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法学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高庆 编  页数:40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证据是证明的根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本书从构建证据法学学科体系出发,对有关证据法律制度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本书系统地论述了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证据法的理论基础、证据法的基本原则、证据和证明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也包括证据的收集和保全、审查判断、举证、质证和认证;同时不仅关注立法与司法解释的最新变化,吸收国内外证据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且根据电子技术对证据的影响,设立专章阐述电子证据。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法学本科学生、研究生、教师及法律实务界人士阅读和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证据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人类社会早期的神示证据制度  第二节  大陆法系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英美法系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第二章  证据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证据法的理论基础概述  第二节  诉讼证明认识论  第三节  诉讼证明价值论第三章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证据裁判原则  第二节  真实合法原则  第三节  直接言词原则  第四节  公平诚信原则第四章  证据概述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  第二节  证据的特征  第三节  证据能力与证明力  第四节  证据的意义第五章  物证  第一节  物证的概念  第二节  物证的特征  第三节  物证的意义  第四节  物证的收集、保管以及审查判断第六章  书证  第一节  书证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书证的特征和分类第七章  证人证言  第一节  证人证言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证人的条件和权利义务  第三节  证人证言的收集和审查判断第八章  被害人的陈述  第一节  被害人陈述的概念、意义  第二节  被害人陈述的特征  第三节  被害人陈述的收集和审查判断第九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第一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意义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特征  第三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收集和审查判断第十章  当事人陈述  第一节  当事人陈述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自认  第三节  对当事人陈述的审查判断第十一章  鉴定结论  第一节  鉴定结论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鉴定的分类  第三节  心理测试鉴定第十二章  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  第一节  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特征  第三节  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内容与制作  第四节  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审查判断第十三章  视听资料  第一节  视听资料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视听资料的收集和审查判断第十四章  电子证据  第一节  电子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电子证据的特征  第三节  电子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判断第十五章  证据的学理分类  第一节  证据分类概述  第二节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第三节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第四节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第五节  本证与反证  第六节  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  第七节  主要证据与补强证据第十六章  证明的概念与对象  第一节  证明的概念  第二节  证明对象第十七章  证明责任  第一节  证明责任概述  第二节  证明责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证明责任的分配  第四节  我国的证明责任制度第十八章  证明标准  第一节  证明标准概述  第二节  国外诉讼法中的证明标准  第三节  我国诉讼法中的证明标准第十九章  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第一节  收集与保全证据概述  第二节  收集与保全证据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  各种证据的收集与保全第二十章  证据的审查判断  第一节  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审查判断证据的任务  第三节  审查判断证据的步骤和方法  第四节  审查判断证据的基本法则  第五节  死刑案件证据的审查判断第二十一章  举证、质证和认证  第一节  举证  第二节  质证  第三节  认证第二十二章  证据规则  第一节  证据规则的概念、功能  第二节  外国证据规则简介  第三节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第四节  相关证据规则  第五节  传闻证据排除规则  第六节  自白和补强证据规则第二十三章  推定和司法认知  第一节  推定  第二节  司法认知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证据法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