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下)

出版时间:2010-2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英] 迈克尔·艾森克  页数:1096  译者:吕厚超  
Tag标签:无  

前言

贯穿本书的关键主题之一是心理学跨文化取向的重要性。在不远的过去,很多心理学家似乎还潜在地认为美国大学生的行为代表着生活在文化迥异的社会中所有人的行为!该假设多年前已被证明是不正确的,心理学家现在正把关注点转移到理解在不同文化中观察到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背后原因的任务上。我很高兴看到本书中文版的面世,也很荣幸有机会为本书中文版作序。我对跨文化差异抱有浓厚的个人兴趣,并有幸在我的学术生涯中访问过60多个不同的国家。这些旅行的主要目的是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访问各高校的心理学系。多年来,在这些旅行中我曾多次荣幸地受邀访问中国,我已故(2009)的好友Jimmy Chan教授曾多次给予我热情的接待。例如,2002年我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大脑一心理发展国际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rain-Mind Development)。我记得,会议中由中国研究者报告的杰出研究(很多研究都使用了最先进的脑成像技术),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对未来寄予无限希望的是大多数研究均是由前途无量的青年研究者进行的。现今引起世人广泛关注的一个事实是,中国日益成为世界上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强国。而相对来说不为人知的(但事实如此)则是,中国心理学的飞速发展及其在世界上所扮演的日益重要的角色。我相信中国读者会喜欢这部书并在学习和研究中发现该书的有益之处。中国学生向来以学术思维严谨著称,我希望这本书能使他们以创造性的方式应用书中所包含的信息。我在这里谨向吕厚超博士表示感激之情,他付出大量宝贵时间和精力完成本书的翻译工作。尽管我多次访问中国,但我所掌握的中文实在太差,因此无法充分欣赏我认为必然是一部优秀的译著。

内容概要

本书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本书是一大部头著作,原书近1000页,共六部分,23章,为学习者了解和研究心理学提供了基本轮廓。涵盖了第一部分生理心理学(行为的生理基础,动机,意识状态,情绪、压力和应对);第二部分认知心理学(注意,视觉,条件作用和学习,记忆,思维,语言);第三部分个体差异(智力,人格);第四部分发展心理学(认知发展的具体能力和一般理论,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发展,依恋和友谊);第五部分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认知取向,社会行为和关系,群体过程,群际过程);第六部分变态心理学(走近变态,治疗方法)。在每一大部分开篇,作者首先概括介绍本部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使读者迅速获得本部分的基本信息,为深入理解其后的详细内容提供铺垫。在每一章节中,不仅详细阐述心理学的理论和概念,还通过案例研究、讨论要点、补充人物等为读者提供进一步的信息;不仅在每部分内容结束后进行评价和点评,还通过关键研究评价进行扩展;不仅在阐述内容时注重关键术语的分析,还通过提问形式提出进一步的问题供读者思考;不仅注重内容的丰富,还大量利用了插图、图表,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所论述的内容。作者在每章之后进行小结,与开篇呼应,较为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总之,本书是一部注重跨文化取向、内容翔实丰富、结构体系合理的著作,相信能为心理学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提供丰富的资料。

作者简介

迈克尔·艾森克(Michael Eysenck,1944-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Hans Eysenck)之子,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荣休教授,曾任学院心理学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认知心理学,著有《认知心理学:学生手册》(Cognitive Psychology:A Student's Handbook,2000,2005,与Mark Keane 合著)、《认知心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Cognitive Psychology,1993,2001)等。

书籍目录

致谢英文版前言中文版序译者序第1章  导言第1部分 生物心理学 第2章  行为的生物基础 第3章  动机和体内平衡 第4章  意识状态 第5章  情绪、压力及应对第2部分 认知心理学 第6章  注意和成绩限制 第7章  视觉 第8章  条件作用和学习 第9章  记忆 第10章 思维 第11章 语言第3部分 个体差异 第12章 智力 第13章 人格第4部分 发展心理学 第14章 认知发展:具体能力 第15章 认知发展:一般理论 第16章 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性发展 第17章 社会性发展:依恋和友谊第5部分 社会心理学 第18章 社会心理学的认知取向 第19章 社会行为与社会关系 第20章 群体过程 第21章 群际过程第6部分 变态心理学 第22章 走近变态 第23章 治疗方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跨文化心理学的大多数研究均涉及不同国家之间的对比。但是,国家通常并不能视为等同于文化。就像史密斯和邦德指出的:“当我们在不同的国家文化之间进行比较时,我们有丧失探索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存在的多样性的风险。”例如,考虑集体主义(以群体为中心的生活取向)与个体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取向)之间的区别。正如下面要讨论的那样,大多数证据都表明美国文化是个体主义的而非集体主义的。范德鲁与科恩发现,这一点在西部山区和大平原地区同样如此。不过,集体主义倾向在南部诸州非常盛行,因此并不存在单一的美国文化。人们经常假设,美国研究中发现的大多数现象都能在几乎是其他所有文化中观察到。这一假设可能并不正确。例如,史密斯和邦德考察了几个在美国研究中发现的众所周知的现象。他们总结如下:“众多证据一致成功验证的唯一主题是有关顺从的研究。”顺从权威的研究(见本章前文)已经揭示出大多数被试令人惊讶地愿意对他人实施可能致命的电击。阿米尔与沙伦在以色列的不同群体中重复了六项美国研究的结论。在美国研究中有64个重要结论,但仅有24个结论在以色列被试中得到重复。有40个美国研究结论未能得到重复。另外,以色列研究中有6个新的结论是美国研究未曾得到的。总之,这一研究表明,在社会行为方面存在相当强烈的文化差异。文化之间的主要差异是什么呢?韦斯滕生动地表达了这些差异:按照20世纪西方的标准,几乎每个生活在当代西方之外的人都是懒惰的、被动的、缺乏勤奋的。相反,按照人类历史上多数文化的标准,大多数西方人都是自我中心的和狂热的。偏见人们经常宣称西方心理学家对文化差异感觉迟钝。例如,豪伊特与同事认为,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很多心理学研究中都存在种族偏见。他们考察了1962-1980年间每一期(英国社会和临床心理学杂志)。他们沮丧地发现,西方人格测验在非西方文化中的使用都是不适宜的。正如他们指出的:“尝试从研究对象所在国的角度而非根据西方人的眼光来探索像加纳人人格结构或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研究是不存在的。”豪伊特与同事(1994)宣称,他们在阿特金森等人所著的著名教科书中发现了种族主义的证据。他们指出,阿特金森等人倾向于把西方文化和非西方文化都进行集中分类。他们在谈到有关非洲部落的研究时也是这样做的,而没有详细说明已经对哪个部落或哪些部落进行过研究。

编辑推荐

《心理学:国际视野(套装上下册)》:培文书系·心理学译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心理学(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经典心理学书籍,但是对性略有回避,信息涉及和其他方面不成比例
  •   不愧对老艾森克,很不错的书
  •   没读完,正读。应该还是不错的一本书,从目前的开头来说,挺好的。
  •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   很好,就是灰多,可能是积压产品……买后不久就断货了……
  •   未说明 书是盗版 有些字都看不清 图就更不用说了 纸质也很差
  •   一直在图书馆借这本书 是一本可以耐心专研的书,非常适合学习,快递快 质量好 好评 好评
  •   冷门的心理学书籍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