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出版时间:2006-10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作者:温海昌  页数:451  

内容概要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承接我校2002年出版的《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的实践与探索》,由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广大教职工“试点”中期评估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的150余篇论文及近4届“河南省远程开放教育研究会”理论研讨会近400篇获奖论文中精选的61篇论文汇编而成。这些论文从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个案分析等方面,对远程开放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和论证,对未来远程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本论文集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内容集中在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所涉及的问题。如远程教育发展、教与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学习支持服务等,尤其是在远程教育教与学的模式研究方面,精选了29篇论文,从教学实践的不同角度阐述了作者的研究成果,其中不少成果已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推广和应用。二是研究主体是教学一线教师。

书籍目录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现代远程教育(代序)发展战略与办学特色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构建发展远程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国际视野中的现代远程教育本土化进程及其发展对策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现代化与创新人才培养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谈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定位构建和谐共生的远程教育生态环境论电大办学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远程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结果分析教与学模式“两导两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探索基于建构主义的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模式探究郑州电大“一主三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模型洛阳电大“组合式课程教学模式”的架构与实践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与实践讦吕电大远程升放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与买践P to P教学模式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两导两学”教学模式在《国家赔偿法》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远程开放教育《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导学+助学+促学”教学模式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适应新模式当好引导者和辅导者洛阳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与实践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与实践论以课程为单元的教学组织形式优化电大开放教育学习系统的探讨远程开放环境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探索影响网络教育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关于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法的思考导师制是实现开放教育个别化学习的重要途径关于远程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考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型学习及其策略分析谈开放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的培养坚持远程开放教育理念搞好市级电大小班教学营造真实情境塑造时代新人开放教育文科类毕业论文评价模式的构建开放教育文科类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对开放教育集中实践环节中“社会调查”的教学探索电大开放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的思考对远程开放教育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教学管理模式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构建浅谈电大教学计划的改革……学习支持服务与教学资源建设后记

章节摘录

  A.开展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学习本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情境创设,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人与人的协作关系都是随时空转换而不断变化的。因此,在网络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网络的反馈及时,管理方便,省时省力等优良特性,对整个教学过程做跟踪监控、检测、指导。形成评价也叫过程评价,就是关注教学活动中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应变能力甚至情感、家庭情况等,从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相应给出建议和补救方案。此外为了使网络教学更有针对性、预见性,还需对学习者进行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也称置前评价,被安排在教学设计前,是制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学习策略的依据。依据置前评价的结果,学习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学习。  B.以自我评价为主,结合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学习者每一次实现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改造与重组,也就是完成了一次自我的肯定、否定、再否定的辩证评价过程。这种自我评价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个性化的培养,使学习者由评价客体成为评价主体,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增强了学习者的评价能力。网络教学强化了学习的自主性,为自我评价提供了强大的“硬件平台”,如集成化的学习环境,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等,使学习者和学习结果之间有了更直接的联系。当然,我们也不应忽略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的作用。教师评价为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了一种引导,而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协商、评价,可能引起各种层次和类型的文化碰撞,价值观的碰撞以及思维的碰撞,这有助于他们在认知层次上达到协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将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以使评价更科学、更合理、更客观。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