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天下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北京大学  作者:方伟  页数:369  
Tag标签:无  

前言

诞生于变法图存之际,显名于五四启蒙之时,与祖国进步共同成长,在中国社会发展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北京大学已经走过了一百一十年的光辉历程。回顾过去的一百一十年,北京大学的脚步始终和中华民族的前进相伴,北大的名字历来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从这里走出的一批批人才无疑是北京大学在一百一十年的岁月历程中完成国家和社会赋予她的神圣使命的最好回答。一代代北大学子在这里探求真知、砥砺品性、追逐梦想,寄报国建业之壮志、抒奉献服务之真情;一代代北大学子从这里走上社会,他们或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画卷上绘下了浓墨重彩的笔触,或在最平凡最朴实的工作岗位上留下了默默无闻但尽职尽责的足迹。无论是前者或者后者,他们都是北大的儿女,他们也都是北大的骄傲。除了事业上的成功之外,他们身上更体现出可贵的北大精神传统,那就是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执著的理想信念,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参与意识,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创新精神,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高远志趣,以及浓烈的社会责任感。北大的文化赐予了他们智慧,北大的精神教会了他们追求,北大的氛围酝酿了他们灵气,更重要的是北大为他们提供一个起点、一个支撑。从这里,他们将自己的才华和勇气汇入与吋俱进的时代大潮,他们把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嵌入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他们在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致力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复兴。这里的一百一十位北大学子是千千万万北大学子中的一部分,他们中有大型跨国公司的高层员工,有自主创业的青年才俊,有扎根西部服务基层的奉献者,有执著学术的科研人员,有德高望重的政界精英……涉及IT、金融、法律、传媒、航天、通信、政治、文化、教育和科研等多个领域,他们所学专业不同,兴趣秉性不同,从事的职业也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北大这片沃土上收获了人生中最宝贵的知识财富和精神财富,抓住了伟大时代所赐予他们的良好机遇,实现了自己的职业梦想和人生飞跃。欣逢北大一百一十周年华诞,这广百一十位校友的职场奋斗历程向我们展示了北大人在社会建设各行各业的成就与北大人才培养的成果,也向我们展示了北大精神、北大传统、北大文化,以及北大精神与时代精神相交融而产生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北京大学一百一十年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怀与支持,北大校友所取得的成就也有赖于时代和社会所提供的难得机遇和良好环境。今天,在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北京大学将秉承和发扬一百一十年发展历程积累的光荣传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和输送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希望每位北大学子一如既往、齐心奋斗,为将北大早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为推动北大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作出更多贡献而不懈努力!许智宏

内容概要

  本书是北大学生记者团对110位北大毕业生职场奋斗经历的采访文集,采访对象主要定位于已在各领域崭露头脚的年轻校友群体,这些校友积累了宝贵的职场经验和人生感悟,本书以人物访谈的形式,围绕人生规划与发展问题,真实呈现了他们的成长经历和职场发展经验。  本书的110位人物分布于IT、金融、文化等各个领域,他们的经历对当代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人士求职就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对中学生选择专业方向、确立人生目标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希望职场精英们从亲身经历中提炼出来的智慧,会给您的职业和人生规划带来有益的启发。

书籍目录

第一辑 黄少英:塔里木油田,我人生中无悔的选择 李显辉:扎根西藏,因为西藏需要我 汤杰:一路收获一路情 陈丽娟:投身基层甘奉献  无悔青春献农村 刘逢春:西藏让我的信心和毅力得到最好的锻炼 王忠琦:把自己的发展同国家的建设融合在一起 索多:在高原气象岗位上尽责尽力 杨杰:爱情让我了解西藏、热爱让我选择西藏 孙凤鸣:我热爱这片土地 寿金宝:西藏让我更快地走向成熟 马伟茗:从此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放飞梦想 欧阳旭:西藏是一种生活态度 陈晶:我从不后悔来到西藏第二辑 陈华:二十八岁创业太晚 王志东:让梦想引领命运 张锐:走出投行的创业先锋 孙雷:领跑第三方理财,托举新财富梦想 田敬:打开创业的音乐盒,激情如歌 杨铯:为梦想工作 陈义枫:创业是一种人生选择 熊江宁:入世的奋斗,心灵的宁修 董方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 徐林洲:站在创业的“新赛点”上 葛鹏:视野是最重要的第三辑 毛新生:让IT思想散发玫瑰花香 郑金战: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路 陈旭东:一切皆有可能 赵伟:用心做好每件事 黄金涛:不变的橄榄绿 王晓春:联想永无止境 沈丽:成长是一种美丽 刘浩: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洪涛:资深“海归”的侠骨柔情 刘建国:搜索开启精彩人生 周舟:中文女生在Google 刘天成: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史文勇:观念是第一生产力 于建强: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廖若雪:认准目标,咬咬牙就过来了第四辑 金旭:在市场行情的风云变幻中书写精彩人生 黄建军:从北大到花旗 陈嘉渊:用历史学的比较优势驰骋职场 鲜丹丹:魅力职场,美丽女生 张杰:拥抱生活,笑看人生 潘腾宇:稳重自信,不断成长 李晓东:少年壮志,成就金融梦想 郑黎励:从北大到汇丰 王星:在华尔街顶尖投行工作的日子 张明莉:经历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谭丽:不愿做基金经理的高级分析师 童海:北大给我翅膀  汇丰伴我翱翔 陈科屹:以挑战珠峰的勇气挑战职场 宋卓:胸怀壮志凭谁语,风物长宜放眼量第五辑 第六辑第七辑第八辑第九辑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辑陈丽娟:投身基层甘奉献无悔青春献农村梦想和现实的碰撞与思考在别人眼里,陈丽娟从小到大都是个文静而亲切的女孩,就像是一位可爱的邻家妹妹,可在这位小女孩的心里,从来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梦想。陈丽娟自己也说:我是伴着梦想一路成长的。还在读中学的时候,陈丽娟就认定自己将来要做一名法律工作者,在她心中,能够通过法律来帮助弱者、匡扶正义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2003年陈丽娟考入了北京大学法学院。陈丽娟说,自己当时的理想就是毕业后成为一名律师或者法官,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满腔热情去捍卫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一次实习的经历,让陈丽娟更加全面地认识了社会,深刻地体会了世间冷暖,找到了她远大理想的真正落脚点。2005年10月,陈丽娟得到一个机会去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实习。然而,随着实习的进行,陈丽娟对自己的梦想产生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工作中,陈丽娟接触并协助法官处理了大量的申请再审的案件。这些案件深深触动了陈丽娟的心,“我发现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当事人能够享受到的法律资源就越少,受到的不公平对待就越多。很多当事人都是因为法律知识欠缺,又无力委托专业人员给予帮助,以至于在一审的时候不能充分举证,造成当事人的权益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蒙受了不白之冤的当事人,更加手足无措,便开始怨恨社会,怀疑法律,甚至产生报复情绪,这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实习中遇到的现实情况让陈丽娟不断地反思:哪里才是最需要法律资源的地方?是公共服务比较完善,企业化、市场化比较充分,法律已经成为日常之需的城市,还是法律资源稀缺、法律意识淡化的农村地区?实习中接触到的那些案例一直萦绕在她脑海中,农村地区由于法律空白或者法律意识淡化而造成的本可以避免的遗憾每每令陈丽娟扼腕叹息。现实与理想的冲撞使得陈丽娟觉得心中似乎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和冲动想去帮助这些朴实的农民。走进农村,给梦想的种子一个春天。当2006年的春天如约到来时,陈丽娟心中梦想的种子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2006年3月,当我在北大的就业网上看到‘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时候,我立刻意识到这也许就是我一直在找寻的机会。”陈丽娟欣喜地回忆到。陈丽娟要去当村官的消息使她的同学和朋友们非常惊讶。朋友们的问题连珠炮似的袭来:你在北大辛苦读了几年书,难道就是为了到农村去吗?你难道不觉得浪费自己的生命吗?那样的生活条件,你这个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孩子能受得了吗?对此,陈丽娟显得冷静而理智,她坚信自己的选择,也坚信自己的能力:“我想用我的专业知识去帮助农民,让他们懂得如何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农民在我心中一直是伟大的,他们的辛勤劳动是人类生生不息的保障,是值得我们尊重和感激的。我不忍看到他们由于缺少教育,思想落后,以至于在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除了仰天长叹就是以暴制暴,不仅没有维护自身权益,更在他们贫苦的生活中雪上加霜。”很多人都担心陈丽娟会受不了农村基层生活的困难,但陈丽娟却说:“当一个人执著于自己的理想的时候,总是容易把困难看得很渺小,把自己的能力无限放大;觉得没有自己吃不了的苦,没有自己克服不了的困难。”2006年7月4日,陈丽娟来到了房山区良乡镇黄辛庄村担任村主任助理,她自己心中梦想的种子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它就要在房山农村朴素而肥沃的土地上生根了。

后记

北京大学,是一方孕育梦想和希望的圣地,是一片酝酿智慧与灵性的沃土。一批批青年才俊从这里走向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他们所作出的突出业绩和获得的社会声誉是对北大人才培养工作的最大肯定,也是北京大学践行“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一战略目标的最好体现。怀抱着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这些北大人活跃在祖国各地、五湖四海,活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每一条战线上。他们如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把北大赋予他们的知识和才能带到各地,也把北大的精神和文化不断传承和发扬。他们成长成才的经历为北大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同时,他们也是连接北大与社会的一座座桥梁,是北京大学不断走向发展的宝贵财富。饱含着对母校的深情,满怀着对母校的感恩,这些北大儿女非常乐意把他们的奋斗故事和人生历程向母校汇报,同时也与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分享。缘此,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开展的“走近北大优秀毕业生系列报道”就应运而生。本报道由就业中心学生记者团原创采写,通过与优秀校友的直面交流,记录他们的职场经验和心路历程,每周在北大新闻网和就业信息网同步连载。自2006年12月以来,已经成功地对110余位北大优秀毕业生进行了深度报道,他们来自人文、社科、理工、医学等众多专业,现就职于IT、金融、法律、传媒、航天、通信、政治、文化、教育和科研等多个行业。“走近北大优秀毕业生系列报道”自推出以来,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并获得2007年度北京新闻奖(高校新闻系列)“网络新闻专栏”一等奖。本书在编排上把110篇文章按人物所属的行业分为九辑,依次为:西部与基础、自主创业、IT服务、银行与金融、文化与传媒、政治与法律、教育与科研、咨询与房地产及其他类别。欣逢北大110周年诞辰,我们遴选了110位北大优秀毕业生的职场奋斗历程报道结集成册,共同分享他们的职场经验和人生体悟,感受北大精神的光彩以及在新的时代所焕发的独特魅力。书名“知行天下”寓含着校友们共同的成长历程:带着母校所赋予的知识和精神的双重馈赠,北大人以天下为己任,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激扬青春、挥洒汗水,将智慧和力量投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作出他们积极的贡献,同时也体现了北大“以行验知、以知促行”的教育理念。我们真诚地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广大青年学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良师益友和启迪用书;同时,我们也真诚地期待更多的读者能够通过这本书来领略各行各业北大优秀毕业生的风采,更加深入地感受北大这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著名学府的精神魅力,更加全面地了解行进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征程上的当代北大的时代风貌。最后,深深地感谢各位校友对“走近北大优秀毕业生系列报道”的积极配合和热情参与,感谢他们对《知行天下》的深切关心和大力支持!同时,从“走近北大优秀毕业生系列报道“诞生之日起,到本书的策划、组稿、编排直至最终完成,北大就业中心各位老师和学生记者们付出了辛勤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在成书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学校各部门、各院系的大力协助以及北大出版社的热情帮助,得到了天际网、北大咨询协会在校友联络方面的支持,在这里一并表示深深的感谢。谨以此书代表各位北大校友献给母校110周年华诞!编者2008年4月

编辑推荐

《知行天下:110位北大毕业生的职场奋斗历程》里110位风华正茂的北大校友,向您真诚讲述他们的奋斗经历。看他们的成长历史,品他们的人生规划,听他们的职专点评,您该怎样认识自己灵魂深处需要的东西,怎么安排自己的职专与人生?提炼职专心得,感悟生存智慧。《知行天下:110位北大毕业生的职场奋斗历程》不但是北大毕业生职场经历的荟萃,更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迪用书。书中所记录的百余位校友选择的人生舞台有所不同,但成长轨迹却反映出相似的意义:把自己的职业理想同社会的需求、时代的机遇紧密结合,执著不辍、奋斗不懈。这正是《知行天下:110位北大毕业生的职场奋斗历程》将会给更多高中生、在校大学生以及职专新人进行职业人生规划的最有价值的参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知行天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呵呵当初就是冲“知行天下”去的,看到书后感觉很全面,不过有点简省,总体还是很不错的。方便大家了解北大,成就自我。
  •   在北大书店里闲逛
    然后闲翻
    然后竟然看到了自己部门合伙人的采访录
    哈哈
    八卦到了!
  •   值得一看,尤其是对北大新生来说,对其他人来说也该看看,北大人有着自己的思想~~
  •   对学生有借鉴意义
  •   这本书很好,很有深度。
  •   东西很不错,送男朋友看看。。
  •   对于求职与奋斗中的年轻人而言,读来大有益处!
  •   书中记录了110位北大毕业生的职场规划,本科、研究生、博士毕业的,很普通的沿时间顺序的表浅记实,没有深挖职业的历程,很像是一本北大的功德书!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想研究职场生涯的人还是不要买了,没有任何意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