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评论》2009年第2辑(总第十辑)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编  页数:286  

内容概要

本书是当前汉语诗歌研究界的前沿性书刊,以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为基点,聚集了当前海内外众多汉语诗歌研究成果。

书籍目录

问题与事件 中国现代诗人与诺斯替、喀巴拉、浪漫主义、布鲁姆——读帕特丽卡·劳伦斯著《丽莉·布瑞斯珂的中国眼睛》,并回应王敖《怎样给奔跑中的诗人们对表:关于诗歌史的问题与上义》一文 骆一禾研究专辑 “与一切而至万灵……”——骆一禾《世界的血》、《人海》试沦 在山巅上万物尽收眼底——重读骆—禾的诗沦 观察与言论 当代中国基督教诗歌及其思想史脉络 诗人研究 从政治的诗学到诗学的政治(续)——北岛沦 论卞之琳抗战前期的旅程与文学 海子:胡汉合流的民族诗学 访谈 “我坚定地相信诗本身的独立存在”——孙绍振访谈录 “诗人更需要有对语言的责任”——顾彬访谈录 翻译与接受 “隙缝之玫瑰”——伽达默尔论策兰 利维斯的诗歌批评 本辑作者简介 编后记

章节摘录

  这一努力也体现在诗人对“太阳”、“血”、“水银”、“斧子”、“金币地帝城”等诸多形象的熔炼和铸造中。上述诸形象在骆一禾诗作都有一个类似的从片断、零星、孤立的元素和材料不断向着整体和彼此联系、沟通演化的过程。这些形象初次在诗人笔下出现的时候,其意义对诗人往往也是隐蔽的。随着它们的反复出现,诗人加深了对它们的认识,其意义和联系逐渐显现,诗人由此而对它们进行整体熔铸,最终创造出互相联系和具有整体性的象征形象。这一过程同时也就是诗人写作和思考成熟的过程,一个从偶然、被动向着必然和自由推进的过程。某种程度上,要理解诗人的短诗,我们要从他的长诗出发,因为正是他的长诗提供了其隐喻体系的一个完备的理解机制。《大海>的完成性,就主要体现在它所拥有的这种巨大的赋形和造型力。在评论昌耀时,骆一禾指出了其诗歌写作中的一个显著特点,“他的诗歌写作具有一种短诗和长诗交织的、有节奏的劳作特点,在一些感遇爆发的短诗出现一段之后,往往有一首心灵总结性的长诗,将分别实现的诗歌因素在这样的长诗里一并涵括。这样他通过作品要说的话,具有完整的格局而尽在其中了”①。在骆一禾的诗歌写作中,《大海》就是这样一部对其终生感念的诸多原型进行全面涵括的、总结性的长诗。  《大海》的完成性也体现在其主题的涵括性。就根本而言,骆一禾的诗歌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生命,其他主题都是由此派生的。从肯定、积极的方面,这个生命主题演化出两个不同的层面:道路和行动主题,苦难和爱的主题。从否定、消极的方面,则演化出迷失主题,或者说对生命的对立面死亡、颓败、罪恶的批判和斗争主题。上述主题在《大海》中都有整体的深入和拓展。抒情主人公的深海远航本身就是一首不朽行动的颂歌,苦难、牺牲和爱的主题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背景上得到展现(第十五、十六歌分别把牺牲和苦难主题发展到了顶峰)。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诗歌不是心智一角的独自发声,而是整个精{申生活的通明与诗化,它熔铸剥凿着现代意识,直到那火红而不见天日的固体呈现于眼前,新鲜而痛楚。  ——骆一禾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诗评论》2009年第2辑(总第十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