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文化史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军  页数:322  字数:28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为一部媒介传播史论,《传媒文化史(一部大众话语表达的变奏曲)
》关注媒介技术变革如何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话语表达方式,生动展示语言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大众传播和网络传播的发展轨迹、文化路标和历史意蕴,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勾勒出一条媒介演进与大众话语表达的关系曲线,多方位呈现普通大众争取传播主体地位的不懈努力,书写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大众的传播”史。
《传媒文化史(一部大众话语表达的变奏曲)》的作者是李军。

作者简介

  李军,1963年生,博士,研究员。曾任教于杭州大学、浙江大学,现任职于浙江传媒学院。出版专著《中国人的处世艺术》(1992年)、《士权与君权》(2001年),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年)、二等奖(2008年),近年来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

书籍目录

绪言
第一章 语言的契约
1.非洲的稀树草原
2.非说不可的地步
3.物莫非指
4.约定俗成
第二章 话语的权力
1.媒介与权力
2.话语精英
3.中国历史的纪元
4.平等的交流
第三章 文字的特权
1.从图画到字母
2.戛然而止的故事
3.书写的材料
4.舞文弄墨的精英
第四章 印刷的革命
1.汉字与印刷术
2.活字的命运
3.谷登堡革命
4.大众的读者
5.出版的自由
第五章 公共的领域
1.林中空地
2.千呼万应的喉舌
3.宪政的权利
4.理想与现实
第六章 声像的传播
1.穿越时空的电波
2.面向大众的电视
3.电视与娱乐
4.收视率魔咒
5.媒体的公共使命
第七章 网络的时代
1.媒介形式的终结
2.网络的极化
3.网络与民主
4.文化的兴衰
5.自由与规制
第八章 伟大的基业
1.外来的新鲜空气
2.众说纷纭的时代
3.言论的权利
4.我手写我口
5.千秋的功业
余论
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语言的契约  1.非洲的稀树草原  语言是人类发明的第一种传播媒介,是人类一切传播媒介的基础,也是普通大众借以表达意愿的主要工具。正如萨丕尔所说:“除了正常言语之外,其他一切自主地表达观念的方式,总是从口到耳的典型语言符号的直接或间接的转移,或至少也要用真正的语言符号做媒介。”①因此,演奏人类传媒的变奏曲,语言必然是最先弹奏的第一个最悦耳的音符。  要了解语言最初的形成与传播,着实是一件困难的事。可以想象,在幽静的山谷中,我们的先祖用模糊的音位表达细腻的感情;我们仿佛听到,在荒凉的原野上,我们的先祖用简单的音节呼唤放牧的归人。时光无情地侵蚀了千万年来茫茫大地上的人类足迹,更何况那远山的呼唤,那喃喃的细语,早已随风消逝。  优秀的古人类学家试图在零星的考古挖掘材料中,发现些许沧桑岁月残留下的人类早期生活的痕迹,拼凑出一幅我们远古祖先语言交流的残缺画面。然而,语言难以变成化石,声音不会留下碎片,就连那些主要由软骨和肌肉组成的发声器官,也已湮灭在滚滚风尘之中。于是,许多有关人类语言起源的解释不得不建立在假设和推理的基础之上,这使得那些希望将语言学从一门技艺发展为一门科学的语言学家们深感泄气。甚至有些语言学家拒绝对语言的起源问题进行任何专门的研究,免得毫无意义地耗费时间。1866年,巴黎语言学会就在章程中明确规定,拒斥一切语言起源的理论,禁止任何人在会议上讨论语言起源问题,认为这只会浪费时间。  简单的回避或拒斥并不见得是一种明智的态度。事实是,“语言的起源问题,在任何时候都对人类心灵有着不可思议的诱惑力”①。人类自古就关注语言的来源,他们有的创造出各种神话,试图说明人类依靠神祗或先知获得了语言的能力;有的诉诸更加理性的思考与探究,来解释语音与语义之间的“名实”关系。“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在古希腊哲学家的论战中,甚至在其后两千年近代哲学家的论战中,都可以找出相应的例子”。②索绪尔曾经提出过语言学的“三大任务”,其中之一就是“追究语系的历史”③。既然语言学研究需要追本溯源,就应关注到人类所有语系的最初起源及其发展动力问题,这也涉及索绪尔规定的语言学另外一项使命,即“确定所有语言中永恒地、普遍地起作用的力量”④,这种力量难道不就是推动语言起源的动力吗?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传媒文化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