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仝冰雪 页数:169 字数:137000
Tag标签:无
前言
黄开文,晚清民初一个不大不小的人物。 晚清时期,他是洋务运动中西式电信学堂的高材生,历任北京电报局总办、北京电话局总办、东三省电报局总办、奉天劝业道、汉口电报局总办等职,官至二品,是大清电信业的掌门人之一。 辛亥鼎革,他协助袁世凯在武汉对外交涉,署理湖北汉黄德道兼江汉关监督,亲历了生命的乖舛和国政的巨变。 北洋时代,长达十四年的时间里,他一直任职于动荡的总统府,连任六任总统的大礼官,没有升迁,也没有出局,创造了一个“职业”官员的奇迹。 国民政府执政后,他被再次起用,担任参谋本部边务组专门委员、蒙古救济委员会副主任、北平蒙藏学校校长等职,直至瘁逝于工作岗位。 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收藏到黄开文家族的一百多张原始照片和近百件家族遗物。这其中,有三本完整的小楷手稿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仔细阅读后发现,内容基本都是描写晚清宫廷和北京民间风俗礼仪的小文,每则小文从一两百字到五六百字不等。其中,既有不少清宫习俗、清末民初的名人逸闻,也有很多反映老北京地理变迁和风俗趣事的内容。从文章来源看,既有一些严谨的历史考证,也有类似稗官野史的摘抄,还有不少看似亲历之感悟等。文中有些内容我并不陌生,但这里叙述的角度并不相同,小文中也有很多内容闻所未闻。所有小文以民国白话文写就,行文简练而生动。那么,谁是这些小文的编撰者?当时写作的初衷又是什么呢? 随着我对黄开文家族遗物研究的逐步深入(见编者著《北洋总统府大礼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答案逐渐浮出了水面。原来,从1914年到1928年的十四年时间里,黄开文一直担任北洋总统府的大礼官。大礼官的工作之一,就是负责各界人士到总统府拜见大总统的礼仪工作。而在拜见之后,很多来宾,尤其是外宾,往往会游览总统府风景。黄开文作为大礼官,当仁不让地成为“首席导游”。凡遇有名胜古迹,他都需要向来宾讲解,还要应对来宾的询问。因此工作的要求使来自广东的黄开文对老北京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业余时间里,尤其在1928年从大礼官的职位退休后,他把自己在公府中(总统府)搜集的各种逸闻趣事,以及自己研经读史的所得,一一记录下来。后来,他的家人又在他过世后再次誊抄了这些小文,终成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批原始手稿。 在民初之前,已经有不少此类描写老北京的书籍,比如《燕都杂咏》、《日下旧闻考》、《燕京岁时记》、《帝京岁时记胜》、《京师坊巷志稿》等等。黄开文在撰写自己小文的过程中有参考,有借用,但公府大礼官的别样见识和常年总统府生活的积累,使黄开文的文稿具备了几个鲜明的特性: 一是清宫趣事多。 自明代开始的福建向皇宫承贡荔枝,因为两地相距遥远,不论水路还是陆路运输都常常腐坏。后来人们思得一法:“于荔枝初结实时,即用大沙船满填泥土,移荔枝树植其上。由闽海启碇,直达津沽。再用驳船连土移载,溯运河直抵朝阳门。计时荔枝已大熟,乃摘以进呈,鲜嫩无匹。”这种奇事,正是因为黄开文浸淫北洋总统府多年,又是晚清旧僚,所以才得以闻得。北洋早期,逊帝溥仪仍然在紫禁城过着小朝廷的生活,必然会使很多参观公府的外宾对清室旧闻有相当的兴趣。因此黄开文用不少时间了解晚清的宫廷生活,但他更侧重普通人感兴趣的一面,像清宫的御果房、香坠子、皇家火锅、艺花育虫、皇子的“暑假”、公主的嬷嬷与买办等等。这些很多是正史不屑记载的,虽然视角很小,但读起来让人兴趣盎然。 二是关注清末民初人物逸闻。 当年慈禧究竟为何最终向联军开战?中法之役中,在中国节节大胜的形势下,中国为何最后停战?袁世凯和张謇究竟有何恩怨?黄开文的小文都给出了背后的答案。和其他此类老北京书籍的作者不同,黄开文总统府大礼官的特殊身份,他本人和满清遗老遗少、民国军阀大员等有着直接交往,因此耳熟了不少名人轶事。慈禧、恭亲王、翁同龢、张之洞、载振等晚清权贵都纳入了他的笔下,而对与他共事的北洋大佬袁世凯、熊希龄、王壬秋、辜鸿铭等,他也力图从个人的视角为我们留下了独特的述评。 三是亦“白”亦“文”的民国白话文体。 “绿水生波,和风款款,杨柳排列,鸣蜩嗜嗜,茶棚林立,冷食俱备,士女如云,熙来攘往。”这是黄开文对当年崇文门内的纳凉胜地——泡子河的描绘。在黄开文撰写此类小文的上世纪三十年代,“文白”之争中,白话文获得全胜。黄开文的小文,全部用民国白话文写成。但这些白话文,相比今天的白话文,不仅是“白”,可以让今人毫无障碍地阅览,更重要的是“文”,清嘉与简白中,意趣与优雅若隐若现,又含着丝丝婉约。 整理完黄开文的老北京的文稿后,我想到了自己收藏的一批老北京历史影像。这些影像跨度从清末到民国三十年代,包括原始照片、版画等,林林总总几百张,影像反映的时代很多与小文的内容相契合。长期从事电视节目制作的我马上想到,是否可以把黄开文总结的这些“解说”词和我的影像画面相配?在我推出有关黄开文的专著的同时,经过与出版社协商我们达成一致,决定推出这本“解说+画面”的小书。希望读者能够跟随当年总统府大礼官娓娓道来的解说,及一帧帧逝去的燕京旧影,在故事中解开一个个众说纷纭的历史谜团,在美文中重温那些早已逝去的老北京记忆,在光影中去圆我们心中的小小怀旧之梦。 黄开文所写的原文中,还有二十五篇小文,是超出北京范围,涉及中国各地风俗民情的内容,我们也一并收录在此,排放在书中最后一部分,以便能够完整呈现文稿的原貌。本书小文分类、标题和句读均为编者所加,错讹之处还请读者斧正。为了读者更顺利地阅读,编者还特地在一些费解的词语上加了小注,文中配图除注明者外均为编者收藏。 仝冰雪 2011年11月1日
内容概要
仝冰雪编写的《解说老北京》内容简介:黄开文,北洋总统府六任总统的大礼官,浸淫总统府十四年,经常作为总统府“首席导游”,为游览总统府的外宾讲解老北京。
晚年,黄开文把自己长年任职总统府的积淀,以及研经读史的心得,一一记录,形成了三本珍贵的手稿,内容涉及清官旧事、人物逸闻、老北京地理变迁及民间风俗礼仪等等。
《解说老北京》中收藏家仝冰雪先生把偶然收藏到的这批民国白话文原稿整理推出,以一个总统府大礼官特有的“解说”,配上收藏家自己珍藏的一幅幅老北京历史影像,展示出一个图文并茂,你或许从未了解过的老北京
……
作者简介
仝冰雪 1969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英语电视节目制作人
2000年开始系统收藏和研究中国早期历史影像 2002年开始侧重印证中国摄影发展史的影像收藏与研究
2005年开始中国世博会留影和历届世博会奖牌的收藏与研究 2005年创办在线“中国摄影博物馆暨中国老照片网”
2009年出版《世博会奖牌收藏与鉴赏》、《世博会中国留影》 2010年出版《一站一坐一生:一个中国人62年的影像志》
2011年出版《A LIFE IN PORTRAITS》 2012年出版《北洋总统府大礼官》
书籍目录
一、清宫习俗
“行在”制
内廷春节习俗
清宫里的打鬼
清宫御果房
清宫之“随茶御果”
清宫的香坠子
清宫冬至馄饨夏至面
清宫的火锅
清宫的江米碗儿
宫廷之腊八粥
清宫之艺花育虫
清宫贡品
清代贡品荔枝运输奇闻
清代选秀
清宫妃嫔和宫女的挑选
清代公主婚嫁
公主的嬷嬷与买办
清代赐“福”外传
清代的赐第
上书房之制
清代帝师之变
皇子的“暑假”
时应宫的变迁
正大光明匾之颠沛
历代宫廷藏书
三希堂法帖
清宫的贴喽
清宫防火秘笈
清代幄殿之制
清代登仕衣冠之礼
外使觐见礼仪之变
清宫射箭习俗
取士演变
清代科举考试
清代科场之“糊名易书”
殿试的“听卷”
殿试与书法
科举的重文轻武
清代的武试
武科甲
清代官员的考试
“同学”之称的演变
光绪帝崇陵
二、清末民初名人逸闻
慈禧向联军宣战之由
中法停战之秘闻
京师大老
满人状元崇绮
恭亲王
载振与杨翠喜
载振辞职
熊希龄的情书
熊希龄香词
彭雪琴
清代总督巡抚
清代总督之阅兵
权臣立山
郎世宁
杯酒释兵权
张之洞爱才
智得翁同毹墨宝
洪大全
相公与二丑
廉南湖(泉)
庚申之变
“洋秀才”的传说
老残与大刀王五
朱尔典之晚年感悟
李经羲假殉国
袁世凯评传
袁世凯帝制时的外国“大臣”
张謇和袁世凯之恩怨
古德诺帝制之辩
黎元洪评传
“元洪位备储贰”之由来
辜鸿铭轶事
湘绮老人得“西施”
民国“东方朔”
萨镇冰轶事
钦差和委员
三、老北京地理之变
北京贡院
南府
京师图书馆之变迁
早期的北京学校
孔庙之历代匾额
北京回回营
衙署照壁之“贪”
白家栅栏
新旧琉璃瓦
北京使馆区的变迁
东交民巷之追忆
北京琉璃厂变迁
汪家胡同改名之由
石大人胡同的变迁
北京外城胡同变迁
隆福寺
法通寺
净业寺
东岳庙
广济寺和善果寺
白云观的传说
白云观后土殿之名称由来
北海白塔
北京泡子河
颐和园殿阁今昔对比
北京香山之梦感泉
北京南苑
芦沟桥考略
门头沟之得名
万里长城考证
四、老北京风俗
清代春节风俗
北京的迎春盛典
正月“填仓”
老北京的灯节
北京灯市
雍和宫习俗
“打鬼”习俗
老北京“吃犒劳”
北京“吃包”风俗
贴秋膘
老北京吃鲜儿
烤肉宛
北京的老行当
北京民间的慈善组织
老北京婚俗
京城出嫁习俗
购纳姬妾之风险
北京的“黑车”
北京东富西贵之来由
元代马禁
清代的“斗虫儿”与“叫虫儿”
北京城上的信炮
清代的印信
门额的“门”不带勾之由来
镇狮之传说
团城轶事
“官司”的没落
北京的“吃瓦片”
北京的课税及逃税
满洲妇女冠饰礼制
汉装命妇之头饰
清代“跑热车”
补领文凭
康熙三彩造假
杨度的“凶宅”
清代凌迟
妙峰山香会
白河九缸十八窖藏镪之谣
舍利
五、其他
中国之穷因
贫穷与腐败
草原之旅
黄河之牛皮筏
旅行之难
北京承德之旅
清代邮驿传命
兰州浮桥
布达拉宫之由来
爪哇岛上的汉室遗后
中国的钱币铸造
谣谚拾趣
清代招募兵丁
钟馗避邪说
八字娘娘生日
迷童子
丧事礼仪
孔氏谱系
孟氏八百万
和阗贡玉
于阗之金
米元章之赏藏
顾绣
上巳考证
鼻烟
章节摘录
内廷春节习俗 清代内延年节,春联向用白纸书写,因各门原系朱红色也。腊月三十日(小建则二十九),王大臣等入内叩首为辞岁。次日元旦,始为拜年,皆着蟒袍(俗称“花衣”)、补服并戴朝珠。 仕宦之家度岁,外表所重者如门封、诰条一律更新。官之大而差多者,往往影壁之上排满官衔,用原笺书黑色宋字,上罩桐油,富丽堂皇。各省会馆亦莫不然。 腊月二十以后,衙署照例各封印信,停止办事,次年正月二十以后开印办公。封印、开印相距日期约一个月。封印期内,如遇有特殊应办之公事,则用预印空白之公文纸(临封印时预先印出无字之白纸)书写。公文之尾,年月平时应先写就,然后用印盖于其上,此则书年月于印文之上,并于印文右旁注明“遵用空白”四字(上呈公文书此),或注“预印空白”四字(平行及下行公文均书此)。 商贾之家度岁,自元旦起,一律闭门停止售货。直至十五日,祀神焚纸,燃放鞭炮,大举开张,市廛喧嚣始复原状。故灯节以前,无论贫富住户,皆须预先储蓄足供十余日之日用食品,以免临时缺乏,无处购取之。虞此半月中,士、农、工、商无所事事,妇女亦停止针黹,住户多以微资赌博消遣,商肆戒赌,皆以敲击锣鼓为娱乐。 清宫里的打鬼 跳布札,俗呼之日“打鬼”。地点人皆知在城内弘仁寺及雍和宫,城外在黑寺与黄寺,而不知昔日清宫内亦有跳布札,在中正殿举行。 其日期分两次:一为腊八日,章嘉呼图克图【清代掌管内蒙古地区喇嘛教格鲁派最大转世活佛】率喇嘛一百零八人,于供粥作佛事毕,清帝亲临殿外东阶下之小金殿黄幄内,章嘉恭持达赖所贡之孔雀翎,拂拭清帝衣冠,申祓除之义,俗日“散祟”;第二次为腊月二十九或二十八,章嘉率年班来京之众呼图克图及喇嘛一百八十四人,扮二十八宿、十二元辰,执五色旗捉鬼而分之。事毕,送圣于神武门外,此为中正殿之正式打鬼大典。 今则殿址早毁于火,荒草过人矣。 清宫御果房 清宫御果房,一名“内果房”,其正名称日“南果房”,为贮存南产诸菜之所,而事实则北果亦存于是,其址在故宫东路永和匐鱼东之仁泽门外。 果房内,四周满列高丈许书架式之果架,每架上平放宽二尺、长三尺、深半尺之大木匣,匣外糊黄纸,贴红色长圆“寿”字。匣无上盖,名日“果盒”或“果屉子”,内垫高丽纸及红棉纸,上置鲜菜,清香馥郁,即内监所呼之“果子库”也。 果子来源分南果、园果、东果采办三部。南果来自南省,如柑橘、蕉梅等是;园果产自近畿各御果园,如南苑五园、畿辅(河北全省)一百四十八处,多桃、杏、李、梨等物;东果来自盛京、广宁等地,皆由官价采买者也。 库内供神日“增长天王”、“大库尊神”,果房太监祭之虔敬。相传稍一不敬,贮果即有霉烂之虞。清宫之“随茶御果" 清代御膳,随膳附进之糕点,名日“随膳饽饽”。若御茶,则有“随茶御果”,故膳房各局有点心局之设置。 御茶房与果房有连带关系,清制分御茶房为二部:日“尚茶房”,日“清茶房”。尚茶房司奶茶、清茶,清茶房则为叶茶。叶茶之随茶御果日“茗果”,又日“清果”,即干鲜蜜饯等果。奶茶之随茶御果日“茶果”,又日“糕果”,俗日“面果”,即点心,也仿佛今日之茶点类,如奶油粽子、奶油小月饼、奶油花糕、奶油蜜寿桃、奶油鱼儿饽饽等是也。其与随膳饽饽不同之处,即随膳者均为大件,即俗呼之“大饽饽”,随茶者则均为巧小玲珑之小件,细点也。 凡呈进果品,由清茶房传送,每日鲜果二筐,计桃、苹果、秋梨、红梨、棠梨、葡萄等,此为随叶茶者,又以桃仁、黑枣等做馅,此为制随奶茶糕点用者。清宫的香坠子 “香坠子”为清代南花园太监之术语,即初秋以鲜花之清香者织编花篮或花球状,悬寝室一角或帏幄间之熏屋玩物也。此物虽市肆亦有售者,惟均用竹棍或铜铁丝编成各种式之骨架,再将晚香玉、玉簪花、夜来香等鲜卉插满之,因无根株及缺水分之供给,未及夜半而花已萎败。 南花园所制,则先以红、黄、绿等色小盆植花秧,及将花乃就盆上之花梗徐徐下弯,织而编之,将小盆围编于中央。如花篮形者,则篮上及周缘与底穗布满花头,篮腹之空隙则将小盆之琉璃色隐约透出,底部中央另缀大红或金黄色珠线,穗篮顶缀以红或黄绒绳。俟花半开,乃于每日日落时呈进内廷,分悬各寝宫,虽经十数日而花不萎,且特别繁盛而香。其余如绣球盘长等状者亦如之,而绣球中装置各种鸣虫者,食水皆备,尤为奇妙。清宫冬至馄饨夏至面 清代冬至,大祀南郊(天坛)。清帝还宫,后膳进馄饨,是斋后取暖之意。夏至,大祭方泽(地坛)。礼成后,诣雍和宫食龙须芝麻酱面,殆因麦秋丰获,兼祈大秋有成,而祭地祗之意。俗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者,盖以此也。 清宫的火锅 清代慈禧皇太后,向于处暑节前五六日,在万寿山率宫眷等食用炮烤鹿、牛、羊肉,其所燃之松枝、松塔、松子为吉林将军所进。夏历七月初一到京者,日“节贡”,八月十六日以后者,日“岁贡”。 其白露前数日,东陵所进之松枝、松子则专为涮山鸡片所用者,盖秋后山鸡多食松子,香入肌肉,而火锅燃料又杂以松枝、松子,其芬芳肥美,足以使人适口充肠也。P4-9
编辑推荐
仝冰雪编写的《解说老北京》收录了编者偶然收藏到的一批讲述清代宫廷秘闻的民国白话文。以一个总统府大礼官特有的“解说”,配上收藏家自己珍藏的一幅幅老北京历史影像,展示出一个图文并茂,你或许从未了解过的老北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