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调

出版时间:2002-1  出版社:北京大学  作者:克鲁特顿  页数:201  
Tag标签:无  

前言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强调人类语言的普遍性,试图从语法原则与参数的高度揭开人类语言的普遍结构,更进一步揭示人类认知的奥秘。人类历史上似乎从未有哪一门学科如此富于创造性和挑战性,也很少有一种科学能够如此深刻地对相关学科产生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一理论在不断拓展的语料视野面前,在不断回应新思想方法的挑战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跋涉了半个世纪,其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使语言学家激动和自豪,也令当代哲学、心理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的学者所瞩目。  乔姆斯基自称其理论远绍十七世纪法国普遍唯理语法。1898年,马建忠在他的(马氏文通)后序中这样说:“盖所见为不同者,惟此已形已声之字,皆人为之也。而亘古今,塞宇宙,其种之或黄或白,或紫或黑之钧是人也,天皆赋之以此心之所以能意,此意之所以能达之理。则常探讨画革旁行诸国语言之源流,若希腊、若拉丁之文词而属比之,见其字别种,而句司字,所以声其心而形其意者,皆有一定不易之律;而因以律吾经籍子史诸书,其大纲盖无不同。于是因所同以同夫所不同者,是则此编之所以成也。”马氏是留法的,普遍唯理语法对他的影响同样是深刻的。  不过,在中国,普遍主义的思想也就此昙花一现,很快就湮没在强调汉语特点的思路中。半个多世纪之后,转换生成语法逐渐为中国学者所知,可是很多人都认为它不适合汉语语法研究,只有在国外的学者在这方面做了些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这种研究尽管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但至少可以说明,汉语研究同样可以走普遍语法的道路。  马氏的模仿是显然的。然而我们今天的研究就能肯定不是模仿了么?朱德熙先生曾经说:“长期以来印欧语语法观念给汉语研究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用印欧语的眼光来看待汉语,把印欧语所有而汉语所无的东西强加给汉语。”“我们现在在这里批评某些传统观念,很可能我们自己也正在不知不觉之中受这些传统观念的摆布。

内容概要

  语调在汉语研究中的地位是如此微妙:每一位汉语研究者都知道它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性,可是真正深入地探索过这一问题的学者并不多。这一方面是由于语调本身属于超音段范畴,把握它不容易;另一方面也跟我们缺乏一种理论方法有关。  Alan Cruttenden的这本书是西方第一部全面地探讨语调这一问题的专著,不是仅仅限于英语,而是探讨语调的普遍特征。它展示给我们的是如何在语言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那些抽象的、捉摸不定的语言成分,又如何从那些抽象的、捉摸不定的语言现象中提取理论原则。  本书是第二版,距离第一版的出版虽然已经十多年了,却依然是该领域最基本的参考书。相信每一位读者都将从中得到理论和方法的启示。

书籍目录

AcknowledgementsPrefaceTranscriptions1 PRELIMINARIES1.1 Prosodic features1.1.1 Length, loudness, and pitch1.1.1.1 Length1.1.1.2 Loudness1.1.1.3 Pitch1.1.1.4 Summary1.2 Auditory and instrumental1.3 Prominence1.4 Intonation1.5 Tone languages1.6 Pitch accent languages1.7 SummarySources and further reading2 STRESS, ACCENT, AND RHYTHM2.1 Stress and accent2.2 Word-stress2.2.1 English word-stress2.3 Degrees of stress/accent2.4 Rhythm2.5 Prosodic hierarchies2.6 SummarySources and further reading3 THE FORMS OF INTONATION3.1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to intonational studies3.2 Intonation-groups3.2.1 Pause3.2.2 Other boundary markers3.2.3 Internal structure as group marker3.2.4 Problems in group delimitation3.3 Contours and levels3.4 Pitch accents and nucleus3.5 Accent range, key, and register3.6 Whole tunes and nuclear tones3.7 English nuclear tones3.8 Pre-nuclear pitch accents3.9 Alternatives to nuclear tones3.9.1 Autosegmental approaches (1)3.9.2 Autosegmental approaches (2)3.10 Summary and preview Sources and further reading4 THE FUNCTIONS OF INTONATION4.1 Introduction4.2 Intonation-groups4.3 Nucleus placement4.3.1 Broad focus4.3.2 Narrow focus4.3.3 New and old information4.3.3.1 Contrastivity4.3.3.2 Echoes4.3.3.3 Insists4.3.4 Normal stress4.4 English nuclear tones4.4.1 Local meanings4.4.1.1 Falls4.4.1.2 Rises (dependent)4.4.1.3 Rises (independent)4.4.1.4 Tonal sequences4.4.2 Conditioning factors4.4.3 Abstract meanings4.4.3.1 A two-tone approach4.4.3.2 A three-tone approach4.4.3.3 A compositional approach4.4.4 Tonal features4.4.4.1 Accent range4.4.4.2 Complexity4.4.4.3 Stylisation4.4.4.4 Declination and downstep4.5 Key and register4.6 SummarySources and further reading5 COMPARATIVE INTONATION5.1 Introduction5.2 Style, class, and sex5.3 Dialectal variation5.3.1 British English5.3.2 Variation in English dialects outside Britain5.4 Cross-linguistic comparisons5.4.1 Comparative intonation-groupings5.4.2 Comparative nucleus placement5.4.3 Comparative tone: alternative models5.4.4 Comparative tone: basic typology5.4.4.1 Declaratives5.4.4.2 Yes/no interrogatives5.4.4.3 Question word interrogatives5.4.4.4 Imperatives and exclamatives5.4.4.5 Pre-nuclear accents5.4.4.6 Stereotyped patterns and chants5.5 Intonational universals5.5.1 Declination5.5.2 Tonal universals5.6 Intonational change5.7 Intonation acquisition5.8 SummarySources and further reading6 CONSPECTUS6.1 Prosodic, pa "alinguistic, and extralinguistic6.1.1 Prosodic features6.1.2 Paralinguistic effects6.2 Intonation and punctuation6.3 Intonation and gesture6.4 State-of-the-artSources and further readingReferences Index

媒体关注与评论

  出版说明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强调人类语言的普遍性,试图从语法原则与参数的高度揭开人类语言的普遍结构,更进一步揭示人类认知的奥秘。人类历史上似乎从未有哪一门学科如此富于创造性和挑战性,也很少有一种科学能够如此深刻地对相关学科产生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一理论在不断拓展的语料视野面前,在不断回应新思想方法的挑战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跋涉了半个世纪,其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使语言学家激动和自豪,也令当代哲学、心理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的学者所瞩目。  乔姆斯基自称其理论远绍十七世纪法国普遍唯理语法。1898年,马建忠在他的《马氏文通》后序中这样说:“盖所见为不同者,惟此已形已声之字。皆人为之也。而亘古今,塞宇宙,其种之或黄或白,或紫或黑之钧是人也,天皆赋之以此心之所以能意,此意之所以能达之理。  则常探讨画革旁行诸国语言之源流。若希腊、若拉丁之文词而属比之,见其字别种,而句司字,所以声其心而形其意者,皆有一定不易之律;而因以律吾经籍子史诸书,其大纲盖无不同。于是因所同以同夫所不同者。是则此编之所以成也。”马氏是留法的,普遍唯理语法对他的影  响同样是深刻的。  不过,在中国,普遍主义的思想也就此昙花一现,很快就湮没在强调汉语特点的思路中。半个多世纪之后,转换生成语法逐渐为中国学者所知,可是很多人都认为它不适合汉语语法研究,只有在国外的学者在这方面做了些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这种研究尽管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但至少可以说明,汉语研究同样可以走普遍语法的道路。  马氏的模仿是显然的。然而我们今天的研究就能肯定不是模仿了么?朱德熙先生曾经说:“长期以来印欧语语法观念给汉语研究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用印欧语的眼光来看待汉语,把印欧语所有而汉语所无的东西强加给汉语。”“我们现在在这里批评某些传统观念。很可能我们自己也正在不知不觉之中受这些传统观念的摆布。这当然只能等将来由别人来纠正了,正所谓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其言盖有深意焉。然而问题其实并不在于是否模仿,而在于模仿来的方法、视角是不是可以得出符合汉语事实的结论。反对模仿蕴涵着一个前提:即汉语与印欧语的结构没有相同之处。但是今天的我们对汉语的结构究竟了解了多少呢?  任何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不了解语言的普遍性,也就谈不上特点,也就无所谓走自己的道路。而且,在某一水平面上成为特点的规律,在更高或更深层的水平上也许就不成其为特点,而仅仅是普遍性的一种特殊表现而已。  当代社会文化领域中多元化是主流,当代语言学理论也趋于多元。在西方,形式语言学不大可能再如以往如此这般地波澜壮阔,而是进入一个相对平静的稳定发展的时期,语言的功能方面的研究已经占据一席之地。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语言学将是一个酝酿期,为下一个重大突破作准备。而在中国,语言学在长期的“借鉴’’之后,也在思考如何能够从汉语出发,取得重大突破。反哺世界学林。语言学发展到今天,又重新面临着路怎样走这一根本问题。  不管下一步怎么走,充分了解西方学者的成绩,借鉴他们的思路和方法无疑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于取得了如此重大成就的当代西方语言学,如果不能有正确的了解,无异于闭门造车,要想出门合辙。不亦难乎?  北大出版社多年来坚持学术为本的出版方针,我们愿意为语言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尽一分绵薄之力。为了推动我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在总编张文定先生的主持下,我们将原版引进一批高质量的语言学专著和教材,命之日“西方语言学丛书”。以飨学林。引进的作品将包括语音学、韵律学、句法学、语义学、语言史、词源学、方言学等各个领域;既包括宏观的理论研究,也包括重要问题的个案研究;既包括形式语言学的方法,也包括认知、功能等视角。但不管是哪一种,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庶几开卷有益。  我们期待着中国语言学的新突破!  北京大学出版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语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