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前沿问题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清华大学  作者:郑尚元  页数:27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前沿问题》一书以具体问题的方式,将涉及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领域中的若干热点问题做了深入的阐释。本书包括:一、对劳动法宏观的认知与微观的法学解释,如对《劳动合同法》的评价,人事档案、劳动派遣、劳动合同期限、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等方面的法学分析:二、对社会保障法的理论分析,如社会保险、社会补偿、老年人权益保障、住房保障等问题的法学分析。    本书适合法学院校研究生学习,也适合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领域实务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郑尚元  1965年11月生,山西灵丘人。现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央国家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咨询专家.国家防灾减灾委员会咨询专家。
学术成果包括专著: 《劳动争议处理程

书籍目录

上编 劳动法部分 第一篇  寻找被认可的劳动法——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篇  《劳动合同法》的功能与制度价值分析——评《劳动合同法》的是与非 第三篇  我国劳务派遣秩序之管制——劳务派遣之《劳动合同法》规定与制度完善 第四篇 劳动派遣法律关系解构及其与相邻关系比较 第五篇 企业、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纠纷之法律梳理 第六篇  劳动合同签订前当事人之权利义务之法学分析——兼谈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性质 第七篇 我国劳动派遣现状与劳动者权益保护——兼谈《劳动合同法(草案)》中“劳动派遣”之立法规制 第八篇 对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的客观评价 第九篇 略论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的定位与价值取向 第十篇  匡正制度理性,发掘制度价值——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再分析 第十一篇  破产清算组能否成为诉讼主体的法学透视下编 社会法部分 第一篇  中国社会保险立法进路之分析——中国社会保险立法体例再分析 第二篇 公务员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之考量与立法进路分析 第三篇 论基本养老保险立法之疑难 第四篇 制度落差与理念重塑——海峡两岸社会法制度与理念之比较 第五篇 《犯罪受害人补偿法》之立法思考——从邱兴华案件受害人民事赔偿之“法律白条”谈起 第六篇  浅谈民事赔偿与工伤补偿之法律整合——第三人责任背景下的劳动者权利救济 ……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其一,农民①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改革与农民外出务工问题。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1978年安徽凤阳农村一个大胆之举成为我国改革的标志性事件,公认的定论是“农村大包干是新时期中国农民在农村改革中创造的家庭承包经营的主要形式。它是首先从安徽农村出现而后逐渐在全国推广开来的”②。之前,在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中,农民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劳动模式在向工人与工厂之间的劳动模式看齐,就劳动形式来看,农民与工人均是劳动者。然而,家庭承包责任制改革实现了家庭经济的回归,农民之劳动不再通过集体劳动的形式向产业劳动模式靠拢。应当说,与农民相关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改革不是用工制度改革,但是却是统配劳动制度瓦解的组成部分,从此农民之劳动与工人之劳动不再具有类比意义。之后,农民进城务工,被称之为农民工。农民工是我国劳动法上一个亟待关注的群体,然而其法理又极其脆弱。笔者以为,如果雇佣(交易)劳动成为社会个体谋生的最基本的劳动形式,那么农民从挣“工分”到自耕,再到外出“打工”的变迁是我国社会必经的历史,也必然应该在劳动法上落下深深的一笔。其二,城市就业问题与“三结合”就业政策。“改革开放前期(此处主要指1978-1982年的五年中),传统的计划性制度安排与不断产生、膨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化需求之间的体制性矛盾引发了中国城镇就业制度的初始性局部变革。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尚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就业模式依然发挥主要作用,但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弊端与当时城市就业安置需求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显著。”③应当说,当时城市就业问题已经无法在旧有的统配劳动体制下得以解决或者能够承受。另外,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两相结合促成了的“三结合”就业政策的出台。1980年8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召开全国劳动就业工作会议,提出了“三结合”就业方针,即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肯定了“三结合”的就业政策。

编辑推荐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前沿问题》:中国法学前沿·研究生教学参考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前沿问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这是本论文集,读了其中几篇,非常有启发。有几个特点我比较欣赏:一、作者观察社会很有洞察力,虽是法学理论文章,但不是脱离实际空谈理论,而是紧密结合社会现象。文章中不时有几句犀利之点评让你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敏感与敏锐;二、作者的学术研究风格是我喜欢的问题主义,是带着问题研究学术,而不是为了学术而学术,换句话说,这样的学术文章接地气,不是不着边际的空中楼阁;三、虽然只读了其中几篇,但已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知识面很广,并不局限于劳动法与社会法的范围,理论有广度才会有深度,所以作者的文章都蛮有深度;四、虽是纯学术的文章,但作者的个性与才情不经意间流露于笔端,我比较喜欢这种稍稍带点个人化特征的学术文章,阅读的时候有一种“与大师晤谈”的体验。
    最后说一点不足,就是排版的字体太小,小五号。读这种书的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几乎都是近视眼,非让近视眼读这么小的字,出版社实在不够体贴与厚道。还有一点不足是,错别字不少,虽然现在出版的书已很难找到没有错别字的书,但是这本书的错别字实在有点多,作者与校对都要负起责任。
  •   作为法学专业的教学参考书,非常不错哦^_^
  •   理论丰富,分析全面,值得拥有
  •   相当的好,我还想再看郑老师的书呢
  •   跟下订单时写的收货时间挺准的,
  •   应该是正版,还不错,四天到的
  •   观点新颖,唯错字太多
  •   教学需要,了解前沿,与时俱进
  •   这是一本论文集。比较适合研究生使用,当然本科学生当做一般读物看看也挺好。
  •   还没看不过感觉不错,,有比较深入的思考
  •   刚刚拿到了书,质量摸着不错,待开学了便仔细使用此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