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伦论人生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冯沪祥  页数:245  
Tag标签:无  

前言

罗家伦先生是我中学时代的偶像!他的传奇最令那时代青年们津津乐道的包括:(1)“五四运动”的健将,带头反对“北洋政府”卖国;(2)担任过三个中学生最向往的三所大学校长,即清华大学、中央大学和中央政治学校。因为在抗战以前,这三所大学是最难考取的,能够担任这三个著名大学的校长,当然是“非常人”了!抗战时期,他出版了震撼全国知识分子的《新人生观》,提出一系列的新观念:道德勇气、运动家风度、责任与权利,以及荣誉感等,立刻成为广大青年群的口头禅。那时候,我是中央警官学校的助教,即在重庆,都不容易买到这本畅销书,还是从一位朋友那里借来一本,已经读得很破烂的旧书,一再细读,大受激励!因为还有很多的朋友想读这本书,只好先做一些重点笔记。可惜这本笔记簿,在从大陆撤退来台时,混乱中散失了!《新人生观》研读之广,影响之大,在抗战后期,没有哪本书可以比得上的!真是一桩奇迹!我没有机缘亲炙罗先生,但他爱国的热情,对真理的执著,文字有力而优美,尤其是他思想的先进和世界观,都使我心折!不仅是青年时代如此,即是60年后,我依旧爱读他的《新人生观》,爱唱他所写的那首我最感动的《玉门出塞歌》。

内容概要

“中央大学”1968年迁至现在校址,经过全校教职员生的努力,尤其是在刘兆汉校长任期中蓬勃发展,成为一所教研并重的研究型大学,尔后的刘全生校长推动重视大一,以及接任之李罗权校长重视学术拔尖,以及推动核心通识,使中大已成为台湾最重视大学教学且研究成效卓越之重要研究型大学。  “中央大学”为了感念罗校长的贡献与风范,在1986年创立管理学院时,在这栋全校最高的教学大楼上,以罗校长的号——志希为名,取名“志希馆”,以资纪念;由此很可看出全体师生对他的景仰与怀念。  罗家伦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前后担任中大校长十年,功在中华民族,培养了无数人才,贡献既多且大。其中最为大家公认的功业,就是在日军轰炸的残破校园中,仍然雄赳赳、气昂昂的发表了十六次讲演,激励民心士气奋发图强,后来集成《新人生观》,成为全民共同抗日的最佳精神动力,不但一直高居畅销书第一名,至今仍然公认为民族精神教育的最佳典范!相信今后也必会在历史上永远发光发热,永恒不朽!  冯沪祥教授因为深深钦佩罗校长的奋斗精神与爱国风范,所以特别根据《新人生观》及其背后的民族精神,撰写《罗家伦论人生》一书,做为中大核心课程“人生与哲学”的重要教材,盼能据此提振目前青年学生的奋斗意志与人生智慧,其精神与心志,都很值得肯定。  冯教授原来修习化学,后来转攻哲学,从1986年担任“中央大学”文学院长,就很注重人文教育,在任内创设了“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以及“艺术研究所”,并且增设中文所博士班,均以复兴中华文化为己任,堪称用行动传承罗校长所强调的中大使命——“创造有机体的民族文化”;我因为很认同这项使命,并且心向往之,也很盼望中大师生同学,能够共同振兴民族文化,再创中大光荣传统,所以很乐意为此书作序,敬请各界高明多给中大指导,以便今后中大师生,能够共同“创造有机体的民族文化”,共同完成振兴民族的使命!

作者简介

  冯沪祥,潘阳市人,生于上海,东海大学化学系、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毕业,美国波士顿大学哲学博士。曾任蒋经国的秘书、东海大学哲学系主任、“中央大学”文学院长、台大及政大兼任教授、波士顿大学客座教授,曾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讲学;亦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讲座;北大孙中山思想国际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曾经出版《文化哲学面面观》、《孔子与马克斯对人的观念研究》(英文本)、《中国哲学与三民主义》、《中国文化哲学》、《中国美学思想》、《环境伦理学》、《中国管理哲学》、《中西生死哲学》、《中西逆境哲学》、《中国政治哲学》、《方东美先生哲学典型》、《中西领导哲学》、《易经哲学》及其应用等著作五十余本。并曾荣获“青年奖章”、“中山学术著作奖”、“中正文化著作奖”等,名列英美所编“世界名人录”、英国“国际名人传记中心”颁赠“国际学术成就奖”、美国“国际名人传记学位”颁赠“世界杰出学者”等荣誉。现任“中央大学”哲研所教授,“立法院”最高顾问,兼任“两岸人民服务中心”荣誉主任、“两岸文教经贸交流协会”名誉会长、“中华杰出青年交流促进协会”名誉理事长、美国“孙中山国际基金会”总会荣誉主席、英国“名人传记中心”荣誉理事长等。

书籍目录

丹心照古今的罗家伦先生——代序(一)  梅可望“诚朴雄伟”的罗家伦校长——代序(二)  蒋伟宁政大早期校务发展的重要推手:罗家伦先生——代序(三)  吴思华罗家伦先生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观——代序(四)  陈来用“新人生观”振兴中华!——自序  冯沪祥第一章  罗家伦的办学风范 一、清华大学以雪洗国耻为己任 二、中央大学以复兴民族为己任 三、中央政校学风影响政风第二章  罗家伦与北大精神 一、北大的热血青年 二、对五四运动的反省 三、对五四运动的回忆第三章 从新人生观振奋民族精神 一、呼吁建立“新人生观” 二、激励抗战民心 三、振兴中华与文化的整体性 四、从新人生观到新民族观第四章 弱是罪恶,强而不暴是美 一、“弱是罪恶,强而不暴是美” 二、“恢复唐以前形体美的标准” 三、“侠出于伟大的同情”第五章 培养运动家的风度  一、运动家的风度  二、从完成责任到实现权利  三、培养道德的勇气第六章  负起知识的责任 一、负起知识的责任 二、荣誉的追求 三、掌握命运的魄力第七章 培养智慧 一、培养智慧 二、文化的修养 三、为信仰献热忱第八章  终生的爱国者 一、终生充满爱国精神 二、大忠大孝的风范 三、生平痛恨汉奸第九章 《新民族观》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一、《新民族观》的苦心 二、两岸共同振兴中华 三、方东美先生的共同心志第十章 从诗词看新人生观 一、新诗:《宛平的居民》等 二、歌词:《玉门出塞歌》等 三、旧诗:《成吉思汗大纛》等附篇

章节摘录

试看今天有些高级知识分子,虽有能力学问,但却缺乏道德人格,因而走向贪污腐化,便知这项大学目的,至今仍然非常正确,而且非常必要!罗家伦当时在中央大学,一面增加设备,以改善学术的环境,一面唤起大众觉醒,努力实现新大学的理想。他称赞毕业同学均能“砥砺学行,一致奋发”,并称“这也是由于民族意识在各位内心上推动所致”。足证他当时,已同时强调“敦品”与“励学”的重要性,并且以“爱国精神”为动力,成为他办学的一贯特色。然后他强调:“只有健全道德的人,才可以成为民族健全的领袖”,所以他勉励毕业生们:“我想诸同学绝不会负中央大学的期望,且必能一致努力,以共同完成中央大学对于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此外,在1940年,罗家伦为《中大之门》写序,再次强调同样的精神。他首先指出,“青年进大学是新生命的开始,大学教育是一生事业的重要基础”,然后期勉同学:“进大学的时候,首先要立志,立志就是定一个新人生观。”①因此,他开始为中央大学同学讲述著名的“新人生观”,就是为所有的热血青年,奠定人生方向,立定人生脚跟。他当时就指出:“第一,要立志做一个健全的人,一个健全的国民。不为个人图私利,在大学时培养出高尚的志趣,良好的习惯,将来才能做一个民族复兴的干部。第二,要立志求高深的学问,以上所举的两大志愿,是连结在一道而不可分的。”他进一步强调:“有第一重志愿,而无第二重志愿,则徒称救国,空言无补,有第二重志愿,而无第一重志愿,则满腔学问,适足以济其奸私!”②如今我们看到很多硬拗奸巧的人们,虽有“满腔学问”,但都为了“济其奸私”,或沦为黑金、或沦为贪腐、或沦为民族罪人,都非常值得警惕!所以综合来看,罗家伦心中的教育理想,就是为救国而教育,绝不空谈理论,绝不忘掉救国,更绝不只做象牙塔里的教育家!

媒体关注与评论

罗家伦先生爱国的热情,对真理的执着,文字有力而优美,尤其是他思想的先进和世界观,都使我心折!  ——台湾东海大学前校长 梅可望博士罗家伦校长是始终如一的爱国主义者,一贯的立志振兴民族,而且身体力行,一路走来,始终如一,堪称中华儿女报效民族的极佳典范!  ——“中央大学”校长 蒋伟宁博士冯教授曾在本校东亚研究所博士班兼任教授多年,学识渊博,学养深厚。思华很荣幸应邀撰写推荐序文,一方面表达对罗家伦先生的追念之意,二方面期盼以先生所提倡((新人生观》之精神为典范,持续为国家社会培育博雅创新、知行合一之未来社会领导人。  ——政治大学校长 吴思华博士冯教授作成《罗家伦论人生》一书,意在以积极刚健的人生观,以奋发进取的中华意识,以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促进两岸青年携手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业,共同创造灿烂的中华盛世,我觉得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北京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 陈来博士我非常欣见冯教授的大作,不仅系统地阐释了先父的人生哲学,同时介绍了他重要的经历与功业,使读者能了解那个大时代的背景,以及父亲思想的形成,和他知行合一的生平,堪称至今最完备的一本,对青年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相信很有帮助。  ——罗久芳教授(罗家伦先生长女)

编辑推荐

《罗家伦论人生》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罗家伦论人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