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民社会到公民社会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韩水法,黄燎宇 编  页数:284  字数:229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改革开放之后,中产阶级的出现和壮大成为中国社会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人们急于了解中国的这个新生阶级与传统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或者当今所说的西方中产阶级有何异同,国內学术界对中产阶级的研究随之呈现方兴未艾之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组织中德两国哲学、法学、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的知名甚至顶尖级学者广譬如德国当代史学泰斗尤尔根·科卡等就该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所形成的成果具有学术补白和开拓性意义。

书籍目录

康德法哲学中的公民概念
市民、公民、资产阶级及其精神
——欧洲关于德国式特殊道路的讨论
“汉诺威学派”的市民观及其历史意义
德意志中间等级与纳粹主义
普鲁士改革中的乡镇自治与市民社会的培养
——一个德国的模式
德国历史哲学视角下的公民社会
19世纪下半叶德国天主教会对公民社会讨论的参与
从宪法角度看社会行动者对国家决定的影响
浅析西方市民社会的形成
论德国刑法中行为概念的发展与公民权的保护
义务、权利、美德
——德国早期启蒙运动中市民的法哲学构成
从市民社会到公民社会
——对19、20世纪德国社会责任承担者的思考
政治社区和具有公民社会特征的市民团体
——关于地方政区和团体的两种面相
拉伯小说对德意志市民性的悖论性认识及多元化叙事视角
“代表性的公共领域”?
——论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近代早期的市民与文学交流的问题
此“贵族”非彼“贵族”
——中德“贵族”观念的跨文化考察
《布登勃洛克一家》:市民阶级的心灵史

章节摘录

版权页:我的与你的这种极其抽象的关系有其现实的内容,这就是占有。每个人,或者绝大多数人具有平等的资格去占有的外物这一点,为什么会成为西方哲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和历史学家反复论述、分析的主题,曾长期为中国人所不理解。然而,就如分析韦伯的市民概念时所指明的那样,这一点对西方现代社会的发展却是至关重要的契机,而这个现代社会在康德的笔下就是公民社会,在韦伯的文字里就是合理的资本主义。因为在西方的封建社会时期,占人口大多数的农奴并没有自由地占有外物的权利,自然也就没有平等地占有外物的权利,在那个时代,占有的对象主要就是土地,就如康德在法哲学的文字里举例时常常提及的那样,因为订立契约是自由人的特权。而中国的情况刚好相反,在其漫长的传统社会中,除了极少部分人外,绝大部分人都有自由占有财产的资籍,从而在理论上也就有平等地去占有的资籍。这一点就使西方特定意义上的市民概念在中国社会一历史境域中成为一个陌生的概念,因为市民在汉语里面并不像在康德与韦伯的著作里那样,或如在亚当·斯密的笔下那样,是拥有某种特权的阶层,从而是一个法律概念和政治概念,而仅仅是一个与地域和职业有关的概念,甚至单单与居住地有关的概念。于是,我的和你的这种关系倘若按照康德的先天原理成立的话,就承带了政治的和经济的双重平等的因素:每个人都有平等的资籍去占有外在的物。

编辑推荐

《从市民社会到公民社会:理解"市民—公民"概念的维度》是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专题论丛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从市民社会到公民社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提供了一个认识德国市场社会主义的维度,以及关于德国道路的一手资料
  •   看书名还觉得可以,刚拿到手,看了看序言。觉得说得很抽象!
  •   只有专业领域的人才能看得起劲吧
  •   还可以,如果德国人写的部分是德语的就更好了。
  •   收录的文章都是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很有深度、广度,值得推荐
  •   收录文章质量较高,对于专业的研究者来说很有参考价值。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