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之都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尤瑟夫·凯西斯  页数:389  译者:陈晗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国际金融中心早已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至今却鲜有关于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的研究、凯西斯教授,一位杰出的金融史学家,通过这本书填补了这个空白、《资本之都--国际金融中心变迁史(1780—2009年)》作为一部囊括世界重要金融中心(例如纽约、伦敦、法兰克福、巴黎、苏黎世、阿姆斯特丹、东京、香港、新加坡等)的比较历史学著作,时间跨度从工业时代早期到当今、其目的是从动态的视角反映各金融中心在各自不同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起落变化。虽然本书植根于宏大和生动的历史性叙述,但它仍然在分析事件的同时运用了金融经济学的相关概念、《资本之都--国际金融中心变迁史(1780—2009年)》的目标读者是商学和金融学教授,以及金融史或者经济史领域的学者和学生。
  

作者简介

  Youssef
Cassis是日内瓦大学的经济和社会史学教授、他出版的著作包括《城市银行家,1890—1974》(1994年)、《大商业:20世纪的欧洲经验》(1997年)。

书籍目录

引言
第1章 私营的银行家时代(1780—1840年)
阿姆斯特丹的兴盛和衰落
伦敦金融城的崛起
巴黎的复兴
影响力稍小的中心
关系网络和互动
第2章 资本的聚集(1840—1875年)
银行业革命
铁路投机
伦敦和巴黎的竞争
较小金融中心的兴衰
第3章 一个全球化的世界(1875—1914年)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世界金融之都:伦敦金融城
闪耀的第二名:巴黎
柏林的崛起
升起的新星:纽约
特殊和专门市场
竞争与合作
银行家的“美好时光”
第4章 战争与萧条(1914—1945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腾飞的20年代
危机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5章 发展与监管(1945—1980年)
向可兑换性的艰难回归(1945—1958年)
欧洲市场的产生与发展(1958—1973年)
全球化的开端(1973—1980年)
第6章 全球化、金融创新和危机(1980—2009年)
新世界经济
21世纪初的主要金融中心
全球金融危机
结论
词汇表
注释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章节摘录

  危机的原因,在未来几年,将会被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广泛讨论。历史学家需要后见之明和信息来源来合理分析一个事件,因而他们一般会比经济学家和其他社会学家晚开始研究,但他们的兴趣一般也会更持久。历史学家会在和过去历史事件比较的基础上反思现在。2008年的危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从来没有如此多的发达国家的重要银行几乎在同时都需要政府的干预,以避免它们的倒闭。20世纪30年代早期的银行危机并没有同时影响所有国家,而且有的国家一开始根本没受到影响,比如英国。80年代的债务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类比:面对严重威胁的银行数量上可比,但程度上远没这次严重。  2007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仅是在全球化的经济中发生,而且发生在一个金融创新达到一个新的维度的金融世界中。金融创新被认为要为危机负责,就像投资信托与1929年的华尔街崩溃和1890年的巴林危机相联系在一起,或者欧元市场化和80年代的债务危机联系在了一起。然而,金融创新是一种手段不是结局。新的金融产品可以放大投机的效果,而不会导致投机。21世纪初期的金融形势由于高度复杂晦涩的新衍生品而不同了么?可能没有。某些资深银行家可能对他们的工作不是很理解,但很多人确实理解,至少在20年前开始加入的受过良好训练的经济物理学家们理解。“新金融工具中的高深数学能降低它们的风险”的论断也同样如此。然而,由于缺乏内控和追求更高的回报,导致了对高风险的持有。银行的过高杠杆率就是一个例证。  不得不承认,利率的历史新低导致了市场流动性的供过于求,而高回报率的追逐导致了对高风险资产的投资。两个交织的因素促成了这种状况: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资本之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对资本市场进行全面的解析。
  •   当当的书很好,一直购买
  •   很不错的书 老师推荐看的
  •   金融中心的兴衰展现的是国力的兴衰。金融与实体经济互为表里,相互作用。
  •   还没看,感觉还好
  •   正文只到252页,253到384近130页为注释和索引。注释占太多篇幅,且大多数注释无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