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实验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张立民、隋燕、 李维祥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06出版)  作者:张立民,隋燕,李维祥 著  页数:363  

内容概要

  《现代信息技术实验》以信息技术为主线,围绕信息技术领域中信息的产生、采集、传输、处理、控制、存储和显示等重要环节选题,介绍了9个综合性系统实验,内容涵盖了电子应用系统的设计;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设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应用和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应用;有线电视系统模拟设计和数字电视技术的初步知识等。在实验平台设计上体现了开放式可自主设计、分层次可发挥延伸等特点,有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叙述简练,结构清晰,内容新颖,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可作为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实验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和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1章 温度控制系统及电子元器件温度特性研究1.1 实验目的1.2 实验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1.2.1 温度控制实验系统的组成1.2.2 系统硬件及工作原理1.2.3 软件设计1.2.4 温度控制实验系统的使用1.3 实验内容和方法步骤1.3.1 实验内容1.3.2 实验方法步骤和要求1.4 实验思考题1.5 实验参考资料1.5.1 过程计算机控制的基本方法1.5.2 晶闸管原理及其应用1.5.3 半导体制冷原理及其应用1.5.4 工业用铂热电阻分度表1.5.5 本章参考文献第1章附录 温度控制箱电路原理图第2章 语音放大电路及有源滤波器的优化设计2.1 实验目的2.2 实验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2.2.1 语音放大电路概述2.2.2 滤波器设计概要2.2.3 用虚拟仪器测量调试电路2.3 实验内容和方法步骤2.3.1 实验内容2.3.2 实验方法步骤和要求2.4 实验思考题2.5 实验参考资料2.5.1 OrCAD/PSpice 10.5简介2.5.2 虚拟仪器DSO 25216使用说明2.5.3 本章参考文献第2章附录 语音放大电路的设计参考图第3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应用及系统设计(一)3.1 实验目的3.2 实验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3.2.1 ispLSI 1032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3.2.2 ispDesignExpert的使用3.3 实验内容和方法步骤3.3.1 ispDesignExpert System上机实习题3.3.2 彩灯控制电路的设计3.3.3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实际应用3.3.4 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3.4 实验思考题3.5 实验参考资料3.5.1 LATTICS设计套件使用说明3.5.2 ispDesignExpert System中VHDL和Verilog语言的设计方法3.5.3 ModelSim的使用方法3.5.4 ispDesignExpert System文件后缀及其含义3.5.5 本章参考文献第4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应用及系统设计(二)4.1 实验目的4.2 实验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4.2.1 GAL器件原理及相关技术4.2.2 GAL器件的控制电路设计4.2.3 编程器及使用方法4.2.4 三相步进电机的转动原理及控制4.3 实验内容和方法步骤4.3.1 实验内容4.3.2 实验方法步骤和要求4.4 实验思考题4.5 实验参考资料4.5.1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基础4.5.2 几种常用的硬件描述语言简介4.5.3 TOP 2000编程器使用说明4.5.4 本章参考文献第4章附录 三相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参考电路图第5章 LED大屏幕显示系统5.1 实验目的5.2 实验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5.2.1 LED大屏幕显示系统简介5.2.2 文字信息的计算机处理5.2.3 串口通信原理简介5.2.4 单片机示例程序5.3 实验内容和方法步骤5.3.1 实验内容5.3.2 实验方法步骤和要求5.4 实验思考题5.5 实验参考资料5.5.1 可靠通信的流程图及协议5.5.2 汉字移动显示的单片机程序5.5.3 接口板和驱动板原理图5.5.4 闪存读写程序5.5.5 单片机程序实例5.5.6 本章参考文献第6章 有线电视系统的模拟设计6.1 实验目的6.2 实验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6.2.1 有线电视系统的频道配置6.2.2 有线电视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6.2.3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中技术指标的分配6.2.4 空间电视信号场强的测量及天线输出电平的计算6.2.5 有线电视系统前端的组成6.2.6 有线电视系统中的有关设备和器件6.2.7 直接混合型前端的设计6.3 实验内容和方法步骤6.3.1 实验内容6.3.2 实验方法步骤和要求6.4 实验思考题6.5 实验参考资料6.5.1 有线电视技术简介6.5.2 自办节目制作基础——视频编辑技术入门6.5.3 本章参考文献第7章 基于单片机的指纹识别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7.1 实验目的7.2 实验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7.2.1 指纹识别技术简介7.2.2 指纹识别门禁/考勤系统7.3 实验内容和方法步骤7.3.1 实验内容7.3.2 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7.4 实验思考题7.5 实验参考资料7.5.1 指纹识别技术的其他相关知识7.5.2 实用型指纹识别系统举例7.5.3 IDE工具的使用说明7.5.4 FPS 200的总线模式和内部寄存器7.5.5 HD 61202的指令系统7.5.6 HY128647.5.7 本章参考文献第8章 电路原理图和PCB的计算机辅助设计8.1 实验目的8.2 实验原理8.2.1 Protel 99软件简介8.2.2 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流程8.2.3 PCB(印刷电路板)的设计流程8.2.4 制作元件和创建元件库8.2.5 PCB设计中元件封装库的建立8.3 实验内容和方法步骤8.3.1 实验内容8.3.2 实验的方法步骤和要求8.4 实验思考题8.5 实验参考资料8.5.1 Protel符号库和封装库8.5.2 本章参考文献第9章 数字电视与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入门9.1 实验目的9.2 实验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9.2.1 数字电视概述9.2.2 JH8000 DTV数字电视实验系统简介9.3 实验内容和方法步骤9.3.1 实验内容9.3.2 实验方法步骤和要求9.4 实验思考题9.5 实验参考资料9.5.1 数字电视技术的有关标准9.5.2 本章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1章 温度控制系统及电子元器件温度特性研究本章介绍了一个实际的闭环温度控制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综合性系统实验。其内容涉及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控制等多个方面,既有硬件方面的设计和制作,又有软件方面算法设计和编程。通过本实验,可以启发学生再学习和再思考,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和调试能力。1.1 实验目的1. 了解和掌握一个实际的闭环温度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2. 学习和掌握温度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法,了解PID各项参数在控制过程中的作用及其选择方法。3. 学习运用不同算法提高系统的控制品质,达到设计要求。1.2 实验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1.2.1 温度控制实验系统的组成本实验系统的硬件由PC、PCI数据采集卡(位于PC插槽内)、实验控制箱、加热与制冷工作台及工作电源几部分组成。采用计算机对工作台上的铜块进行恒温控制,控温范围为—55。C~+125℃,并通过主机程序将温度曲线在屏幕上实时显示出来。系统组成的实物如图所示。加热与制冷工作台上有两块铜块,分别用于加热和制冷实验。系统有加热和制冷两部分。加热平台中的一个铜块是控温对象,通过对铜块温度的实时采样和反馈控制,在PC上将其温度用实时曲线直观地表示出来。铜块上面可安放一块集成电路(IC),本系统设计目的是给IC:提供一个可变温度环境。IC的引脚可通过安装在平台盖上的IC插座和外电路相连,以实现在不同温度下对IC特性的实验研究。在铜块内部缠绕有加热电阻丝,铜块通过电阻丝加热来实现系统在常温至+120℃范围内的控温。当铜块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通过电阻丝加热;当其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让晶闸管截止,停止加热。温度传感器是由紧贴在铜块表面上的铂电阻(Pt100)实现反馈控制的。制冷平台上同样是一个铜块,通过半导体制冷,晶闸管微调加热,来达到低于室温的恒温控制。各部分的详细工作原理,可参考后续章节的实验参考资料。

编辑推荐

《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叙述简练,结构清晰,内容新颖,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可作为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实验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和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实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