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探究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克兰迪宁  页数:216  译者:张园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将经验作为经历和讲述的故事来理解——也称作叙事探究——已经在质的研究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声誉和信任。与很多传统方法不同,叙事探究成功地捕捉到个人和社会维度中那些以一般的事实和数据无法定量的东西。  在这部权威性的指导著作中,简·克兰迪宁和迈克尔·康纳利通过自己二十多年的经验向我们呈现了叙事探究如何用于教育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追寻叙事探究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起源,他们为指导现场工作、撰写现场笔记和呈现研究成果提供了新颖实用的观点。《叙事探究:质的研究中的经验和故事》通过故事和例子展示了多种叙事方法,通俗易懂,引入入胜,是著者在质的研究领域中长期探索的经验结晶。

书籍目录

前言承谢作者序言第一章 为什么要叙事?介绍约翰·杜威马克·约翰逊和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思维的新方式:探究的贡献克利福德·格尔兹:《事实之后》:两个国家,四十年,一个人类学家玛丽·凯瑟琳·伯特逊《边缘愿景》:边干边学芭芭拉·扎妮娅芙斯卡《对组织的叙述》:制度身份认同的戏剧罗伯特·克尔斯《故事的呼唤》:教学和道德想象唐纳德·普京霍恩《叙事知识和人文科学》把作者领入叙事研究为什么要转向叙事?走向叙事探究第二章 以叙事的方式思考:边界案例介绍布鲁姆的分类法与分类法小组一起工作对叙事版本的回应边界的探究生活时间性人行为确定性情境总结第三章 以叙事的方式思考:化约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边界介绍舍恩、欧克肖特和约翰逊的思想形式主义边界的叙事思考形式主义边界的探究生活理论的位置理论的平衡人研究者的位置总结第四章 叙事探究者做什么?介绍叙事探究术语和叙事探究空间在三维叙事探究空间与何敏芳一起工作的故事三维叙事探究空间在三维叙事探究空间与卡伦·维兰一起工作的故事反思笔记第五章 置身现场:走进故事介绍置身其中的开始置身贝街学校置身现场因人而异经历、讲述、重述和重新体验故事置身现场我们做什么?关系协商目的协商转换协商有效性协商寻找感觉经历现实场景中的生活第六章 从现场到现场文本:置身于故事发生的地方介绍从完全投入渐入冷静观察回忆要点,进入细节叙事的真实性和相对性转向内在,观察外在在三维探究空间中工作的模糊性第七章 撰写现场文本介绍撰写现场文本是一个解释过程撰写现场文本表达研究者与参与者的关系三维探究空间中的现场文本交织的现场文本作为现场文本的教师故事作为现场文本的自传写作作为现场文本的日志写作作为现场文本的现场笔记作为现场文本的书信作为现场文本的谈话作为现场文本的研究访谈作为现场文本的家族故事以及家庭故事作为现场文本的文件作为现场文本的照片、记忆盒以及其他个人一家庭一社会性质的人工制品作为现场文本来源的生活经验研究者了解现场文本注意事项第八章 从现场文本到研究文本:使经验呈现意义介绍叙事探究者做什么?解释(为什么?)现象(是什么?)方法(怎么做?)理论思考实用现场文本取向的思考解释一分析思考理论和文献资料可能的文本类型第九章 撰写研究文本介绍动笔之初体验到的冲突在边界撰写研究文本在形式主义边界撰写研究文本在化约主义边界撰写研究文本撰写、回忆以及研究文本在不确定中撰写研究文本声音署名读者声音、署名和读者之间的张力叙事形式何敏芳论文中的叙事形式罗斯的论文中的叙事形式寻找叙事形式阅读其他叙事论文和书籍寻找隐喻注意阅读的偏好试验不同的形式保持工作不断进展的感觉读者和研究文本的写作第十章 叙事探究中需要持久注意的问题介绍道德规范道德规范和匿名所有权和关系中的责任研究者是怎样在故事中被讲述的事实和虚构风险、危险及滥用:“我,批评家”保持清醒结语参考文献索引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为什么要叙事?  马克·约翰逊和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  20世纪80年代初,当我们尝试研究教师的个人知识时,我们与马克·约翰逊相遇。他是一位哲学家,他对经验的和具像化隐喻的研究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那时我们正努力了解经验性的形象(experiential images)在教师知识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在课堂实践中的表达。我们与两位老师,斯特法妮(Stephanie)和艾琳(Aileen)一起进行了历时三年的研究。我们熟悉这两位教师,与她们在课堂上共度时光,与她们交谈,不仅撰写和讨论她们的故事,而且还与她们一起撰写和讨论。我们把重点放在努力去理解所谓的个人实践知识上(personal practical knowledge)。我们所使用的了解她们知识的一个中心方法是探究她们的教学形象的本质。然而,在我们开始撰写斯特法妮和艾琳的形象时,我们特别担心过多的分析集中于被看做不连续的形象,会失去作为个体和她的经验知识的整体性。起初,我们的问题似乎是表达的问题。正是我们对思考经验知识的方法的兴趣,把我们引向了马克·约翰逊和他的合作者乔治·雷考夫的研究。约翰逊和雷考夫对隐喻的研究似乎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经验焦点,并且在我们的脑海中联系到杜威的研究(雷考夫和约翰逊,1980)。  带着脑海中的这些问题,我们邀请约翰逊在多伦多与我们共度了一两天,帮助我们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在当地一家饭店与约翰逊交谈时,他挑战我们“更多地谈一些你们是怎样看待知识的具体体现的,基于体现在文化中叙事整体性。”(与作者对话,1983年2月17日)凭着在饭店便笺上写下的简短潦草的字句,他给我们介绍了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的研究(1981),并且把叙事整体性的概念带入了我们的思考。叙事整体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能够更详细、更广博地思考个人生活中连续性建构的一般方法。连续性对我们来说成为打开思想观念和各种可能性闸门的叙事建构。我们由此把注意力转向其他叙事文献,转向那些研究叙事和生活关系的作者。我们一直在叙事探究的标题下从事这项研究,我们对叙事的粗略认识是,它既作为研究的现象又作为研究的方法。我们把教学和教师知识看做是具体的个人和社会故事的表达。当我们与教师建立研究关系时,当我们创作现场文本(field texts)时,当我们撰写教育生活的故事时,我们叙事地去思考(现场文本是我们在现场收集材料时使用的术语,将在第七童中讨论)。

编辑推荐

  在这部权威性的指导著作中,简·克兰迪宁和迈克尔·康纳利通过自己二十多年的经验向我们呈现了叙事探究如何用于教育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追寻叙事探究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起源,他们为指导现场工作、撰写现场笔记和呈现研究成果提供了新颖实用的观点。本书通过故事和例子展示了多种叙事方法,通俗易懂,引入入胜,是著者在质的研究领域中长期探索的经验结晶。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有关叙事探究的文献迄今为止散见各处,理论上并不完整。克兰迪宁和康纳利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本书清晰流畅,论辩鲜明,事例丰富。学生可从中获得丰富的论点以支持他们的研究,教师可获得教授叙事探究的各种理论和方法。  伊芳娜·S.林肯(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教育管理系教授)  本书呈现了过去二十年两位学者探索深化我们对教育经验理解的叙事方法的历程。他们勇于面对棘手的问题,为我们树立了学术勇气的典范。  《叙事探究》邀请我们共同经历他们的历程,值得分享。  艾略特·W.艾斯纳(斯坦福大学教育与艺术系教授)  这是一个走向叙事、如何进行叙事探究的故事,极具启发性。本书是关于经验的研究。展示了叙事如何从边缘崛起、进入学术话语的中心。  艾米娅·莱布里克(希伯来大学心理系教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叙事探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刚刚在图书馆借了,周末有空要读一下。
      
      这本书是叙事研究方法兴盛的标志,如果各位对narrative inquiry有兴趣的话,要从这本书开始读了。对外汉语教学2010年兴起了对教师的叙事研究,当然了看得懂英语原著的是少数,这本中文译本就更加珍贵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