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信息技术教学论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北京大学  作者:吴军其 编  页数:232  
Tag标签:无  

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正以越来越大的力度激荡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从而将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这种变化也促使我们的传统教育内容开始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并逐步将信息技术知识引进课堂。因此,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适应21世纪挑战的需要,更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我国从1982年开始在部分中小学开展计算机教育,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教育还是始于21世纪初,到目前为止仅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论中的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研究成果也不够丰富,其学科性质、理论基础、课程标准、内容体系、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师专业发展以及课程整合等诸多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书对于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中小学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继承和研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科相关的课程论、教学论及现代教学理论,并融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试图将抽象的理论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整理,再辅之以真实的教学实例进行说明,既形成了完整的信息技术教学论体系,又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教学实践给予了全面的指导。

内容概要

本书在分析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真实教学案例,全方位探讨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全书分为四个板块,共13章。第一个板块是理论篇,论述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信息技术教育新理论、学生心理研究、信息素养和信息伦理的教育;第二个板块是课程篇,论述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教学特点和教学原则;第三个板块是教学篇,论述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和课堂教学流程;第四个板块是教师篇,论述了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研究视野、校本研究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每一个章节尽量做到前有理论分析,后有案例支持,内容调理清楚,应用性和实用性较强。    本书结构严谨,重点突出,观点鲜明,案例丰富,资料详实,论述清楚,针对性强。本书既可作为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学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或继续教育的教材,还可以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者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吴军其,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副教授,基础教育学习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2003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Univei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 Champaign)做访问学者。2005年6月在华中师范大学第五届教师教学竞赛中,获教学竞赛一等奖。主讲教育技术学概论、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双语教学)、English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全英语教学)、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教育信息化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技术学、教育信息化和远程教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和参与编写教材八部。近年来主持国家青年基金项目一项,主持湖北省教育规划重点项目一项,主持湖北省教学项目一项;主持完成了多项软件开发,其中四项获国家软件著作权注册,开发的相关多媒体网络课程获第十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高等教育组网络课程一等奖。

书籍目录

理论篇 第1章  绪论   1.1  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   1.2  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与目标   1.3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概况 第2章  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基础   2.1  多元智能理论   2.2  建构主义理论   2.3  后现代主义理论 第3章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学生心理需求   3.1  学习心理、学习需要与学习动机   3.2  课堂中的学习动机分析   3.3  探寻学生心理上好信息技术课 第4章  信息素养、信息伦理与网络文化安全   4.1  信息素养概述   4.2  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4.3  信息伦理教育   4.4  网络文化安全教育课程篇 第5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5.1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发展历程   5.2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第6章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原则   6.1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   6.2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教学篇 第7章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   7.1  教学设计的内涵   7.2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7.3  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7.4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实例 第8章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8.1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   8.2  信息技术课型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9章  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   9.1  教学媒体的选择   9.2  教学手段的选择 第10章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   10.1  教学评价概述   10.2  教学评价的工具和方法   10.3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实例 第11章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例   11.1  编写教案   11.2  组织课堂教学教师篇 第12章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12.1  教师教学研究概述   12.2  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研究视野   12.3  信息技术课题的选择与论文写作   12.4  信息技术课程的校本研究 第13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3.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   13.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意义   13.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例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校本研究是近年来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兴起的学校教育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以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  要进行校本研究,就必须明确五个方面的关系,即学校、校长、教师、专业研究人员和研究氛围。这五个方面构成了校本研究的整个框架,它们互为依靠,互相支持,缺一不可。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为教学研究提供了场所和环境。校本研究体现了三个方面的内涵:研究是为了学校的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是在学校中进行的,每一所学校都具有独特性和典型性,所以对教学问题的研究只能在学校中进行;研究是基于学校的,也就是基于校长和全体老师的,只有依靠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研究具有成效。  校长是学校的第一责任人,也应该是学校教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如果校长真正确立了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他就会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就会为校本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包括开展教研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做好后勤保障、创造良好研究环境等。总之,校长的决策是校本研究能否成功的必要条件。  教师是校本研究的主体。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校本研究还特别强调教师集体或者教研组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强调教师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编辑推荐

  立足于最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各学科新课程标准,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着重教学实践技能培养与训练,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有机衔接。突出案例研究。精选大量教学一线案例,采用真实的课例情境,进行互动式教学。凸显情境性、示范性、研究性和应用性。强化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注重吸收现代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和课程改革实践成果,体现学科内容与教育学相关学科的整合,力图实现课程观念、内容、形式与实施策略的统一。兼顾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在职提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理念信息技术教学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新观念、新观点,值得我们学习。
  •   老师书让买,,不知道买那样的,希望是这本吧
  •   看了,有收获,书中的例子不是很多。但讲得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