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

出版时间:2001-1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施普林格出版社  作者:范玉顺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对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产生背景、基本概念、系统结构、实现方法、实施策略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对工作流管理技术相关的研究情况和产品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书籍目录

第1章  先进制造战略与企业计算机应用
1. 1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1. 2 先进制造战略
1. 2. 1 并行工程
1. 2. 2 敏捷制造
1. 2.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大概花了三天的时间读完这本书,书本身也不厚,读起来很快。这本书出版于 2001 年,所以对它也没有抱有很大的期望,但是还不错,特别是前三章,很有些惊喜。后面关于工作流仿真的描述也很到位。但是关于技术实现,则大都略过了。
      
      
      总结一下里面个人觉得不错的部分。
      
      
      第一章很不错,强调为什么需要工作流管理系统。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过去企业市场竞争主要围绕着如何提高生产率进行,现在则是围绕新产品的竞争而展开。新产品的价格总是高于其价值,通过竞争,价格才逐渐接近价值,产品失去独占期,同时也意味着产品生命周期的结束。与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所对应的,是客户定制产品数量的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串行的产品研制会延长产品的上市时间,同时串行过程也是在企业以功能为核心划分组织机构下的必然产物。
      
      
      敏捷制造提出的背景:用户需求多样化、个性化,所有企业都将处于一种连续改变、不可预见的市场环境中,此时问题的核心在于是否抓住机遇、快速响应市场、开发新产品。敏捷制造的基本思想是,企业能够对持续变化、不可预测的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强调面向市场的敏捷性。实现敏捷制造的关键是对企业进行敏捷化改造和重组。其中企业组织结构发生重大的变化,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是功能部门制,即按照不同的功能和职能设立不同的部门,上下级之间形成一个树型的结构。这种结构的缺点在于:每个单元都由上一级的功能单元进行管理,出现问题时,每一级都会把责任推到上一级,这样会造成部门职责不清。柔性底,一个生产流程往往跨越多个部门,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很高,扯皮。需要建立起面向流程的组织机构,按照企业要实现的主要业务流程来配置组织机构,以项目来组织人员,减少内部不必要的沟通协调成本,提高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由此,需要工作流系统来对企业的流程进行分析和梳理。然后围绕这些流程来进行企业的业务重组和改造。
      
      
      第二章的亮点在于如何实施工作流系统。
      
      
      工作流的实施不同于普通的业务处理系统,它首先需要在战略层次上对企业的业务目标进行分析,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组织要求,然后再进入到具体的实施阶段,分为三个阶段:模型建立阶段、模型实例化阶段和模型执行阶段。实施工作流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柔性,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改进其业务流程。其中作者强调了工作流的两个重要职责:集成和仿真。工作流系统本身是一个完成流程建模和流程管理的软件系统,但是为了在企业的实际业务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它必须和企业已有的或购买的其他业务系统实现集成,通过集成来提高整个企业 的应用水平和应用效率。
      
      
      第三章分析工作流系统的组成以及 WFMC 定义的五个接口。很清晰。
      
      
      第四章到第八章描述具体商业产品的大概技术实现、 XPDL 规范和分布式的工作流,由于现在已经是 B/S 软件的天下,所以里面的分布式在这里显得理所当然。这部分可以跳过。
      
      
      第九章讲述作者实现的一个工作流系统 CIMFlow 。亮点在于分布式工作流机的设计方案。
      
      
      核心思想是:多个工作流机分配给多个部门,与这个部门相关的流程或流程节点就由这个部门专属的工作流机执行,部门可以各自独立修改这些流程或流程节点。另外为了集中管理,再设置一个主控工作流机,集中管理这些部门工作流机。这样可以提高流程的柔性。很赞的思想,但是实现无疑复杂了。
      
      
      第十章讲如何在企业流程重组中应用工作流。偶觉得,这本书一旦上升到企业运营的层次讲解工作流,马上就很赞了, O( ∩ _ ∩ )O~ 。其中关于流程仿真部分很是好看,颠覆了自己对流程仿真的观点。以前认为是流程仿真是确保流程建模的逻辑正确,属于软件测试的范畴。这里的仿真却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需要注意的是对资源的定义。资源包括了人、业务系统、运营成本等等,很广义的概念。
      
      
      最后一章再次强调工作流集成能力的重要意义。不禁让我想起了 BPEL 。
      
      
      合上书,我想,这是在讲工作流吗, ( ⊙ o ⊙ )? ,咋和我印象中的工作流不一样哩。我想,作者更强调的应该是一种高端的业务流程管理,它既不是现有的工作流、也不是 BPM 软件,然而又不是 BPG ,因为它管理的流程是可以马上执行的。只能这么想,作为 7 年前作者对工作流的理解,期望太多。
      
      
      如果有电子版,值得一读,如果买纸版,就没有必要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