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研究(第二十三卷)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袁行霈 编  页数:47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编辑的影响广泛的国学研究集刊,收文学、历史、哲学、考古方面的高水平的论文14篇。

书籍目录

由草原突厥石人看东西文化交流雪胸与幂离——唐代女性袒装再阐释地方武力与中央权威:以曲端之死为中心明遗民的君臣观念与立身准则从古“宇宙”词义谈古人的宇宙观《上清源统经目注序》明末清初太仓地区的道德劝善活动——以陈瑚、陆世仪为中心拒斥与吸纳:论陶渊明与庐山佛教之关系吴音吟诵与永明新变诗体于慎行佚诗考论易顺鼎四盟友生卒年考《国语》版本考论义理与考据之间:蒙文通先生的经学历程玉沟春水鸭江波——朝鲜诗人李尚迪与清朝文士交往研究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2008年大事记征稿启事来稿书写格式

章节摘录

  有鉴于此,我想提出一个推测:所谓突厥石人其实是拜火教斗战神形象在突厥汗国时期的又一种造型,它矗立墓前,标志墓主人的身份不是贵族就是祭司(其实拜火教祭司在突厥汗国也都是贵族,如同在萨珊波斯一样)。  如前所述,6世纪中叶成立的突厥汗国是拜火教传人内亚草原引起部分铁勒人群重新凝聚的结果,而且很有可能就是信仰拜火教的粟特人和改宗拜火教的突厥人主观认同的产物‘。与此同时,拜火教的造像艺术亦当传人草原以满足宗教生活的需要。草原上本来就有悠久的石刻造像传统,突厥人要做的只是给旧的造像工艺赋予新的宗教艺术程序,造就是我们看到所谓突厥石人几乎与草原上操突厥语族群所建诸汗国同始共终的主要原因。  在这样一个文化传播交流过程中,我认为伊犁河流域发现的小洪那海石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和重要地位。  小洪那海石人是指上世纪50年代初在新疆昭苏县发现的刻有文字的突厥石人,其地为特克斯河支流小洪那海(LittleKhonakhai),故当地牧民俗称之为“小洪那海石人”。“小洪那海石人发现于种马场东南部,身后有一石堆墓,面东。石人高2。3 米,圆雕。头戴冠,冠的中间饰以圆环,窄边,平顶。脸型长方,圆下类,弧眉,细眼,鼻窄而直,翼较宽,呈圆鼻头形。髭曲翘,嘴部缺失。右臂屈,手执杯;左臂屈于腹部,手作握物状。束腰,素面腰带。石人背面也表现了冠帽,披长发至腰以下。另外,石人下部,相当于腿的部位刻有粟特文字。胸部雕刻缺损。”“值得一提的是,昭苏草原上与小洪那海石人同时找到的突厥石人共有三处,全都面东而立*。  更为重要的是,小洪那海“石人底座的东、北两面皆有文字,东面 12行,北面8行,一共20行粟特文。石人面向东方,所以东为正面,北为侧面。正如蒙古高原的突厥碑铭一样,碑文从东面起读,至北面结束”;“小洪那海石人发现后第三年(1956),蒙古考古学家道尔吉苏荣(C Dorzjsuren)在蒙古国后杭爱省呼尼河畔布古特发现粟特文突厥可汗纪功碑,再次证明突厥汗国最初以粟特文为官方文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学研究(第二十三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