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北师大

出版时间:2002-08-01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锡庆 编  页数:50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我国现代意义的大学肇始于晚清,其中,由中央政府下令正式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当是1898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戊戌政变后,京师大学堂作为维新变法的举措之一,虽属硕果仅存,但是考试取八股,课程习经义,基本上仍是旧学校的延续。后因庚子之役,京师大学堂撤销,也并无毕业生。1902年,张百熙受命重建京师大学堂,他强调“办理学堂,首重师范”,故创设师范馆,率先开学。师范馆是京师大学堂的核心办学机构,也是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起点、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翌年,师范馆改称优级师范科。1908年,复脱离京师大学堂,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也由是开始,中国建立起了独立而完备的现代师范教育系统,并对其后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1908年学部大臣张之洞在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的开学典礼上发布训辞说:“师范教育,是为一切教育发源处,而京师优级师范,为全国教育之标准。故京师师范,若众星之拱北斗。”京师优级师范学堂不辱使命,经受世纪的风云,终使京师大学堂师范馆这株现代教育的嫩苗,长成了今天中国高等教育的一棵参天大树--北京师范大学。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任重道远。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悠久,校史资源十分丰富。  经四年的努力,当年确定列入百年校庆丛书目录的上述图书,除了两种因各种原因一时不能出版外,其他9种(后经领导批准增加一种),现在终于在百年校庆前夕如期出版。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书籍目录

题辞怀念袁师父亲李蒸与北师大我是北师大一名老学生我与北师大我与北师大又回到了那火红的青春年代回忆师大生活二三事由百年校庆纪念章想到的北师大促使我走上革命道路母校恩情,永志不忘韵律讲坛逾七旬金声玉振扬四海——访师大校友、著名音乐家老志诚先生勤奋耕耘,乐教不悔难忘母校培育恩——艰辛的大学生活回忆我生来就是当老师的--访数学教育家钟善基先生--从兰州到北平的复员路上我和北京师范大学深深怀念我的老师们深深母校情祝贺北师大百年华诞我去台湾推行国语金色十年读书生涯忆往“科学需要毕生的奉献”——永远怀念父亲汪堃仁最难忘怀傅种荪先生理想与奋斗之路我与恩师汪堃仁先生北京师范大学百年纪念私记我爱北师大人我和中国文学史我们的先生--记量子化学家刘若庄先生在相互关心和支持中成长锻炼回忆解放前夕的几件事难忘的岁月,难忘的师长悠悠五十载深深师生情——百年校庆之际缅怀恩师白寿彝院系调整使我走进北师大难忘青春难忘师大--姜玮筠学长访谈日记三则母校四年,终身难忘——回忆师大四年的火热生活解放初期的北师大中文系科文厅的变迁五十年代初的校园山高水阔师友情——母校回忆二三事京华旧事怀念我们的老师张禾瑞先生外事工作片断“苏进研”情结淡淡墨痕诉衷情——记我在北师大的译书编书与写书我与北师大的缘分一场难忘的足球夺冠战灿烂的笑容……

章节摘录

  在“左翼剧联”的指示下,我和崔嵬、周小舟等同志成立了一个剧团,我记得叫“新兴剧团”。我们同台演出过“婴儿杀害”(由日文翻译过来的),“SOS”等剧目,我在剧中扮演女主角。我们的剧团经常深入到社会,为各界人士演出。我们也曾到北大、清华等院校演出过,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正当全国民众抗日救国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蒋介石却对抗日步力量加紧进行镇压,国民党政府声言:“侈谈抗日者杀无赦”。就连著名将领冯玉祥写的《怎样纪念“九一八”》文章中凡是写到抗日二字时,都要用××代替(当然,冯先生的这种写法也是对蒋介石卖国政府的讽刺)。  蒋介石的这种镇压行径,只能激起全国人民对卖国政府的仇恨和增强抗日救国的决心。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经常出去贴标语,让机灵的妹妹张洁珣放哨,与弟弟张骐(杜文敏),张骁(张文松)到没人走动的胡同里,把一张张的抗日爱国标语贴到电线杆上,或显眼的墙壁上,并用带在身上的粉笔在墙上写“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标语。1933年国内局势骤然变化,日本关东军又侵占了热河全境。5月31日国民党卖国政府与日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被激愤的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在张家口成立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冯玉祥任总司令,方振武为前敌总司令,吉鸿昌(共产党员)为前敌总指挥,开赴前线,奋勇作战,一举收复多伦等四县。后来由于遭到国民党部,队与日寇的夹击而失败了。姑姑张秀岩负责接应从张北撤退下来的同志;而我负责掩护姑姑。在城北,我从同学那里借来一所无人住的房子供姑姑使用。一天,我去送饭时,看门老头说:“有一个胖女人带着人找张秀岩,没有找到她,把房子搜查了一番就走了。”我感到情况万分紧急,赶忙找到梁以俅。我俩分别到金鱼胡同东西两出口等着,看到张秀岩后一把拉住她,告诉她这里有情况!于是她连夜去了天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与北师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