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化境

出版时间:2006-12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周星 编  页数:43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民风化境:中国影视与民族文化》收集了十年来论述中国影视与中国民族文化关系的重要文章。全书分为四篇:理论篇、历史篇、探讨篇和创作篇。首先从不同侧面阐述了中国电影异族化的基本理论问题,继而对中国电影独特的民族传统作简要的溯源,然后围绕中国电影是否要“民族化”和如何创新的命题展开积极的探求。本书理论性强、观点具有代表性。

作者简介

周星,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媒体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艺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影视史论、影视文化传播与艺术批评、艺术教育理论等。近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要学术专著有:《从文学之隅到影视文化之路》、《中国影视艺术理论研究》、《美育基础》、《艺术概论》、《影视文学》、《跨世纪中国电影艺术传统史评》等。

书籍目录

中国影视美学建设刍议(总序)前言理论篇中国古典绘画与电影影像表意电影的民族风格初探(节选)电影民族化琐议“巧合”备忘录(节选)——论中国电影情节与人物关系的一种常见模式民族美学传统与世界文化背景——电影自身的文化品格华夏文化背景下的观影心理描述(节选)“气韵生动”与电影剧作(节选)戏曲影片的造型风格历史篇“影戏”理论历史溯源中国电影美学的再认识(节选)——评《影戏剧本作法》《影戏学》研究(节选)无声的存在郑正秋与中国三大电影中心体系中国早期电影的叙事模式(节选)探讨篇关于“民族化《电影美学随想纪要》之六电影民族化论辩(节选)——评《(电影美学随想纪要>之六》“异中有同”辩艺术个性与审美主潮(节选)——水华电影创作四题赋电影艺术以民族诗情——论水华电影创作的特色民族意韵与现代构思的精品——漫谈《黄河的故事》创作篇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节选)《油麻菜籽》——女性电影折射的儒文化光晕爱国主义与民族化(节选)初论地域特色、民族化和走向世界的关系“荧屏连着我和你”的新境界——兼谈“气韵生动思想深度、民族化与戏剧性(节选)——从电视剧《四世同堂》获得的几点启示

章节摘录

版权页:这种“恩怨+巧合”的人物关系在《再生之地》中又被推向极端,而暴露的缺陷也更加明显。这个改造日本战犯的题材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但该片却处理成一个悲欢离合的传奇故事。成志伟同志对此批评道:“潘云的女儿被日寇屠杀,他收养的正是刽子手佐藤的女儿,现在佐藤又在潘云管理之下,这种安排未免太巧了,可谓‘求巧反失其真’;潘云与佐藤的关系骤然由改造者与被改造者的关系,变成了有子女纠葛的亲属关系,实际上使两人关系中的政治意义降低了,反而使党的政策的巨大作用被亲属、人情之类狭隘的个人感情冲淡了,可谓‘求巧反失其真’。”这个批评切中要害。之所以产生如此的失误,推究编导的创作初衷,无疑想借助人物关系巧合的“捷径”来引起感化与煽情,殊不知对改造日本战犯这项艰巨工作来说,突出“以德报怨”的私人因素是无法令观众信服的,也削弱了“中日不再战”主题的政治内涵。在另一部影片《海望》(1981)中亦出现了同样的失误,该片主角是台湾蒋军王牌飞行员白云飞,多次驾机轰炸大陆,被击落生俘,受到我军何部长与军医林琪夫妇的善待。他俩的爱女恰在轰炸中丧生,却不计个人恩怨以民族大义为重,白云飞受此感召,终于悔悟。这类故事虽然编织得相当圆满,并易造成廉价的煽情效果,但使日本战犯、蒋军战俘“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过程拘泥于个人恩怨的狭小范围,根本经不起推敲。须知,在“巧合”的沙滩上难以承载生活真实与历史真实的重负,创作者对此不可不察。

编辑推荐

《民风化境:中国影视与民族文化》是中国影视美学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民风化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