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钿儒学讲义/京师大讲堂 精神瑰宝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周桂钿  页数:204  
Tag标签:无  

前言

  一、我与王充有缘  我的学术历程是从研究王充哲学思想开始的。  1961年8月,我初中毕业的时候,到玉田镇大生春百货店的售书柜台那里买了一本只有81页的小册子——《王充——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者和启蒙思想家》,这是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曾任苏联驻华大使阿·彼得洛夫著、李时译的学术专著。现在想不起来那时为什么买这本书,也根本不知道内容是什么,更不知道这么一个农村小书店怎么会卖这一类学术著作。没想到,这本书居然与我未来的研究历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1964年,我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将许多存书留在老家,有的送给一些同学,将这一本著作带到了北京。到北京以后,我又买了一些书,如陈伯达的《人民公敌蒋介石》《中国古代散文选》等,在“文化大革命”中一本本都不见了。后来我到河北邯郸下乡插队,任中学和大学教师,又散失了一部分。十年动乱,走南闯北,奇怪的是,就是这一本书一直保留到现在,它伴随我经历了四十多个春秋!  20世纪70年代,全国掀起批儒评法运动。书店除了红宝书,又增加了一些中国历史上被认为是法家的著作。我当时花了不到两元钱买到两本书:《论衡》和《荀子》。当时,荀子和王充都被定为法家代表人物。时间多而书少,我就细读这两本书,逐渐地对王充的《论衡》产生了兴趣。读了几年,自然有一些体会,在辅导全县中学教师学习儒法斗争时,还可以讲一些自己的看法。王充被封为“法家”,主要由于《论衡》中有《问孔》《刺孟》两篇,被认为是向儒家的大圣人与亚圣公开挑战。而韩非是最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论衡》在《问孔》《刺孟》两篇之间,还插入一篇《非韩》,许多研究儒法斗争的人却视而不见。我通读《论衡》还发现,王充对孔子相当推崇,问孔,不是反对孔子,而是反对汉儒将孔子神化。后来,我考上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就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王充反孔吗?》这篇文章的观点在我考上研究生之前就已经形成。  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上本科,学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一定的理论思维训练。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利用停课时间通读了《资治通鉴》,了解历史,同时学习了古汉语,再加上批儒评法时期对“法家”著作的阅读,恢复高考以后,我考研究生就选择了中国哲学史专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刚上一个学期,导师就要求大家确定研究方向。我决定研究《论衡》,导师是钟肇鹏先生。

内容概要

  古诗有三千多篇,孔子选择了三百五篇,分为《国风》《小雅》《大雅》《颂》,这就是《诗》即《诗经》。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论语·为政》)孔子晚年对《周易》特别感兴趣。他读《周易》,由于反复翻阅,联编竹简的绳子多次断开,所谓“韦编三绝”。《论语·述而》有类似记载。这完全可以确定孔子与《周易》的密切关系。

作者简介

  周桂钿,福建长乐市人,1943年出生。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两届哲学系主任(1994~2000),历史学院兼职教授(2006-2008),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客座教授(2002-2003)。现任(2009)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儒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出版学术著作《董学探微》《虚实之辨》《秦汉思想史》《中国传统哲学》《十五堂哲学课》《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等二十多种,发表论文四百多篇,曾多次获教育部和北京市的学术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儒、儒家、儒学、儒教第二章  经典(一)第一节  五经第二节  《周易》经传第三节  今古文《尚书》第四节  《诗经》第五节  三礼第六节  《春秋》及其三传第三章  经典(二)第七节  《论语》第八节  《孟子》一、先说训诂二、再说思想第九节  《大学》第十节  《中庸》第十一节  《孝经》第十二节  《尔雅》第四章  孔子、孟子、荀子第一节  孔子一、十五志于学二、三十而立三、四十而不惑四、五十而知天命五、六十而耳顺六、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孔子的历史地位八、孔子的贡献九、孔子的影响第二节  孟子的生平和思想第三节  荀子的生平与思想第五章  董仲舒第一节  政治哲学的核心——大一统论一、大一统观念二、大一统理论的确立三、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与思维方式四、天子是大一统政治的核心第二节  政治哲学的理论形式——天人感应论第三节  政治哲学的意识形态——独尊儒术第四节  政治哲学的基础——政治经济学一、百乱之源二、调均三、调均的意义第五节  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性未善论第六节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第六章  朱熹第一节  理气关系第二节  知行观第三节  读书心得第四节  理欲观第七章  批判儒学以后的反思第一节  儒学妨碍经济发展吗第二节  儒学妨碍科技进步吗第三节  儒学违背社会文明吗第四节  儒学是否过时了第八章  儒学与中国现代政治第一节  儒学不是一阵风第二节  儒学就像一江水第三节  儒学滋润政治神经第九章  儒学与社会主义文化第一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理应包含儒家文化第二节  儒家文化已经融入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之中第十章  儒家民本观第一节  民本传统一、民为邦本二、民与天齐三、民为神主四、民贵君轻五、立君为民六、吏为民役七、强国利民第二节  民本三大特点一、倾听群众意见二、以善为主,不轻信多数三、通过协商,照顾少数利益第三节  民本观念与民主制度第十一章  儒家等级观第一节  社会等级是普遍现象第二节  中国社会等级处于变动之中第三节  儒家社会等级观一、儒家认为等级差别是社会所必需二、儒家认为等级分配才是合理的三、儒家认为在贫富之间必须调均四、儒家反对政府官员与民争利五、调均的原则是礼义,礼义的目标是和谐六、独立人格的平等精神七、大同理想八、和而不同第四节  简议平等观第十二章  儒学与和谐社会第一节  经济上的调均思想第二节  政治上的仁义原则第三节  精神上的和谐观念一、自强不息二、修养心性三、辩证思维第十三章  儒学现代化第一节  什么是现代化第二节  儒学已经现代化第三节  儒学需要继续现代化一、要改变观念二、要研究实际问题第四节  儒家重要遗址第五节  关于孔子标准像附录:标准与谎言

章节摘录

  古诗有三千多篇,孔子选择了三百五篇,分为《国风》《小雅》《大雅》《颂》,这就是《诗》即《诗经》。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论语·为政》)孔子晚年对《周易》特别感兴趣。他读《周易》,由于反复翻阅,联编竹简的绳子多次断开,所谓“韦编三绝”。《论语·述而》有类似记载。这完全可以确定孔子与《周易》的密切关系。曾有人企图篡改这一事实,后来出土文物也发现孔子与弟子讨论《周易》的记载。流传本与地下文物可以互证,这应该是定论了。于是,《史记》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日:‘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这都是可信的。那么,《易大传》或称“十大传”是孔子的创作。这个传统的说法也应该是可信的。过去疑古时代,否定这一事实,根据是不足的。孔子对此前文化的整理,是有大贡献的,是集先圣之大成,故孔庙的主殿称为《大成殿》。他根据鲁国的史记“作《春秋》”,上自鲁隐公,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共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历史,将自己的政治见解贯穿在其中。孔子告诉弟子:“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作为最早的民间教师,将贵族文化(主要是礼)传播到民间,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传统,为中华文化的普及开了先例。这是一大创举,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齐、战、疾。”这里讲“诗书礼乐”是学习课程,“文、行、忠、信”是品德教育,“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是思维方法的训练。慎重处理的事有三项:一是斋戒;二是战争;三是疾病。孔子的教育是成功的,经验是丰富的,理论是深刻的。他的启发式教学,至今还是很有意义的。有的人认为“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回答:“夫子修道以俟天下,来者不止,是以杂也……大者之旁,无所不容。”(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这说明儒家“有教无类”。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周桂钿儒学讲义/京师大讲堂 精神瑰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