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日本住居生活史

出版时间:2010-01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日) 稻叶和也,中山繁信,Kazuya Inaba  页数:215  译者:刘缵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从文化和生活的角度,平实直观地再现了日本这一片土地上的居住者不断与自然相调适,建立起美观实用的居住空间和居住形式的历史。藉由本书,我们的足迹遍布日本各地,领略当时当地的风情地貌、世情百态;细致的描画,甚至每一个日常所用的器具都在讲述故事。

作者简介

稻叶和也
  1938年出生:1963年,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部建筑学专业毕业,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博士课程结业(建筑史专业),师从于田边泰博士、渡边保忠博士:参加早稻田大学古埃及调查(1969-1975)。
  历任早稻田大学产业技术专修学校讲师、文化学院讲师。现任东海大学副教授。
  著作有《建筑大辞典》(合著)、《建筑学便览》(合著)等。
  中山繁信
  1942年出生—1971年,法政大学研究生院硕士课程结业。历任宫胁檀建筑研究室、工学院大学建筑学专业伊藤郑尔研究室助教。现任中山繁信+TESS计划研究所责任人,工学院大学工学部教授,日本大学生产工学部外聘讲师。
  著作有《日本人的住居》(建筑绘本)(合著)、《住居的水与火》(建筑绘本)(合著)、《夏目漱石博物馆》(建筑绘本)(合著)、《眼与手的修炼宫胁檀住宅设计塾》(合著)等。

书籍目录

上古 住居从自然界中诞生的时代  洞穴是住居的原点  竖穴式住居的开端  工具和火的使用  原始农耕民的生活  竖穴式住居的形成  住居的变迁  稻作村落与生活  高仓是村落的象征  竖穴式住居的内部  村落的发展--由"村"到"国"  有灶的竖穴式住居  高殿是权力的象征  建造住居的技术 古世 建造都城住居的贵族时代  村落的生活和机制  农民的住居--从竖穴式房屋到平地式房屋  住居里的生活用品  都城生活  町家的结构  都城的变迁  贵族的生活  平安京与寝殿式建筑(寝殿造)  住宅技术 中世 都城文化渗透至地方城市的武家政权时代  村落的变化及其机制  农民的居所  农家的结构  町家里的生活  町家的结构  城市设施  武家的住居  书院式建筑的萌芽  室内陈设及其固定化  住宅技术--住宅的建设者们  新工具的出现--大锯与座刨 近世 创造出富有地方特色住居的农民、镇民的时代  村庄的生活和机制  大厅是农民的象征  各具特色的地方农家  "城下町"与市民(町人)的生活  江户的町家  正面临街的铺面房  里巷的住家  后街大杂院的住家  "城下町"与武士的生活  书院式建筑的成立  茶室  下级武士的居所  武士的长屋住宅  各种各样的城镇  住宅的建设者们--被称为"栋梁"的木匠头儿  住居的屋顶  住居技术 近现代 创造出工业化社会的市民时代  明治维新与西式建筑  西式住宅  西式的居住生活  住宅的现代化  城市中的新住居  普通百姓的住居  中廊式住宅  近代的长屋住宅  公寓式住宅  起居的现代化  战后的住宅--瓦砾中的重建  新型住宅提案  各种住宅的尝试  住宅区(团地)的生活  住居的多样化--住宅产业  住宅的高层化与新城  住居中的门道  未来的居住生活 术语解释 参考文献 致谢

章节摘录

  背景提示: 上古时代原本指没有文献记录的时代,日本国内一般指旧石器时代和 绳文时代,称为 “先史时代”,而将弥生时代和古坟时代称为“原史时代”。不过在本书 中,上古时代包 括了旧石器、绳文、弥生、古坟四个时代。 日本列岛上可确认的人类历史,大约可追溯到3万年乃至10万年前。约 3.4万年前,从 中国华北地区传入的小刀型石器,在日本列岛普及开来;后来在约2万年前 ,由西伯利亚传 入的细石刀片石器,则主要在东日本传开。后来小刀型石器率先消失。 约1.2万年前左右,因末次冰期结束而开始急剧温暖化,使得人们的文 化与生活产生极 大变化,除了琉球群岛以外,全岛进入绳文时代。 绳文时代开始于距今约1.2万年前,分为草创期、早期、前期、中期、 后期、晚期。 对这一时代的考古发掘中,大量出土的陶器和陶俑表面有近似草绳花纹的 图案,故称为 绳文时代。这个时候的人们制作绳文式陶器,早期以后迈向定居化,大部 分住在竖穴式 住居里,通过狩猎、渔捞、采集植物等生活,使用弓箭、打制石器、磨制 石器、骨角器 等等。 绳文时代后期到晚期,人们开始间或种植水稻。由此开始进入弥生时 代。 弥生时代开始于公元前3世纪,由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发现的弥生式陶 器而得名。这 个时代中,以稻作为中心形成的农耕社会,由北九州而始,迅速蔓延至日 本各地。 弥生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先进的农耕技术,通常认为它受到了来自朝 鲜的移民的影 响。中期以后灌溉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渐趋稳定。后期,铁制农具普及, 石器基本消 失。铜铎、铜剑、铜矛、铜戈等青铜祭器发达,出现制铁和制盐等社会分 工。通过交易 和战争等,形成了统一的政治性的地区集团。此时北海道尚不能种植水稻 ,仍处在绳文 文化阶段。 古坟时代又称大和时代,日本继弥生时代之后的时代,从公元:300年 开始,迄于公元 600年,因当时统治者大量营建“古坟”而得名。古坟的分布基本上遍及本 州岛南部,以奈 良、大阪的大和盆地为主,北海道则未发现。这一时期的坟墓为巨大的穴 式土堆,四周有 壕沟,“前方后圆”式古坟最具代表性,坟的周围围绕着中空的黏土塑像 ,这些筒状土制 人偶可能是殉葬用的,称为“埴轮”。建筑这些坟墓需要花费大笔金钱, 只有少数的统治 阶级能够负担。目前共发现71座。古坟里通常有许多铜镜、珠宝等物品, 到了后期,古坟 里还有兵器和盔甲。 古坟时代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从8世纪初开始,火葬流行,古坟逐 渐式微,并开 启了佛教建筑的时代。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日本书纪》也于此 时相继编成,从 而进入日本的有丰富历史记录的所谓“历史时代”。 日本国土由被称为“日本列岛”的许多岛屿构成,北至北海道,南至 冲绳,其数量 达到4000多个。从列岛北端南袭的寒流,与从南方北上的暖流在日本海和 太平洋汇合, 对气候风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因此,当北部的人们不得不过着一年中有 半年冰雪封冻 日子的时候,南方的岛屿上却是四季常夏。日本人的住居,便与所在地区 的风土有着密 切的关系。 不过,日本最终成为现在的列岛并形成这样的气候风土,大致是公元 前1万年的事 情。在那之前,大地被冰川覆盖,岛屿也与亚洲大陆相接,古诺曼象与猛 犸象生生不息。 也许正是在那个时候,生活在亚洲大陆上的旧石器时代的人们追逐着这些 动物,来到了现 在的日本国土,只是迄今我们还无法确证。但是,远在公元前1万年的旧石 器时代,日本 各地就已有人类活动,这一点已经渐渐明确了。总有一天,我们会弄清他 们与亚洲大陆上 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关系。 日本人的祖先比较清楚地将他们的生活情况存留下来,是从绳文时代 开始的。他们住 在竖穴式房屋里,制作陶器,也使用石器以外的工具,靠狩猎打渔、采集 植物过活。与冰 川时代不同,他们生活在气候温暖、海洋围绕、有很多丘陵与河川的岛屿 上,小动物、鱼 类、贝类之类的食物也无匮乏之忧。特别是在关东地区以西的西日本,常 绿阔叶林郁郁葱 葱,橡树、栎树、米槠等的果实,葛、蕨等根茎类植物极为丰富。从采集 这些植物开始, 不久人们就通过烧荒,开始种植薯类等根菜类植物和谷子、稗子等杂粮。 原始农耕就这样 出现了。据说,这样的常绿阔叶林分布在从中国长江以南直到尼泊尔的广 大山区,这些地 区的饮食、习俗等方面有一些共通的地方。 弥生时代,水稻的种植技术从中国南方传到日本,稻作于是快速成为 农耕的中心。这 也是因为有了绳文时代的原始农耕文化作为基础的缘故。大米的生产不仅 改变了人们的饮 食,也改变了人们的整个生活。人们开始建立村落,而集中居住也使得稻 田耕种成为有组 织的行动。不久,一些小村落合并为大的村庄,并进一步在各地形成了“ 国”。 到了古坟时代,农业经济已经高度发展,甚至能把统治国家的首领葬 入巨大的坟墓。 居住方面也不只是以往的竖穴式房屋,人们还建起了干阑式(高床式)建筑 和高仓;住居 也不再仅仅是起居之所,而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权力和财富的象征。P1-3

编辑推荐

  一幅展现日本居住文化的生动画卷  一次穿越日本历史时空的悠闲漫步  住居不只是生活的容器、安居的场所,它还带给人心灵的平静;人们也因此对其产生眷恋,从中产生丰富的心灵活动。  住在住居里的人,建设邻居的人,以及围绕着这些人的社会,当所有这些元素和谐统一的住居诞生时,它就成为了文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图说日本住居生活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8条)

 
 

  •   日本的建筑书籍深度令人敬佩,希望中国早日有人能写出自己的住居生活史。
  •   和我想象中的差不多,挺满意的,里面配有很多手绘的从古至今日本日常住居的插图,图片很清晰。书的手感也不错,比较大一些~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足够了,想多了解日本文化的朋友们可以考虑购买~
  •   配图的风格象妹尾河童那样,有平面有俯瞰一目了然,如果有相类似的图说中国住居生活史就好了,那该是多大的一个系列。
  •   无论文字,图片都很好。充分了解了日本住居。物有所值
  •   日本人的居住历史,中国人没有写的。
  •   写日本的居住,还配了很日本风情的素描,很喜欢
  •   全书按日本各时代年表撰写,占页面篇幅60%以上的写实钢笔图稿,看风格都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其间各时代社会生活的介绍描述,对了解日本古文明变迁大有裨益。
  •   日本人,一如既往的细致,这本也是这样,虽然历史、考古真实性上有值得怀疑之处。
  •   日本文化的缩影,文图并茂。很专业。
  •   亲日还是仇日?这常常是国内的热门话题。不管选择站在哪方,最好先做个知日派。谁了解了这个国家,谁才更有资格做出更有说服力的评判。这本书,就是了解日本的窗口之一。
  •   一直都很好奇日本的住房是怎么形成的,这本书可以给我解读一下
  •   此前经常看到日本文学中的各种建筑词语,由于和中国建筑相差很大,很那理解其中的奥妙之处。用图来说明的话则十分明了易懂。给予次数好评!
  •   关于日本建筑的前世今生。很有感觉。
  •   完全可以当做此专业的研究文献来看,内容非常丰富详实~图例丰富
  •   很好的一本书,很仔细,很专业
  •   感觉挺专业的,应该不错吧
  •   书的包装很完整,内容也很丰富,不错
  •   4开本,排版很好,很适合阅读,插画为精美的钢笔画,图片较多,适合收藏。
  •   挺好的一本书,插图特别细腻特别真实。
  •   给学建筑的朋友买的生日礼物,他很喜欢!!
  •   图文并茂!好看有趣!
  •   制作精良,翻译也不错。很期待中国民居也能出版这样有趣的作品。
  •   值得一读,正在读,跟预期的一样
  •   非常好的书,很喜欢哈。
  •   很好看 图文并茂 留给子孙
  •   书不错,很有意思
  •   好书,涵盖很全面。。。。
  •   我喜欢,长见识了
  •   还没拆封,但感觉是本有趣的书
  •   下午茶,“伴理”!
  •   插图画得很用心,很有趣的书!
  •   大开本,有点贵
  •   先看上这本,又买了“居所中的水与火——厨房、浴室、..”,非常喜欢。
  •   非常喜欢,物有所值。。。。。。。。。。
  •   全新的,也很多插图~不错~
  •   不错,送来的书很干净,价格也很优惠。
  •   让我重见大唐的伟大啊!
  •   虽然是对于日本居住生活史的介绍,但是对于读者来说,确实人类居住生活史的洗礼。
    丰富的插图平实直观地再现了日本这一片土地上的居住者不断与自然相调适,建立起美观实用的居住空间和居住形式的历史。
    藉由本书,我们的足迹遍布日本各地,领略当时当地的风情地貌、世情百态;细致的描画,甚至每一个日常所用的器具都在讲述故事。
  •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图的书虫,很多时候都是冲着书里面精美的插图才买下这本书的。这本书就是,在网络中看到介绍,看到几张图片,就迫不及待的下订单。虽然我知道插图特别漂亮的书中,有很大一部分你对内容都不要抱有太多的期待,但是仅仅看那插图,你就有一种一定要买的冲动。

    刚一打开我书我就被里面的插图震撼了。真漂亮啊,那么精美的插图,那么漂亮的设计,从远古一直到现代,日本各种各样的房子都呈现在眼前。书做得真漂亮。两位作者一个三八年出生,一个四二年出生,到现在都已经七十多岁了,和我妈妈的年龄差不多。可以想象日本人做事的认真和执着,一生做好一件事。
    我有一本日本的昭和年间地图册,大连和韩国还是日本的领土呢,里面印刷非常精美,到现在我都没看到过中国有能够达到那个水平的地图册,这就是日本人做事的用心吧。

    和书中的文字相比,更喜欢的是书中的插图,插图是钢笔线描,画得很细腻,而且最有特色的是,每个时期都有一个全景图,然后又把这个全景图缩小,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却给人以不同的感觉。插图里面画人物并不是很漂亮,但是画建筑却很准确,是那种挺标准的建筑绘图,线条的粗细都很讲究。让人看着就很舒服。

    图更直观,更清晰,让人一目了然。由开始的山洞,眼看着房子一点一点的变化,除了房子,还有各种建房子用的工具,还有全景的俯视图,看着一个村落一点一点建筑起来。光是圆形的茅草房,就又详细的分成很多种,开始就一个尖顶后来架起来了,脱离了地面,里面日常生活的用具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再后来有了国家,有了城市,有了都城,有了宫殿,里面的结构,平面图都很详细。建筑的种类越往后就越多,有平民的房子,有宫殿,也有各种有钱人的房子。房子的使用功能也越来越多。整本书按照日本的历史,以人们居住的房子为线索,给串联起来,感觉特别清晰。

    如果中国也有这么一本书,那么那些导演拍电视电影的时候,就会省了很多事。
  •   介绍了从石器时代到近代的日本建筑史,问题是为什么单单缺了天守阁这一类?
  •   我国地震预警怎么就那么不争气呢,我们的钢筋房难不成还抵不过小日本的木质结构房,我们的工匠是曾经那么的鬼斧神工,现如今怎么那么的鼠目寸光鬼画桃符……这一刻,我懂了,体制决定了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所延伸出来的国民劣根性,何苦为难自己人?
  •   插图配合文字,能对日本有个大概了解
  •   送人,简单翻了翻还不错
  •   全手绘的图很漂亮,但是翻译不够专业,大概译者本身没有理工科的基础吧,至少对单位运用的理解是有问题的,看着一般都直译成“一叠”的面积单位,非要写作“一榻榻米”,真是哭笑不得!尤其是,作者在开篇就已经做过单位的介绍,到后面的文章又不沿用开篇已介绍的方式,实在是不够严谨。
  •   正看着呢。质量不错,里边图特别多,感觉在看连环画。前半部分绳纹时代左右语言太专业了,可能读起来有点费劲,我略翻了下后边,觉得还不错
  •   个人感觉行
  •   插入的图片很不错,画画很精美哦~~
  •   如果国内有这么好的书作者就好了
  •   还没看完,但是挺长知识的
  •   对这方面一直比较有兴趣,但是对于武家的城池、天守和敷屋的介绍不是那么详细
  •   对于我来谁意义不大,假单的罗列一下日本生活史,没什么特殊的地方。
    不用对该书抱有太多期待。
  •   正如标题。为什么中国没有一个关于自己的这样的书籍。
    在历史书中我们可以见到的东西很少,而其它途径去了解更是微乎其微的。然后,小日本都能整理出来的过往,而我们,却什么也没有。有些可笑!
  •   对于日本这种多地震的国家,房子的问题一直很感兴趣,顺便还能了解日本古代史
  •   以为图会很多,很有趣···图是很多,但让人感觉很枯燥,不好看啊···开本很大,纸质很好··
  •   追溯的太远了,从远古的洞穴开始说起,看了一半,觉得一般吧
  •   只是一本装帧精美的图画书,随意收藏而已。内容没什么,看看吧。
  •   抱着很大的期待买了回去,前面内容还能细细看,看到中间就没什么耐心了。
    1、本书是结合日本历史写,对日本历史没兴趣、不熟悉,看着看着有链接不起来的感觉;
    2、排版很有凑页数的嫌疑
    3、只想看住居变迁,相对于过多的历史参杂,好像单纯描述住居的内容少了些,虽然我知道住居变迁和历史是分不开的,但是……还是有些不满意。
  •   书本身内容自然不错 只是不知道当当把白色封面的书放在哪里库存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