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后现代人文主流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介民  页数:440  

前言

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上一个世纪欧美思想文化领域的巨型裂变,也是近两千年人类精神气质的重要谜团。对这样罕见的文化现象,国内外仅限于具体学科的局部性开掘,或紧扣现代性的危机的对应性求索。而这样一个整合性征候群研究,对中国的突破性发展和人类健康化生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西方后现代人文主流——征候群研究》是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西方后现代人文思潮征候群研究”之成果,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基地重大课题。作者刘介民教授是国内有突出成果的文艺理论家和比较文学家,他撰写了多种西方文艺理论和比较文学著作,本书是他著作中的一部分。为了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对这部著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我们首先对刘介民其人以及他的学术成就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自1980年发表第一篇研究论文以来,迄今为止刘介民已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发表学术著作32本。就其发表的学术论著看,刘介民是从西方文艺理论研究开始他的学术生涯的,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后来他的兴趣转向比较文学理论和方法方面的研究。而使刘介民在学术界产生影响的是他在比较文学理论和方法方面取得的成果。刘介民学术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对学科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

内容概要

此书简明扼要,对系统地了解西方后现代人文思潮而又时间有限的读者来说不失为一本很好的入门书。另外,条理清晰、行文晓畅也是本书的特点。穿插在本书中西方后现代哲学家、理论家的照片和生平简介,也为本书增添了一份趣味性和可读性。

作者简介

刘介民,1980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方文艺理论专业研究生。1981年至1995年任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主任、副研究员。1985年起担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岭南大学访问学者和客座研究员三年。1995年至今任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是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研究方向是比较文学理论、方法论、比较诗学、西方文论和文学批评。主要著作有:《比较文学方法论》、《中国比较诗学》、《道家文化与太极诗学》、《国学基础导论》、《类同研究的在发现》、《从民间文学到比较文学》《类同研究的再发现:徐志摩在中西文化之间》、《闻一多:寻觅时空最佳点》等专著。编著有《中外比较文学研究》(5卷本,与John•Deeney合作)等书;编译著有《中西比较文学理论》(英文)、《比较文学译文选》(日文)、《见证中国比较文学30年》(英文)等书。

书籍目录

序 欧美思想文化领域的巨型裂变导论 西方后现代人文主流  第一章  西方后现代人文思潮征候群综述 第一节  人文思潮征候群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后现代人文思潮的多样复杂性  第三节  人文思潮征候群的批判与超越第二章  西方后现代人文思潮轨迹  第一节  后现代人文思潮理念  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潮探析    二、后现代人文思潮的发展  第二节  后现代人文思潮先驱  第三节  后现代新的人文学者第三章  西方后现代人文思潮特征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身份    一、上个世纪80年代,在西方思想学术界出现了一种后现代思潮的多声部大合唱    二、“全球化。作为一个经济概念是80年代被提出的    三、关于后现代思潮的文化身份,詹姆逊多次讲到过他认为当今文化正在经历从现代主义的语言中心,转移到后现代主义的视觉中心上来    四、文化理解的多元性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的学术趋向    一、激进的后现代主义    二、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    三、庸俗的后现代主义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基本规定性    一、后现代主义的反基础主义   二、后现代主义基本规定性的反主客二元论    三、后现代主义基本规定性的反总体性第四章  后现代人文思潮学理定位  第一节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一、人文学理与人文科学意向    二、自然科学的人文思潮倾向  第二节  人文主义与自然科学    一、人文的本质是人的活动和行为    二、人文与自然的差异和理解  第三节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    一、人文活动是否属于“科学”      二、定义的学术前提或理论前提第五章  后现代人文思潮理论谱系  第一节  解构话语和人性新论    一、德里达对人文主义的解构    二、福柯对人文主义的批判    三、利奧塔与后现代艺术理论  第二节  对人文思潮的批判和超越    一、贝尔的意识形态与自我批判    二、哈贝马斯对人文主义的批判    三、巴岱论性、宗教的精神活动  第三节  从话语符号到心态符号    一、拉康:心理分析与符号学    二、巴特叙事符号的文学意义    三、鲍德里亚符码:拟像理论  第四节  后现代文学批评理论新趋向    一、朗格的人文主义美学    二、伽达默尔的人文阐释学    三、德勒兹生成论和人文流变    四、佛克马的视野与中国情结第六章 后现代人文思潮文学批评第七章 后现代消费文化与人文艺术第八章 后现代人文思潮女性主义第九章 多维视野下的人文思潮网络第十章 后现代人文思潮生态意识结语参考文献人名索引词汇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在多元化、市场经济、科技浪潮的大环境中,资本主义在传统的物质生产力中难以得到解释,因此才有了后资本主义对之超越,现代化对人类产生的负面效应不可估盈。况且当代社会所发现的诸种现象也难以在现代化理论的框架中得以“印证”,因此也就有了“后现代”的崛起。后现代概念包含一种解放因素,因为它可以使人们从现代的昏蒙视域中突破出来。“后”性思潮敏锐地把握住现实的变化,并迫不及待地建立一种新的理念系统与之对应。既反映出其求新求变的文化心态,也反映出其创造精神的仓促性、盲目性特征。我们的人文科学工作者有责任去深入研究人类全球化的复杂过程及其历史规律,因为说到底,全球化对我们几代人梦寐以求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同样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本书旨在探讨全球化和后现代语境中人文科学面I临的挑战和发展策略,在介绍詹姆逊、德里达、麦克林等一些西方当代学者有关看法的同时,本书对中西文化传统作了若干比较,以图阐明全球化趋势带给人文科学的不仅是挑战也是机遇,后现代文化强调感性的激进立场,则一定程度上可以同中国融会贯通的传统哲学展开对话。“后”性人文思潮在不同领域所掀起的一波波批判声浪中并没有向人们提示对未来的任何明确主张。因此人们对“后”性人文思潮的用意,只能从其混乱语言状态的蛛丝马迹中加以窥视。“后”性人文思潮是一种多元共生的文化,在这一精神的引领下,它与庄严性、纯粹性及个体性等现代主义价值相对立,从而展现了新的随心所欲,新的玩世不恭和新的折衷主义。除了在对现代主义“批判”保持一致的立场外,至于批判什么、倡导什么完全取决于个人主观随意性的理解和把握后现代主义有极端否定性与建设性之分。因此,它并不是一种文化统一主张的形态集合,而是把世界引导到“碎片”、不确定的方向发触的“个性化”,因此极容易引导人们更多地从负面而不是从正面对其加以阐释。同时它又始终处于陷入混乱状态的边缘。这一矛盾性评价是由“后”性人文思潮本身包含的矛盾,即超越现代文化初衷与狂妄的思维方式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由于后现代人已经完全不同于现代人,其后现代人赖以立身于世的语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是存在主义式的人说语言、语言是人存在的家和人是语言的中心的看法业已失效。也就是说,并非人控制语言或人说语言,而是人被语言所控制,说话的主体再不是“我”,而是“他者”,语言在说我,昔日的一切能写出的“真理”和“终极意义”的冲动,只能化作无数语言的碎片。人成了非中心化的空壳主体,主体意向被自身掏空或悬搁,主观理性被客观感性消弥,如此以人为中心的视点被人物多元的视点所打破了。这个世界已不是人与物的世界了,而是物与物的世界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也不再灵长于一切而单独存在了。

后记

对于西方后现代人文思潮征候群,无论是阅读与解读,都是思维与研究的登山之路,甚至比登山还难。因为无论是何等高山峰顶,人们都可以登上去。惟有这理论的高峰和思想的绝顶,没有人能够宣称自己已经登上了峰顶。我在这本解读的书中,也只能是在高山仰止之中,在山间不断拾取一些见解和认识。虽然成书并立章有据,但远不能与西方人文学者的思想和理论广泛深刻的体系相比。这部书稿耗费了我相当的时间和精力。2004年在我完成了广州市社科联项目《解构诗学变异论——德里达研究》后就投入了这部书的资料收集、整理、翻译等工作。2006年被列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基地重大课题。在这部书稿写作过程中,我曾经将书中最新的内容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广州大学中文系本科和研究生开过专业课程《比较诗学》宣讲过,以共同探究时代所面临的人文思潮问题。我们就处于这样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上,思想的回潮、价值的迷失、对传统的依赖、社会的进步要回应人文主义的诞生,围绕着对话人的形式,超越后现代,回到人文主义那里。对于这样一个文化现象,国内学术界仅限于具体学科的局部性开掘,或紧扣现代性危机的对应性求索,尚未出现深入的系列个案研究,尤其缺乏圆观宏照的综论式整合。而这样一个整合性征候群研究,对中国的突破式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化生存,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我自我清理思路、追问和探讨过程中,那些令我思考的一代代后现代人文思潮征候群的学者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征候群,英文为Syndrome,本意是指因某些有病的器官相互关联的变化而同时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征候指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已经表现为有明显的特征。“征”指迹象,释义有“表露出来的迹象”之义。例如,征兆。如果作为一种特征而言,后现代人文思潮征候群,是指某一些人因相互影响而达成一致的意向。那就是我们所研究的“征候群”表现出的“后”性人文思想、后现代人文思潮征候群的精神禀性。这种“后”.陛人文思想是指把人类的价值放在技术、商业、政治价值之上;这种“精神禀性”强调个人的尊严及人是最终目的的思想。西方出现“人文思潮征候群”,令不少西方学者神经紧张。前所未有的辩论,按捺不住地冲动。

编辑推荐

《西方后现代人文主流:征候群研究》是广州市宣传文化出版资金。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西方后现代人文主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好书,书中观点比较实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