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转型论

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一川  页数:23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艺转型论:全球化与世纪之交文艺变迁》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文化全球化与90年代文艺转型”的结项成果之一,同时还受到北京师范大学985科研项目和长江学者科研基金项目资助,特此向教育部社科司和人事司领导、北京师范大学校领导和文学院领导致谢。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老师童庆炳先生,他在上述项目的申报、实施和结项过程中都始终给予了萤点关怀和热情指点,令我铭记在心

书籍目录

导论:全球化?当前文艺转型
第一编 全球化境遇中的文艺
 第一章 当前文学的全球民族性问题
 第二章 “全球性”境遇中的中国文学
第二编 全球化时代的文艺转型
 第三章 中国现代文学的杂体互渗时段
 第四章 与影视共舞的20世纪90年代文学
 第五章 走向文化的多元化生
第三编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艺景观
 第六章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视觉流
 第七章 从情感主义到后情感主义
 第八章 能指盛宴年代的汉语文学
 第九章 当代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学
 第十章 网络时代文学:什么是不能少的
 第十一章 皇风帝雨吹野史
第四编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艺文本
 第十二章 生死游戏仪式的复原
 第十三章 历史症候的人类学诊治
 第十四章 乡愁如流水
第五编 全球性语境中的诗学
 第十五章 通向中国现代性诗学
 第十六章 中国诗学现代2刍议
 第十七章 从古典诗学中活移
 第十八章 批评的理论化
 第十九章 现代性体验与文学现代性分期
第六编 中国全球化理论溯源
 第二十章 中国的“全球化”理论
 第?十一章 “望月”与回到全球性的地面
 第二十二章 想象的东西
 第二十三章 断零体验、乡愁与现代中国的身份认同
 第二十四章 大众媒介与审美现代性的生成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三章中国现代文学的杂体互渗时段  ——20世纪90年代文学状况一瞥  逝去不久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状况如何,本是见仁见智的事,从90年代初至今曾陆续有过种种观察。但我这里不打算对此作专门梳理,而只想集中描述我个人的一点新近探讨。从19世纪末发端而至今尚未完结的中国现代文学,好比由若干短时段组成的一个长时段,而20世纪90年代文学则只是其中的一个短时段①。这个文学短时段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杂体互渗。杂体,指这个时段特有的不同文化形态(包括审美趣味、艺术体式和文学形式等)的多体并存状态;互渗,指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或汇合状态。杂体互渗就是多种不同文化形态既并存又互渗的状态。这种杂体互渗状态在20世纪90年代文学中有多种表现方式,原可以从不同视角加以把握,而这里只是尝试从文学地位、文学文体、文学形象和文学理论等不同侧面作初步的简略描述,依次分析电化文学、跨体文学、以小为正和文化论转向,并作简要讨论。  一、电化文学  杂体互渗的一个突出标志是电化文学的出现。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不得不面对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电影和电视等综合艺术的强有力冲击。所谓"电化文学",正是我试用的一个新词,想用来描述90年代文学被电影和电视等电子媒介所影响或改变的新状况。  在90年代,中国文学面对着三种因素制约:物欲满足、文化认同和影视夹击。中国人在经历漫长探索并付出沉重代价后认识到,对于民族国家主权的体验不能只是依附于斗争情状或"斗争哲学",而应当奠基于物质欲求的满足,即实现物质生产的发达和生活物品及财富的富足,于是,在经济上学习、借鉴和借助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等,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成了中国人生存方式的一个基本目标;同时,物欲满足又不能与文化认同相脱离:中国也需要在文化上"走向世界"--继续从事未完成的"全球性"文化启蒙和在这种语境中对中国独特传统的创造性认同,这要求既师法西方经验更要在西方面前重塑中国文化的新形象。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艺转型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王一川的书,是很有解释力的文化理论和文艺批评,值得细读。
  •   书名挺好,内容杂乱无章,而且多处错漏,是作者的一个败笔。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