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友好的社会基础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洪大用 等著  页数:283  字数:265000  

内容概要

  《环境友好的社会基础:中国市民环境关心与行为的实证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社会学研究”(项目批准号:07JJD840197)的最终成果。基于针对中国城市居民的抽样问卷调查资料,作者对市民的环境关心与行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实证研究,特别讨论了环境关心的测量、环境关心的结构以及市民环境关心和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居住地、环境状况和社会结构因素等),并与国内外的已有相关研究开展了对话,得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研究结论。

作者简介

  洪大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副主编(2002年至目前),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社会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应用社会学、环境社会学和社会政策方向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社会变迁与环境问题》(2001)、《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救助》(2004)、《中国民间环保力量的成长》(合作,2007)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环境关心的测量
 一、环境关心测量的复杂性
 二、nep量表的提出及修订
 三、修订过的nep量表在中国的应用
 四、讨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性别与环境关心
 一、文献概述
 二、研究问题与分析策略
 三、变量及其操作化
 四、数据分析与发现
 五、讨论与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性别与环境议题
 一、性别和环境关心
 二、中国的研究状况
 三、研究设计
 四、结果分析
 五、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年龄与环境关心
 一、文献概述
 二、研究设计
 三、数据分析与发现
 四、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居住地与环境关心
 一、文献梳理
 二、研究设计
 三、数据分析和发现
 四、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环境关心的多层分析
 一、文献与假设
 二、数据和方法
 三、讨论与结论
 四、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环境关心的信仰约束
 一、研究概述
 二、研究设计
 三、讨论与结论
 四、环境关心的社会基础
 五、概述与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环境关心测量的新模型
 一、环境关心的定义
 二、环境关心的维度
 三、数据和方法
 四、环境关心的测量模型
 五、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六、环境关心的社会、人口和经济特征
 七、结语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环境行为的性别差异
 一、性别与环境关心和行为
 二、中国公众的环境关心与行为
 三、研究设计
 四、研究结果
 五、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第十章 环境抗争行为的逻辑
 一、理论假设
 二、数据与变量
 三、结果与解释
 四、讨论与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于nep量表应用的再分析
 一、nep量表的维度问题及其检验方法
 二、数据分析与发现
 三、进一步的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二 1990—2009年中国主要的环境意识调查
 一、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
 二、城市居民环境意识调查
 三、农村居民环境意识调查
 四、我国某一省份的公众环境意识调查
 五、女性环境意识调查(1997)
 六、地方领导环境意识调查(1999—2000)
 七、企业职工环境意识调查
 八、中国学生群体环境意识调查
 九、中国报纸环境意识调查(1994—1997)
 十、其他环境意识调查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本次研究,我们试图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当前环境关心研究做出贡献。第一,我们对前述五个假设中的四个利用中国全国性样本加以检验,并在概念界定与测量方面与西方相比较,这在当前文献中较为罕见。第二,我们的研究亦对戴维森和弗罗登伯格的呼吁作出回应,并且对四个假设的跨国检验加以呈现。 一、性别和环境关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长期被视为环境运动中的突出代表。鲜明的“地球母亲”形象将女性刻画为不仅在自然上,而且在文化和思想方面都比男性更亲近自然(Leach,2007)。然而,如前所述,相当遗憾的是,既有研究对环境关心的性别差异缺乏系统的理论化,并且经验研究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也不一致。缺乏一致的经验证据的支持,致使有些人将“地球母亲”形象看作难以解释的虚拟说辞(Leach,2007;Momsen,2000;Somma and Tolleson-Rinehart,1997)。 在不一致的内部,有着值得注意的一面。即当具体的环境问题,尤其是那些关于健康和安全的环境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时,女性明显比男性更为关心和支持环境保护(Greenbaum,1995;Davidson and Freudenburg,1996)。在回顾近期的文献时,我们收集了27项关于环境议题关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环境关心)的性别差异研究。18项研究报告显示,在美国(Sherkat and Elli-son,2007;Finucane,Slovic,et al.,2000;Dietz,Stern andGuagnano,1998;Klineberg,McKeever and Rothenbach,1998;Bord and O'Connor,1997;Mohai,1997;Greenberg and Schnei-der,1995)、美国之外(Brenot,Bonnefous and Marris,1998;Polk,2003;Siegrist,Gutscher and Earle,2005)以及跨国比较(Anna Eisler,Hannes Eisler and Yoshida,2003)中,女性有着显著的较高环境议题关心水平。无一发现男性有着显著的较高环境议题关心水平。 如此强烈的一致发现明显需要恰当的解释。戴维森和弗罗登伯格(1996)在文献中总结了与性别社会化理论明确或隐含相关的五个主要假设。一般而言,性别社会化理论认为,女性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她们与其他人联系来认识世界,故她们对其他人的感觉和需求更为敏锐,从而更愿意担负照顾与抚育角色;而另一方面,男性在社会化过程中则强调情感控制以及成功与成就,故他们被鼓励变得独立,并可能以客观与功利的态度看待世界(Chodorow,1974;Gilligan,1982)。这一社会化差异在成年期得以延续,且影响有偿和无偿工作场所的劳动性别分工,最终导致产生不同的环境信念与环境态度。以下这五个假设可被看作这一理论的拓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环境友好的社会基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有实证数据, 可以参考
  •   这本书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中国市民的环境意识现状,但可惜的是数据是基于2003年的全国性入户调查,2011年全国性调查的数据要是能收录进去就更好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