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电影十面体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潘若简  页数:193  
Tag标签:无  

前言

意大利电影在世界影坛和电影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其“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一直以来都是电影史研究中的重要章节,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影响并改变了日后的电影创作者看待世界的眼光和方式。意大利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电影生产大国,意大利电影在历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评选中有12部影片先后获奖,是获此荣誉最多的国家。然而我们对于意大利电影的认识往往仅仅局限于“新现实主义”、通俗喜剧或者一些电影大师:诸如安东尼奥尼、费里尼和帕索里尼等等。在对意大利电影缺乏一种更为系统而全面认识的时候,也许可以通过对以下一些当代意大利导演创作状况的勾勒去重新考量意大利电影的艺术品格及其民族心理,去重新思考“新现实主义”到底留下了怎样的遗产;与一般美学研究不同的是,本文更偏重在电影史和作者研究的脉络中带人文化研究和批评。本书第一章为“类型与作者”,按创作年代顺序介绍了以下三位导演:迪诺·里西(Dino Risi,1916-2008)、普皮·阿瓦蒂(Pupi Avati,1938一)和米歇尔·普拉西多(Michele Placido,1946一),这三位不同时期出现的导演基本上都是“类型”中的“作者”,所谓“类型”电影,即更为通俗和“常态”的商业电影,他们可能只专注于某一种类型,比如里西最擅长喜剧电影,也有可能穿梭于多种形态电影中;比如阿瓦蒂既拍恐怖片也拍历史片或情节剧;普拉西多则涉足现实或历史中的各种题材。此类导演所摄电影过于“商业”和“常态”往往容易被评论界忽视,然而喜剧片或情节剧等类型所构成的通俗电影确是意大利文化的基石所在,尤其是即兴喜剧的传统,这些导演在对现实题材的商业化处理中巧妙地完成了与观众的对话关系。二战后的意大利在“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下很快经历了“经济奇迹”(这个词在1955年之后常常被提起),美国对其“殖民”的影响越来越深,而意大利南北经济差异也逐步拉大,为了粉饰太平、安抚人心,政府和教会通过审查制度极力扼杀“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势头。

内容概要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电影生产大国,意大利电影在历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评选中有12部影片先后获奖,是获此荣誉最多的国家。提起意大利电影,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最为熟悉的莫过于新现实主义运动以及费里尼、安东尼奥尼等电影大师,然而在这条璀璨的电影长河中,还有许多并不为我们熟悉的创作者和作品,比如本书所瞄准的意大利电影老中青三代极其重要的十位导演,他们的作品风格题材各异,创作的时代背景也各不相同,他们分别从政治、历史和性别等不同的角度讲述了极具特色的意大利故事。比如罗西的调查式电影抨击了意大利政治和社会现实的黑暗,迪诺里西的喜剧透析了曾经的“黄金年代”,新一代的导演们比如马可图里奥乔达纳等人向我们提供了具有当下性的全新视角,而女性导演的代表如丽娜维特穆勒则用独特的电影形态讨论两性问题。所有这些电影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当代意大利电影的基本文化图景,为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意大利电影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口。

作者简介

潘若简,博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1999-2000年获意大利政府奖学金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进修一年。现为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类型与作者	 迪诺·里西(Dino Risi)	 普皮·阿瓦蒂(Pupi Avati)	 米歇尔·普拉西多(Michele Placido)	第二章  调查与质疑	 弗朗西斯科·罗西(Francesco Rosi)	 马可·贝洛奇奥(Marco Bellocchio)	 马可·图里奥·乔达纳(Marco Tullio Giordana) 弗朗西斯卡·康曼西尼(Francesca Comencini)	第三章  历史与身份	 塔维亚尼兄弟(Vittorio Taviani & Paolo Taviani)	 埃曼诺·奥米(Ermanno Olmi)	 丽娜·维特穆勒(Lina Wertmüller)	附录  困境中的光芒——从艺术影院透析当代意大利电影现状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于是,我们看到作为片中唯一的专业演员,安娜的扮演者Nicoletta:Braschi(意大利喜剧导演罗伯特·贝尼尼的妻子)以一种介于演员与普通人之间的状态——形象上的不修边幅,日渐憔悴与表演上的细腻和准确——在一家真正的公司和一群真正的员工间穿行。作者有意地回避过多的戏剧性,任何一个剧情上的转折都来自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事”,甚至是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电脑显示器坏了,安娜需要得到领导的批准才可以报修,她茫然地在庞大的公司里转,却被所有人回绝;一件买错了的上衣,不但没有给自己带来自信反而被领导嘲笑,随之而来的糟糕的一天,安娜只能一个人躲在厕所里哭;繁琐冗余的机关系统,刻意拒绝她的申请的上司,并不友好且狠心的男同事们,这一切都对一位需独立支撑家庭与养育孩子照顾老人的女性构成了残忍的伤害。这是在除了意大利之外,任何一个只注重效益与金钱,将一切同情与温柔统统抛弃的社会运转体系中都必然会发生的故事。安娜是一个孤独的女人。今天社会的组织形式越发把人从合作式的社团中孤立出来,阻碍了个人的社会与政治自觉。安娜的年纪与性别使她成为被淘汰者,但这在二十年前会不一样——“那时候的女性工作者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友善的,她们总是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康曼西尼这样认为。与2006年导演的新作品《我们的家》似Casa Nostra)相比,《我要工作》不论从成本到规模上都是一部小制作,但康曼西尼却拿出了意大利电影人惯有的灵巧与独创性:“我相信意大利和整个欧洲电影都无法抵抗好莱坞,我们必须停止不断地模仿他们。意大利电影产业曾经以原创的,不同于任何类型化电影的面貌蓬勃发展过。

后记

我对意大利电影的兴趣其实是在我去过这个国家之后慢慢形成的。记得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期间,意大利电影对于我只是几部经典的电影和几位高高在上的大师。《偷自行车韵人》代表我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基本认识;费里尼对我而言太过喧闹无序,安东尼奥尼又太过晦涩冷静;还有帕索里尼的疯狂也让我有些不知所措。那个时候的我,更爱那些艺术气质突出的文艺片,对意大利电影并没有特别的喜爱和认识。1999年,因为7年的学习生活加上5年的工作经历,渴望变化的我申请到意大利政府的奖学金,获得了去意大利进修一年的机会,1999年底到2000年底,我在意大利生活学习了一年,从此改变了我对意大利的认识。感谢那一年在博洛尼亚大学的生活和学习,特别是当时安东尼奥·科斯塔(Antonio Costa)教授的《意大利电影史》课程,让我对意大利电影的历史发展有了比较完整的概念和理解,曾经是片断的意大利电影和电影人逐渐连成了一条清晰的轨迹。而在意大利的生活也让我渐渐注意到了意大利电影与其历史传统、文化传承、生活方式的密切关系。意大利电影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及美学特征上,更为重要的是它以自己多样的方式纪录了意大利社会的风云变迁、人间冷暖。在这个层次上再次观看《偷自行车的人》,就会理解意大利电影从法西斯谎言体系中挣脱出来后勇于面对艰难时世的勇气与责任;在费里尼的华丽的喧闹中发现他隐藏在狂欢场景内的冷静与深沉;在安东尼奥尼手术刀一样犀利的镜头语言内感受到内里涌动的火热情感;在帕索里尼的性欲与暴力的描绘中接近对宗教、政治的思考……

编辑推荐

《意大利电影十面体》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意大利电影十面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皮掉色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