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复合 编  页数:768  字数:1449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8)》由张复合主编,是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编纂的《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学术丛书的第八部——第13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会刊(2012)。其中所载83篇论文,是从第13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2012)所征集的112篇学术论文中精选出的,内容涉及近代建筑史学,近代建筑演进及变迁,近代城乡建设与发展,近代建筑类型特征,近代建筑个案考察,近代建筑保护与再利用,近代工业建筑遗产,近代建筑技术及材料,近代建筑制度及建筑师,近代建筑传媒、史料及史学家等,反映了近两年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8)》可供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人员、文物保护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建筑学等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
近代建筑史学
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25年之状况(1986-2010)
中国近代建筑保护与再利用近20年来之状况
中国近代建筑技术史研究状况及前景
近代中国建筑制图技术的嬗变
近代建筑演进及变迁
台湾近代建筑的发展与变迁研究——以苗栗聚落民居为例
台湾淡水埔顶及鼻仔头殖民建筑空间变迁研究(1628-1945)
“五脚基”洋楼:近代闽南侨乡社会的文化混杂与现代性想象
多元文化下闽南古村落番仔楼空间变迁解析——以晋江市福全历史文化名村为例
中、韩、日早期天主教堂建筑本土化的比较研究
中国近代教会建筑的文化基因重组现象研究
开埠后福州商业贸易建筑遗存的近代演进
基于文化消费的近代商业建筑历史文脉传承
中东铁路作为文化线路的价值初探
近代与现代的搭接——20世纪50年代哈尔滨的建筑现象研究
湖南大学近代建筑群的文化意义及历史启示
近代城乡建设与发展
民国江苏省会镇江规划建设考
《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初探——兼议作为知识与实践的近现代中国城市规划
抗战期间战时首都重庆的城市改造与重建
近代东北亚铁路网络的形成及其对沿线城市的影响初探——以中国南满铁路与韩国京釜铁路为例
“走西口”影响下的近代内蒙古村落研究
近代广东城镇公共空间研究——以公园为例
西学东渐下的近代武汉城市公园解读
浅析近代厦门中山公园的创出——基于《厦门中山公园计画书》之研究
近代建筑类型特征
浙南沿海碉楼的调查与研究
中东铁路站舍及附属地建筑中的中国影响
中东铁路南支线附属地及其建筑特征(1898-1907)
扎兰屯中东铁路历史建筑调查与分析
民国时期广东教省七教区教堂建筑考察
贵州近代天主教堂造型的研究
清末广西边防设施的类型
论内陆城市近代建筑与外来建筑文化传播之关系——关于长沙近代建筑调查中的思考
福州近代商业贸易建筑遗存考述
北京的救世军建筑遗存及遗迹
北京近代教会中学校园建筑探析
民国南京公营住宅
温州近代住宅建筑
近代建筑个案考察
关于京城府清国领事馆建筑的研究
奉天省谘议局建筑的前世今生
从立面表象谈吉林边务督办公署的建筑价值——结合日、韩近代建筑及近代建筑技术
上海中国银行大楼外部建筑符号的文化涵义
武汉大学校园历史建筑细部与装饰研究
武汉大智门火车站建筑研究
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天津望海楼天主教堂考察研究
济南山区中的乡村教堂——林家庄玫瑰圣母堂探析
近代建筑保护与再利用
近代工业建筑遗产
近代建筑技术及材料
近代建筑制度及建筑师
近代建筑传媒、史料及史学家
附录
ABSTRACTS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三、苗栗聚落民居发展分析 经由上述的说明,本研究选取5处典型的族群聚落作为分析案例。有关台湾民间城围聚落的分析约可分为建造缘由与年代、构成元素与聚落形成关系、构成元素与构造方法等。 1.聚落城围建造缘由与年代 清代台湾民间城围聚落的建造缘由与年代,大约可以分成下列两大类型。 (1)防止原住民侵扰。原住民道卡斯族居住于海埔地与河埔地,聚落本身亦具有竹围、门楼、瞭望台等防卫设施,即是防止当时尚有猎人头习俗的泰雅族等其他族群的侵扰。移垦入苗的客家汉人为求自保,通常一面开垦荒地,一面筑墙造屋。通霄土城、石围墙等2处属于此类型城围聚落。 (2)防止分类械斗侵扰。台湾的族群分类械斗,约起于1806年,1855年才逐渐停止。一些较无防御设施的聚落,乡绅纷纷集资兴建城围,以求自保。第一波嘉庆道光年间(1800-1830年),因防止械斗而兴建的城围有中港城(1823)、后垄城(1834),第二波咸丰年间1850年兴建的城围有房里城(1855)。这类型的城围有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先有聚落而后才有城围,城围通常围着聚落而绕。因此土城规模较大,几乎都在六七公顷以上。 日治时期台湾的民间城围聚落已失去功能,加之日本政府防范台湾居民据险作乱,因此逐渐废止城墙,并进行街道改正计划。适逢1935年苗栗大地震的机会,厉行此计划,因此台湾的都市街道由弯曲变直线,由狭窄变宽大,而失去原有风貌。 2.聚落城围构成元素与形成关系 清代台湾民间城围聚落的构成元素与聚落形成有密切关系,本文概分为两大类型:其一是先有聚落后有城围型,其二是聚落与城围同时兴建型。 就概观的构成元素而言,土城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类设施(附表3)。 (1)城围设施:原住民聚落多利用天然沟渠等栽植刺竹。客家有夯土与叠卵石,闽籍有叠土砖与叠卵石,多为就地取材。仅有中港城地震倒塌后改用由其他河川运来的叠卵石,但建筑到一半就因故停工。 (2)道路系统:原住民聚落为依天然地形发展的道路系统。客家多为有计划性的直线道路,闽籍为无计划性的有机发展。 (3)民居建筑:原住民聚落为集中点状随机均匀分布集村住宅。客家多有计划性与集体性的集村住宅,闽籍多为无计划性的有机发展的店铺住宅。 (4)圳路与供水系统:原住民聚落周边均有天然水路,客家多有计划性地开辟水路与洗衣空间,闽籍多为利用天然水路。 (5)公共设施:原住民聚落有公廨、舞场、瞭望台。客家有集会所、学堂、仓库、铳库、公馆(寄宿)、广场等。

编辑推荐

《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8)》可供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人员、文物保护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建筑学等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