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长期效应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志伟,湛志伟,毛晖 著  页数:169  

前言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首次遭遇了因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所引起的国内总需求不足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对此,我国及时采取了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扩大内需,并且,在随后几年内连续加以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而在宏观层面上基本保证了我国经济的较平稳发展。  对于由此而引起的诸如我国经济发展中怎样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怎样解决国内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怎样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等问题,我国已经有学者陆续在不同程度上加以研究,探讨宏观调控的相关理论和政策,发表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多数属于短期分析,对于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和政策实施的长期性问题,探讨并不很多。鉴于这种情况,本书将从后一方面作些研究和探讨,以期推动对相关问题认识的深入。  宏观经济调控,即如何保证经济在整体上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始终是宏观经济学研究和经济政策研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现代西方国家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主要有两种基本思路和做法:其一是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经济在较为规律的周期性波动和短期波动范围内保持大致平稳的发展。其二是借助政府的力量帮助经济保持平稳发展。  在第一种思路下,经济的正常波动本身有时就是更大波动的一种调节机制,是以经常性的较小波动作为宣泄口,释放出推动经济较大波动的能量,从而避免大的波动对经济形成的较大冲击。理想的情况是,经济不断以较多小的波动进行即时调节,从而避免大的波动和震荡。但是,历史的经验证明,这种做法会多付出一些经常调节的代价,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对较大的经济失衡仍然表现出在短期内的无能为力。这是第一种思路和做法的缺点和不足。

内容概要

本书在比较外国连续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和具体研究了我国1998年后连续几年实行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践,从我国实行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具体效果、特定条件、政策工具、挤出效应和挤入效应、国债的持续支持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我国生1998年后连续实行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取得成功的原因,并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前提,并且引申出新的理论结论。这对于我们今后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认识和运用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特别是在当前美国引起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我们急需扩大内需的情况下,更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简介

王志伟    
祖籍陕西蓝田,出生于辽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宏观经济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全国经济类核心刊物《经济科学》杂志编委,现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理事、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顾问等学术职务。
王志伟教授的教学和学术领域涉及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说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承担过多项国家和教育部课题,现正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西方经济学”和“《资本论》导读”、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研究”等国家课题的研究;至今已经出版和发表经济学专著1 0余部、教材8部、译著8部及论文数十篇。先后获得过北京大学首届”五四”青年科学成果奖,第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二届“吴玉章奖金”,第一、二届中国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一届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以及多项教学、著作和教材奖励。

书籍目录

前言第1章  各国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历史实践  1.1  美国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践  1.2 英国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践  1.3 法国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践  1.4 新加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践  1.5  拉美国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践  1.6 各国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启示第2章 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践  2.1  1998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经济环境  2.2 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第3章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面对的特定问题  3.1  我国在经济发展阶段上具有发展中国家的  特殊性  3.2 1998年时我国经济的微观基础:长期软预算约束开始初步硬化  3.3  1998年后我国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后的调整期  3.4 1998年后我国的政策运行环境:处在经济转轨阶段  3.5  政策工具:财政政策的两种政策手段均有待健全第4章 我国连续扩大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  4.1  我国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分析  4.2 我国财政支出的“挤出效应”分析  4.3 我国政府投资的外部效应第5章 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问题  5.1  连续实行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客观条件  5.2 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带来的累积赤字的风险分析  5.3 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引起的通货膨胀的风险分析 5.4 财政投资效益较低削弱了其应有的扩张经济的效应第6章  中国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下“挤入效应”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6.1  我国实行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没有产生“挤出效应”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6.2 我国国债“挤入效应”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6.3 我国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下国债的可持续性分析   第7章  我国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1  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消费函数影响的实证分析 7.2 我国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下国债投资对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第8章 政策建议第9章  我国实施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理论启示附录中英文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须运用国家的力量干预经济生活,以扩大有效需求,甚至可以经常性地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战后英国政府的财政支出有大幅度的增长。  英国政府的财政支出是通过政府支出和公共支出两个主要指标来加以衡量的。政府支出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实际现金支出。它不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支出的简单相加,因为中央政府给地方政府的补贴构成地方政府支出的重要来源。为避免重复计算,要从地方政府支出中扣除来自中央政府的补贴。  战后英国的政府支出有两大特点:一是政府支出的增长快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例如,1950-1980年,英国政府支出的年均增长率为3.5%,而同一时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仅为2.3%。二是政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1950年,英国政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5%。而1980年,这一比重上升为54.3%。  公共支出不同于政府支出的地方在于,前者不包括政府所属企业的经营支出、政府为国有化工业公司所提供的资本投资、应息储金和债息支付等。在政府支出中,公共支出部分占90%以上。二战以后,英国的公共支出与政府支出呈同步增长之势。1959-1969年,公共支出和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3.6%和43.5%。1970-1979年,这一比重分别提高到46.45%和50.4%。  税收政策是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历史上看,英国政府的税收政策变更频繁。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为调节投资和消费等有效需求、缓解经济周期,不断频繁地变更税收政策,例如,增加或减少税收总额、调整税目、改变税率、降低或提高免税额和起征点。因为个人所得税是税收中最重要的税种,所以税收政策的变更在个人所得税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总的说来,二战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为了适应政府财政支出的迅速增长,各种税收的增加也相当迅速,仅所得税、国民保险税和消费税三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1959年为27%,1978年就提高到39%。  由于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政策,战后英国的财政赤字不断扩大。1951-1960年,财政赤字平均每年为1.54亿英镑。1961-1970年,财政赤字平均每年为8.75亿英镑。而1971-1981年,财政赤字平均每年为45.73亿英镑。在1946-1981年的36年中,就有28年有财政赤字。  ……

编辑推荐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长期效应》与已经出版的同类著作的最大不同就在于,这是国内仅有的从长期累积效应角度研究连续实行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专著。它不仅具有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实际参考意义,而且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是对已有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在当前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情况下,该研究更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长期效应》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项目“我国连续实行短期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长期累积效应”的最终成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长期效应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朱总理赤字财政政策的正面评估分析。期待有08年这次的评估分析书籍,目前看类似书籍民间要几年后才能看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