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英)奥威尔 著,王勋 等编译  页数:279  
Tag标签:无  

前言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原名艾里克·阿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英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  奥威尔于1903年6月25日出生在印度,出身于一个没落的有产家庭,父亲是英帝国在印度的一个职位低下的文职官员。奥威尔自幼体弱多病,但天资聪颖,11岁时就在报纸上发表过诗作。1917年奥威尔开始获奖学金进入著名的伊顿公学就读,成绩优异,他还在学校刊物上发表文章。1922年奥威尔开始在印度皇家警察驻缅甸部队服役,由于反感英国的殖民统治,于1927年离开缅甸,一年后辞职。后来,他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成小说《缅甸岁月》和自传体散文《猎象记》及《绞刑》。1928年1月回到英国后,他深入到社会底层,四处漂泊。他在巴黎、伦敦两地,做过洗盘子的杂工,住过贫民窟,常常混迹在流浪汉和乞丐之中。1929年,他写下了关于这段经历的纪实性作品《巴黎伦敦落魄记》,真切地描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的苦难。正是在为这部作品署名时,他用了“乔治·奥威尔”这一笔名。在某种程度上说,“奥威尔”的出现,使他开始了新生活。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同年年底,奥威尔与新婚的妻子一同奔赴西班牙,投身于保卫共和政府的光荣战斗中。奥威尔在前线担任少尉,喉部曾经受过重伤。他为记述西班牙内战而写的《向卡特洛尼亚致敬》一书,后来成为关于这场内战的一份权威性文献。但是,这场正义的战争,由于左翼共和政府内部分裂,最后惨遭失败,奥威尔在共和政府内部党派之争的倾轧中也差点儿丧生。这个惨痛的经验对奥威尔影响巨大。他曾说自己“从1930年起就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了”,从这时候起,他又开始考虑“捍卫民主社会主义”的问题了。这个思想转变影响到了他后期的两部旷世佳作——《动物庄园》(1945)和《一九八四》(1949)的创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在英国广播公司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1950年,死于肺病,年仅47岁。

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政治寓言体小说,故事发生在1984年的“大洋国”。“大洋国”的统治阶级是“内党”,“内党”的领袖是“老大哥”。“老大哥”从不露面,他的大幅照片却户内户外到处张贴。政府机构分为四个部门:“真理部”、“和平部”、“仁爱部”和“富足部”。“和平部”负责战争,“真理部”负责造谣,“仁爱部”负责拷打,“富足部”制造饥饿。这些部门工作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老大哥”的绝对领导。    主人公温斯顿仅仅属于“外党”,他服务的机关是“真理部”。温斯顿的家与所有私人居室一样,有一个无孔不入的现代化设备,叫做“电子屏幕”,他们无时无刻不受它的监视和支配。后来,对领袖“老大哥”产生怀疑的温斯顿,与另一位外围党员茱莉亚产生了感情,因而成为了思想犯,在经历了专门负责内部清洗的“仁爱部”的思想改造之后成为“思想纯洁者”,自愿被处死。    该书自出版以来,已被译成世界上六十多种语言,此外还被改编成了电影。无论作为语言学习的课本,还是作为通俗的文学读本,本书对当代中国的读者,特别是青少年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了使读者能够了解英文故事概况,进而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水平,在每章的开始部分增加了中文导读。

作者简介

乔治·奥威尔,英国著名作家。1903年出生于英属印度,1907年举家迁回英国,进入著名的伊顿公学学习。后因经济原因无力深造,被迫远走缅甸,参加帝国警察部队。终因厌倦殖民行径、痴迷写作而辞去公职,辗转回到欧洲,流亡伦敦、巴黎等地。一边深刻体验下层民众生活,一边从事文学创作,并有多部作品出版。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奥威尔为支持西班牙共和政府而参战,不幸负伤。1939年,二战爆发,他积极参加反纳粹的活动。西班牙内战与二战的苦痛经历,让他对战争与和平、极权与民主、社会关怀与人类理想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1945年,乔治·奥威尔出版了著名的小说《动物农场》。1949年,他的代表作《1984》问世,在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入选多国中学生必读书目,被翻译成62种文字,总销量超过5000万册。1950年,乔治·奥威尔因肺病去世,年仅47岁。

书籍目录

第一部/Volume One 一/One 二/Two 三/Three 四/Four 五/Five 六/Six 七/Seven 八/Eight 第二部/Volume Two 一/One 二/Two 三/Three 四/Four 五/Five 六/Six 七/Seven 八/Eight 九/Nine 十/Ten 第三部/Volume Three 一/One 二/Two 三/Three 四/Four 五/Five 六/Six

章节摘录

  温斯顿要写日记。在过去的一周里,温斯顿一直都在酝酿写日记的想法。这也是他在中午时,从所工作的真理部回到公寓的唯一原因。但此时温斯顿感到很无助,他不能确定现在是哪一年。他没法准确地回忆都发生过什么事,只管在本子上匆忙地写着昨晚所看的战争电影。温斯顿记得最清楚的是在逃难的小船上,一位母亲怀抱着孩子,伸出双臂,打算徒劳地挡住正在飞落的炸弹。  温斯顿想起上午发生在真理部的两分钟仇恨会上的一幕。那时,大厅里已经摆好了桌椅,来自真理部各个司的人员也都在这儿坐齐。温斯顿不认识他们,只对两个人面熟。一个似乎是小说司的黑发女孩,她年轻性感,腰间围着反性同盟会员的红饰带,一看就知道是对党死心塌地的信徒。温斯顿特别厌恶她,总想对她先奸后杀;另一个是奥布兰,他身材宽大,举止却温文有礼,推眼镜时的样子尤其亲切。跟普通工作人员都是外党党员不一样,奥布兰是内党党员。温斯顿没有由来地信任他。现在所有的人都面对着大电屏,看着电屏播出的人像,听着激动的女声,全都变得情绪激动、义愤填膺。他们正一起声讨党的大叛徒、大破坏者格斯坦因。那个黑发女孩甚至拿起词典砸向电屏,连奥布兰也满脸通红地大喊起来。这种痛恨格斯坦因的集体情绪电流般通过整个人群,温斯顿也随之高呼。但是,温斯顿感觉自己对这个孤单可怜的异端分子充满同情,他不确信格斯坦因是否存在,于是便将仇恨转向了坐在身后的那个黑发女孩,想象自己是正对着她发泄不满。后来,电屏出现了老大哥和党的形象,还有党的标语。全体人员又爆发出了对老大哥的歌颂和感激。温斯顿表面上同人群做的一样,但感到自己其实是反对党,反对老大哥。温斯顿无意中同与自己坐同一排的奥布兰对望了一眼。他相信奥布兰看穿了自己的心思,并且也怀着同样的心思。那一刻,温斯顿觉得自己和奥布兰已经相知相惜。温斯顿模模糊糊地知道有反对党的地下组织存在,似乎还有本被称作“那本书”的理论著作,但他对此没有深究,也无从深究。和奥布兰的对视所产生的交流,温斯顿也从没想过要延续下去。仇恨会结束,他们又各自开始了各自的工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一九八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奥威尔的作品刻画的细致入微,让人难以相信他其实并没有在那样的社会生活过,向天才的作家致敬
  •   奥威尔的想象力令人惊讶,同时又十分的精确,几乎是全方位地构建了一个集权社会的图景,在令我们震惊的同时也令人警惕集权的到来
  •   老师推荐的书目,和动物庄园一样寓意深刻,相信伟大的作家~
  •   内容不怎么吸引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