of others)的影响;其使命就是激励每个活生生的个体去超越约拿情结(Jonah Complex)的羁绊,以缔造其动态、特异而完整的丰腴生命。但他人在场,已脱离奥尔波特(G.W.All-pott)原初的实际在场(actual presence)、想象在场(imagined pres-ence)和隐含在场(implied presence)的微观含义,可从共时一历时和宏观一微观两个维度进行重构,以含括长青的研究实践和不断拓展的学科符号边界(方文,2008a:137)。社会心理学绝不是哪个学科的附属亚学科,以从容开放的胸怀,持续融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进化生物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智慧,逐渐建构和重构自主独立的学科认同和概念框架,岸然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基础学问。在不断建构和重构的学科历史话语体系中,社会心理学有不同版本的诞生神话(myth of origin),如1897年特里普里特(Triplett)有关社会促进/社会助长(social facilitation)的实验研究,1908年两本偶然以社会心理学为题的教科书,或1924年大奥尔波特(F.H.Allport)的权威教材。这些诞生神话,蕴涵可被解构的意识形态偏好和书写策略。援引学科制度视角(方文,2001),这门新生的社会/行为科学的学科合法性和学科认同,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于北美得以完成。而北美社会心理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年代声望日盛,成就其独断的符号霸权。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图景和演进画卷,展开在此脉络中。本译丛博采海内外众多社会心理学名家意见,纵览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各主导范式,从中精选十部。各书作者或筚路蓝缕,奠立崭新范式;或推陈出新,赓续煌煌学统。各书编选适译,经年有成,值此中国转型大时代,惟望借取新知,拓展视野,增进中国社会心理学之“文化自觉”。

内容概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不同文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地彼此联系在一起。然而,究竟什么是文化?似乎所有心理过程都包括文化,但文化的心理后果能否被科学地加以研究?女p何在不使文化具体化、不强化文化刻板印象的前提下描述文化差异?文化与心智互相构成,但以何种方式进行?人类为何需要文化?心智的演化如何使人类文化的发展成为可能?文化参与如何改变心智,而心智又如何处理和应用文化?文化如何变成了一种资源,帮助人们追求他们珍视的目标?文化如何成为自我的组成部分?文化旅行者如何驾驭不同文化,又如何协调多元文化认同?  本书的作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将看似无关的研究证据整合为一套连贯一致的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本书语言通俗,叙述生动,引领读者畅享知识之旅,纵览心理学、人类学和同源学科领域中引人入胜的研究文献。

作者简介

赵志裕(Chi-Yue Chiu),美国伊利诺侈大学香槟分校心理学系教授。他于1994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在香港大学心理学系任教八年后,2002年来到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赵志裕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文化社会心理学、群体过程以及语言与认知。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文化?  新闻中的文化  历史语境中的文化概念  文化范畴  文化的定义  全书结构  文化社会心理学的社会面向何在? 第二章 文化描述策略  新闻和童话中的文化  描述文化差异  全球性路径  聚焦性路径  总结和结论 第三章 人类文化的心理学基础  新闻中的文化  人猿文化  人类文化  人类文化的认知基础  人类文化的社会心理基础  自然、文化与心智 第四章 文化何用?  事实还是骗局?  生物进化和文化演化  文化对物种生存有何用途?  文化对社会有何用途?  文化对个体有何用途?  结论 第五章 作为心智习惯的文化:共享的无意识思想  文化旅行者的日志  知识的分类  特别说明  作为程序性知识的心智习惯  语言相对性假说  结论 第六章 文化、自我与他人:我是谁而他们又是谁?  文化与建筑  个人表征  他人表征  自我表征  群体表征  结论 第七章 事件与规范:事件如何被阐明?我们该做些什么?  公共男厕中的文化心理学  事件表征  规范表征  结论 第八章 文化知识的组织与应用  文化符码  文化知识的组织:文化是内部一致的意义系统吗?  文化行为的多重决定因素  不同决定因素的相对影响  文化知识的语境  结论 第九章 文化再生产与文化变迁  全球文化变迁  文化传播媒介  共享表征如何被建构和再生产?  文化变迁  结论 第十章 跨文化接触:对文化能力的影响  “tkj法”与蝴蝶效应  文化能力的本质  跨文化接触的心理收益  跨文化接触的心理代价  结论 第十一章 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认同  海啸与全球化  迁移与全球化  全球化会造成文化的同质化吗?  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  迁移与多元文化认同的管理  殖民化与认同协调  结论 第十二章 文化过程的科学研究  在咖啡店研究文化  超越文化差异描述  文化解释  精神统一性与文化相对性  文化社会心理学的社会面向何在? 参考文献 主题索引 译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通常,一个狩猎采集者群体中的几个家庭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相对平等、没有核心领导层的社会组织。大部分狩猎采集者住在临时搭建的居所中,在这里,他们消耗掉住所附近的食物,举行重要的仪式。通过互惠性食物共享这一狩猎采集者群体中常见的行为,紧密的社会纽带得以形成。在中美洲、南美洲、亚洲最南端和非洲,一些族群[如南美洲的雅诺马马人、新几内亚岛高地的森巴格人]以园艺业为生。他们在小块土地上劳作,但不用役畜,也不犁耕或灌溉。他们用简单的工具在园圃中种植作物,饲养猪或鸡这样的小型家畜家禽。园艺者以三十人至几百人不等为一个集体居住在半永久性的住所中。许多园艺者实行轮耕。他们用刀耕火种的方法使一块土地具备耕作条件。这种方法包括砍掉一块土地上的自然植被,焚烧植被,用钾碱作肥料,然后在焚烧过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这块土地一直用到它的养分耗尽,随后一块新的土地再被清理出来、种上作物,旧的土地则休耕。休耕期间,土壤养分在旧地上累积,一旦旧地肥沃到可以耕作的程度,它再次被砍平、焚烧。园艺业社会有着男女分工。男性通常负责狩猎和那些需要较强体力的田间劳作,并负责与外部部落交涉这样的村庄事务;女性则通常负责大部分农活、家务杂事、食物的准备和分发。另一种主要的生存策略是游牧。游牧者靠管理牲畜,饲养马、牛、绵羊、山羊、骆驼等动物来满足生活所需。游牧者居住在半干旱的平原上,这里不适宜农业耕种,却是放牧的理想场所。他们带着牲畜逐水草而迁徙。有些游牧者,如北美洲中西部的纳瓦霍人(Navajo)和非洲南部的霍屯督人,按牲畜的习性规则地迁徙,通常夏寻凉爽的草场,冬居温暖的草场。

后记

赵志裕、康萤仪老师的《文化社会心理学》一书出版于2006年。四年之后,中文译本终于将要出版。虽时隔四年之久,但这本书在今天看来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和创新意义。两位老师在本书中倡导用一种动态的过程视角研究文化,将文化视为共享知识的集合,这些知识组成了一个松散关联的网络;行动者在情景激活和启动因子的影响下可以不断创造、维持、再生产和转换文化知识。这种观点是对文化特异性路径的一个重要突破。除此之外,全书以文化为主线,在讨论文化的定义、功能、影响的同时,涉及社会心理学领域诸多重要命题,从而将文化与社会心理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翻译本书过程中,许多人给予了大力的帮助。在翻译即将完稿时,我有幸见到赵老师和康老师,他们的谦逊儒雅一如本书的行文:朴实易懂,同时又深刻严谨。我就翻译中的一些疑问求教于两位老师,并对译文进行了最后的修改。两位老师还帮助查询一些人名翻译问题,更于百忙之中拨冗撰写了序言。方文老师仔细校对了全书。

媒体关注与评论

《文化社会心理学》的写作匠心独运,直面大众,引人入胜,通俗易懂。成功结合理论和实例,形象说明了文化对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影响。本书综述全面,增进了我们对文化、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解。衷心感谢作者为我们带来这一非凡之作。  ——玛丽莲·B·布鲁尔(Marilynn B.Brewer),俄亥俄州立大学

编辑推荐

《文化社会心理学》:本译丛博采海内外众多社会心理学名家意见,纵览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各主导范式,从中精选十部。各书作者或筚路蓝缕,奠立崭新范式;或推陈出新,赓续煌煌学统。各书编选适译,经年有成,值此中国转型大时代,惟望借取新知,拓展视野,增进中国社会心理学之“文化自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化社会心理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9条)

 
 

  •   对于文化,从心理学的解读给出了全新的解读。
  •   适合做文化心理学教材,赵康都非常有名,如果有原版就更好了
  •   一直对这方面有兴趣,这本书真心不错,无论是从拓展知识的角度,还是从认知深度上都是值得一看的……
  •   很期待这本书,凝练思想
  •   经典作品,当当应该多卖一些这样的书
  •   书、服务都很好
  •   不错的一本书。就是有些贵
  •   内容不错,纸质也不错,很有可读性
  •   价格太贵,朋友推荐
  •   内容很细致具体
  •   想了解近三十年的社会心理学的动态,社会心理学最近三十年的动态主要集中在跨文化方面的研究,但是本书跟我想的内容不符,相对其他好书来说,这本书写的不是特别好更是价格高的离谱,
  •   西方人着眼于从微观层面展开论述,这对于我们文化研究很有帮助。
  •   不错的一本社会学书籍,推荐看看吧!
  •   美籍华人写的书,通俗易懂,即使不是专业心理学,看了之后也会很受益。
  •   属于很前沿的社会心理学类书籍
  •   不可多得的好书~~纸张质量也好
  •   系统的梳理。文化心理学方面的书不多,这一本看了,还挺不错的。
  •   还好吧,改进一下用纸就更好了。
  •   教材性质,比较一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