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

出版时间:2003-3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周先慎  页数:33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教育部人才培养棋艺长者开放教育试点教材之一。
本书吸收了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多年 来在明清小说方面的研究心得。书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有的是学术界已经大体有了共识的,有的则存在着分歧和争论。本书既介绍共识,也不回避分歧,在摆出各家的观点之后,作者一般都是提出自己的一得之见。艺术方面的欣赏,本书也只是提供一种角度,一种感悟,一种体认,重要的还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他自己去思考和感受,在审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水平。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繁荣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与小说的早期形态  第二节 中国古典小说从雏形走向成熟  第三节 说话艺术与中国古典小说的开拓  第四节 明清小说的繁荣与转型  第五节 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传统第二章 《三国演义》  第一节 《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过程和版本  第二节 拥刘反曹——《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  第三节 《三国演义》的忠义思想  第四节 曹操和齐备形象的塑造  第五节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第三章 《水浒传》  第一节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和《水浒传》的成书  第二节 农民革命的兴亡史  第三节 怎样认识《水浒传》中的招安描写  第四节 英雄群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第五节 《水浒传》的细节描写第四章 《西游记》  第一节 玄奘取经和《西游记》故事的演变  第二节 孙悟空的形象和《西游记》的时代精神  第三节 《西游记》的现实性——世态人情与世俗情怀  第四节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奇幻与奇趣第五章 《金瓶梅。  第一节 作者之谜与成书年代  第二节 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  第三节 一个充满生气的女人世界  第四节 潘金莲的悲剧的社会意义  第五节 怎样认识《金瓶梅》的性描写第六章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   第一节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繁荣的原因  第二节 明代的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集  第三节 时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时代内容  第四节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思想艺术第七章 《聊斋志异》  第一节 蒲松龄的生活和《聊斋志异》的创作基础  第二节 蒲松龄的著作和《聊斋志异》的版本  第三节 奇异世界中的现实人生  第四节 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第八章 《儒林外史》第九章 《红楼梦》第十章 《晚清的谴责小说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五节《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是描写不同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是不可分割的,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就是军事斗争。各个政治集团的政治目的(统一天下)的实现.主要以军事斗争为手段。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三国演义》是一部以描写战争为主要内容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写战争写得最好的一部。作者写战争写得好,是因为作者并不是凭主观臆想写出来的,而是对历史上无数次战争的艺术概括,因而达到了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统一。《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和成就,可以概括为六个字:丰富、深刻、生动。丰富,是指它写出了战争的多姿多彩,每次战争,各有特点,互不雷同;深刻,是指它通过真实的艺术描写,反映出了战争的客观规律,可以给我以深刻的启示;生动,是指它的描写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特别是通过战争的描写塑造出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是书中关于三大战役的描写。三大战役指:官渡之战(第三十回)、赤壁之战(第四十三至第五十回)、彝陵之战(第八十一至第八十四回)。这三次大的战役,都影响到三国时期的整个历史进程,同时又在全书的艺术构思和艺术结构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作者是很用心地写出来的,所以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  官渡之战是在曹操与袁绍之间进行的,结果是袁绍大败,曹操平定了北方,大大地扩张了自己的势力;赤壁之战是孙权和刘备结成联盟,在赤壁打败了挥师南下、锐不可挡的曹操,使他不能统一天下,最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彝陵之战是刘备伐吴,急于要替关羽报仇,结果大败,从此走向了衰亡。这三次大的战役,有其相似之处:都是以弱对强,都用了火攻,结果又都是弱者战胜了强者。但作者写来却毫不雷同。作者具体地写出了三次战役交战双方不同的特点,所处的不同的环境条件,所面临的不同矛盾,以及不同的强和弱的转化过程,等等。  先看官渡之战。这次战争是袁绍主动进攻曹操的。袁绍当时处于优势,他拥有北方的冀州、青卅、幽州、并州等大片土地,又有丰足的粮草,共调动了七十多万军队进攻许昌,曹操仅以七万军队在官渡迎敌。双方军力有十倍之差。当时的基本形势,如曹操手下的一位谋士所说,是“以至弱对至强”。在这种情况下,仗应该怎么打呢?值得注意的是,小说写了双方的谋士都对战争双方的特点和各自应取的战略战术,作了基本上相同的正确分析。这就是:袁绍虽然兵多粮足,但战斗力不如曹军;而曹军虽然兵精,但数量远不及袁军,更重要的是粮草不足。因此,双方的谋士都认为:这场战争对曹操来说,利在急战,也就是说应该速战速决;而对袁绍来说,则利在缓守,即应该采用拖延战术,时间一长,曹军没有了粮食,不战自败。在这场战争中,粮食是一个主要矛盾。但对于这些特点和应该采取的对策,作为主帅的袁绍却并没有认识,不但没有认识,而且当他手下的谋士沮授向他正确地分析了形势并提出正确的作战指导思想时,他不但不听,反而将沮授囚禁起来。战争进程中,已逐渐显露出粮草问题十分重要(袁绍大将韩猛运粮,路上被曹军阻劫,并烧了粮草)。手下的另一位谋士审配也向袁绍提出建议:“行军以粮草为重,不可不用心提防。乌巢乃屯粮之所,必得重兵守之。”结果袁绍只派了一个庸懦而又性刚好酒的淳于琼去守乌巢,终于造成了大错。与此同时,曹操军粮告急的机密被袁绍手下的另一个谋士许攸获得,许攸报告给袁绍,并建议他乘机偷袭已经空虚的许昌,以此一举而战胜曹操。但袁绍不但不听,反而听信谗言,因许攸以前是曹操的朋友,就怀疑他是曹操的奸细,要处死他。结果把许攸逼迫去投奔了曹操,泄漏了军事机密,导致乌巢被烧,遭到了惨败。而与袁绍相反,曹操的表现却完全不同,他自己已经对战争双方的特点、整个形势以及应该采用的战略战术等,都有了正确的认识,做到了心中有数,但他并没有因此就掉以  轻心,盲目乐观,而是认真地召集众谋士共同商议,虚心地听取大家的意见。当谋士荀攸讲出了与沮授相同的“利在急战”的意见时,曹操非常高兴地说:“此言正合吾意。”在战争以曹胜袁败结束以后,小说有两句诗评论道:“弱势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可见作者对这场战争的描写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谁胜谁败上,而是写得很有深度,重点放在表现战争的谋略上,即指挥员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上,这是符合战争的客观规律的。官渡之战的艺术描写,还给予我们另一方面的启示,即战争中军事民主的重要性。袁绍十分愚蠢,但如果他稍微虚心地听取手下谋士的意见,具有起码的民主作风,也不至于落得如此惨败。  彝陵之战与此有些相像,刘备处于强的一方,孙吴处于弱的一方。当时刘备急于为关羽报仇,举大军伐吴,这一战略决策本身就是错误的。三顾茅庐时,诸葛亮为刘备制订的基本路线是联吴抗曹。后来的斗争实践证明了这条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凡是执行这条路线时就得到发展(赤壁之战就是最生动的一例),而违背这条路线时就遭到挫折、失败。所以当刘备决定“提兵问罪于吴”时,诸葛亮就劝谏说:“不可。方今吴越令我伐魏,魏亦令我伐吴,各怀谲计,伺隙而乘,主上只宜按兵不动,且与关公发丧,待吴魏不和,乘时而伐之,可也。”赵云也劝谏,甚至很尖锐地指出:。汉贼之仇(指对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曹操>公也,兄弟之仇(指对杀害关羽的孙吴)私也。愿以天下为重。”这里表现出的是一种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的战略眼光。但是刘备却听不进去,执意要为关羽复仇而伐吴。这就首先在战略决策上犯了错误。他甚至还对提出相同正确意见的学士秦宓大发雷霆,要“武士推出斩首”,经众人劝说才将他暂时囚禁起来。这种表现与官渡之战中刚愎自用的袁绍已经不相上下了。这是彝陵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  接着又在具体的作战方案上犯了错误。当时刘备率兵七十五万.孙吴方面只有十万军队抵抗,基本形势也是以至弱对至强。刘备报仇心切,又依仗兵多,采用急战的方法,一开始取得节节胜利。孙吴畏惧,遣人求和,刘备不允,坚持一定要灭吴。结果逼得孙权起用了一个年轻的儒将陆逊任统帅。这个人很年轻,东吴方面也有很多人瞧不起他,但他却非常聪明,很有谋略。他采用的战术是:避其锐气,坚守不出,以逸待劳。结果使得本来锐气很盛的蜀军被拖得“兵疲意阻”,再加上天气炎热,喝水困难,最后刘备只得下令在山林茂密之地安营扎寨,连营七百里。当诸葛亮看到刘备派人送回去的连营图时,立即拍案叫苦说:“汉朝气数尽矣!”结果,蜀军被以逸待劳的吴军顺风举火,烧了七百里连营,遭到了惨败。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是为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选修课。选修的学生,要求已经修过《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础课,对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基本轮廓、重要的文学现象、重要的作家作品,都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因此,这是一门带有专题研究性质的提高课程。按照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和主要体式,本课程分为四个专题:《诗经与楚辞》、《唐诗宋词》、《元明清戏曲》、《明清小说》。本书即为《明清小说》的专题课教材,同时也可作为社会上的文学爱好者、青年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扩大文学知识和提高文学修养的参考书。  关于基础课和专题课教材的性质与范围,褚斌杰先生有一个很准确的定位:基础课教材有述有论,以述为主;专题课教材有沦有述,以沦为主。就是说,号题课虽然也有传授知识的内容,但比基础课有所拓展和深化;而更重要的是论析的成分增多,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扩大学生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和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提高他们的理论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作为一种专题研究性质的教材,《明清小说》的内容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设计:一种是全面的综合研究的方式,带有宏观的史的规模和性质,涉及到的作品比较多,包容面广,力求提炼和概括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文学现象来进行理论分析;另一种是突出这一时期重要的作家作品,即以在历史上和群众中影响深广的文学名著为重点,通过对具体作品及相关问题的深入分析,以扩大读者的知识面,提高读者的理论素养和文学鉴赏水平,同时也兼及对某些相关的文学规律的阐发。本书采用的是后一种设计方案,这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其一是,学生不可能在短期内阅读很多作品(一些在文学史上属于二三流的作品,也没有必要硬性要求他们阅读),涉及面过宽就容易流于空泛,反而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其二是,名著既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又是问题比较复杂、具有典型意义、在学术界争论较多的作品,因此,通过对名著的具体深入的分析鉴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鉴赏水平的目的。  本书吸收_r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多年来在明清小说方面的研究心得。书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有的是学术界已经大体有了共识的,有的则存在着分歧和争论。我们是既介绍共识,也不回避分歧,在摆出各家的观点之后,作者一般都提出自己的一得之见。但也有一些问题,由于资料的缺乏或问题本身比较复杂,一时难于得出结论,只好实事求是地存疑,以待进一步的考证和研究。艺术方面的欣赏.我们也只是提供一种角度,一种感悟,一种体认,重要的还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自己去思考和感受,在审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水平。  版本问题,是占典文学研究中的一个比较重要也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但常常为学生和年轻的学人所忽略。本书对几部名著的版本,比一般的文学史著作有较多和较深入的介绍,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提示可靠的研究和分析的依据,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引起学生和读者对版本问题的重视。但我们一般采用经过精校的为学生易寻易得的通行本作为分析评论的主要依据,而不去刻意追求希见的珍本或原本专门的版本研究与一般的文学研究中对版本问题的重视应该是有区别的。  本书卷末所附的“主要参考书目”(不包括原著和参考资料汇编),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曾经参考过的书目,而非研修明清小说的完备的参考书目,但这些书目当然也是研究明清小说应该阅读的重要参等书目。  本书和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的其他三种教材的教学大纲,都经过本学科专家组的审订。参加审订的专家有:费振刚教授(组长,北京大学)、钱志熙教授(北京大学)、周强教授(北京大学)、刘勇强教授(北京大学)、韩传达教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书稿写出后,北京大学出版社又组织了专家审稿会,本书蒙北京大学的马振方教授审读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   二00二年十二月十六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明清小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要了解明清!!!
  •   和周先生其他的书一样好
  •   对名著的分析不错。
  •   考研用书参考一下
  •   买很久了,早看完一次,还不错
  •   书不错,想了解明清小说的朋友可以一阅
  •   我是与教材配套来读的,专家写的,果然深度不同,与普通的小说记载或是小说漫谈类是不同的,很有指导性.可惜,就是内容少了点.
  •   这本书是让人了解历史,接触正史,才提高史料价值
  •   很系统的介绍 我觉得不错
  •   不错不错,考研看看
  •   虽然说是北大出版社的,但是也不能不说这本书关于《红楼梦》的讲解,观点太过保守,点不够深,面不够宽。
    语言不够精炼,较繁琐~
  •   一页有重印现象,完全看不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