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生活的逻辑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周星  页数:35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出发对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进行学术性探索,尤其是试图透过对诸多具体的事实和现象进行细致的描述和深入的分析,认识潜在于生活文化之中的意识、观念、价值等深层的意蕴,发现日常生活的时空秩序“文法”逻辑以及知识的结构,进而揭示世俗人生中的“意义”得以形成与建构的机制。作者基于自身较为丰富的田野工作经验和实地调查资料展开专题性的论述,在动态地把握民众生活方式之变迁趋势的基础上,对于生活文化和传统民俗在现当代社会中“再生产”的文化实践及其相关策略有着独到的理解和阐释。

作者简介

  周星,陕西省丹凤县人,民族学博士。现任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交流学部教授、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ICCS)博士课程指导教授。学术兼职有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共同研究员等。主要著述有《史前史与考古学》(1992)、《民族学新论》(1992)、《民族政治学》(1993)、《境界与象征:桥和民俗》(1998)等。1995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后奖,1998年获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奖励,2003年获中国民俗学会荣誉奖章。

书籍目录

第一编 日常的知识
 “生”与“熟”:关于一组民俗分类范畴的思考
 丽江草医与纳西民间的医药知识
 四大门:中国北方的一种民俗宗教
 作为民俗艺术遗产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人类学者如何看待民俗的艺术
 人类学者的“知识”和访谈对象的“知识”
 关于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点滴体会
第二编 生活的时空
 关于“时间”的民俗与文化
 谈谈当代中国节庆体系的整合与重构
 汉民族的桥俗文化
 阴宅的建筑仪式——以福建和冲绳的事例为中心
 聚落形态与文化空间——以在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的民俗学调查为例
 古村镇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再发现”
第三编 文化的实践
 中山装旗袍新唐装 ——近一个世纪来中国人有关“民族服装”的社会文化实践
 民俗、习惯法与法制:以凉山彝族社会的调查为例
 “民俗宗教”与国家的宗教政策
 “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及其他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保护与基层社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的文化政策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汉人的社会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有自成一系的文字传统,因而也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在汉人的社会与文化中,普遍存在着一些既相互关联,彼此或交错、或对应,但往往又自成单元的分类系统或认知框架,它们集中反映在诸如“阴阳”、“五行”②、“内外”、“表里”、“寒热”、“虚实”、“生熟”、“天地”、“上下”、“左右”、“君臣”、“善恶”、“公私”等许多主要表现为“二元组合”的分类范畴中。这些范畴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至少部分地构成了汉人社会与文化之复杂性的重要侧面,同时也是构成汉人社会及文化之传统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类似上述每一对这样的分类范畴展开深入研究,就有可能接近于理解汉人社会与文化的某一个特定面向的各种问题,甚或接近于理解汉人社会与文化某些部分的比较深层的结构与特质。而且,对上述某些分类范畴的研究,往往还能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比如“阴阳”范畴,实际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因而也可以涵盖较为宽泛的面向,由此类研究得出的认识对于说明汉人社会与文化的原理及特质,自有较强的解释力。在分别对这些基本范畴逐一展开分析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发现或建构各组范畴间的关联,这对于比较系统和深刻地揭示汉人社会及文化的奥秘,显然会有建设性的贡献。尽管有批评说“二元对立”的分析已有泛滥的倾向,但就汉人社会及文化而言,相关的实证性研究还不够充分。尤其重要的是,这些基本成组的概念和范畴,都是在汉人社会及文化的传统脉络中形成的,都是些重要的“本土”概念,对它们反复进行推敲,自然是汉人社会及文化研究着重关注的项目。

编辑推荐

《乡土生活的逻辑:人类学视野中的民俗研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乡土生活的逻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不错,还没读,应该可以
  •   北大的这一套丛书,汇编了该领域顶尖学者的最新成果,非常值得一买,趁着活动,赶紧收走~
  •   拜读,值得收藏。
  •   民俗学研究者应该读读的好书
  •   这种书是文集形式的,说实话就是作者赚钱的工具,没什用处。中国的许多学者都是这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