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评传

出版时间:2005-5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徐兴无  页数:544  字数:44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刘向是西汉著名的通儒、文献目录学家、文不家、史学家和耿直忠诚的社稷之臣。他和他的儿子刘歆等人总结了先秦以来的文献和思想学术,建构了新的文化信仰和学术谱系。他们都本着儒家的政治与道德理想,努力批判并试图改变汉朝的政治制度,也因此遭遇了失意、痛苦甚至是变态的人生。本书采用细绎历史的方法,考察了刘向父子的政治背景、学术背景,揭开了许多被人忽视和误解的事实,努力描绘出他们的历史面目,阐明其思想学术成就以及对中国古代学术的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徐兴无    1964年7月生,江苏扬州人,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993年于南京大学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曾经讲授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专题研究、先秦诸子研究、经学讨论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资助项目“文件谶纬文献与战国秦汉间以儒学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更生——汉武帝以后的局势 一、刘向诞生的时代 二、王霸之争 三、社稷之臣第二章 《楚元王传》——刘向的家世 一、楚元王与西汉帝国 二、历史的魔魇:诸侯王的消亡与封建制的再度确立 三、楚元王家庭的新生第三章 金马王——刘向在宣帝朝 一、郎官制度的变局与刘向的政治命运 二、金马门待诏时期:刘向思想的雏形第四章 石渠阁——刘向歆父子与汉代经学 一、石渠阁会议 二、石渠会议之后新立的学官 三、石渠会议以后的经学变局 国、郎官经学对东汉经学的影响第五章 疾谗——刘向在元帝朝 一、宣帝的阴影 二、出任宗正 三、上变事 四、上封事 五、废居十年 六、上疏讼陈汤第六章 刘向与醇儒——刘向思想的时代特征 一、刘向的复出与刘歆的出仕 二、刘向与醇儒的分歧第七章 郊议与庙议——刘向歆父子的礼制思想 一、郊议与庙议 二、刘向的礼制思想 三、刘歆对郊议和庙议的总结与完善第八章 校书(一)——刘向歆父子的校雠学第九章 校书(二)——刘向歆父子的学术史观第十章 五行与三统——刘向歆父子的律历学与天道观第十一章 《列女传》、《新序》、《说苑》及其他——刘向的伦教观与史学第十二章 国师——刘歆与王葬附录引用书目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三、社稷之臣  霍光毕竟出身于武帝的私臣,他所理解的臣道仅是奴才对主子负责而不是对国家社稷尽忠,他所理解的臣僚之间的关系仅仅是利害而不是道义,因此史家也认为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这里当然包括对他用联姻的手段组织权力集团的批评。上官氏的事件正说明了私利联盟的脆弱。霍光的女儿似乎特别多,他喜欢用联姻的方式组织他的权力网络,就在他还想用女儿们再作两笔政治买卖时,却遭到了拒绝。  其一是青州刺史隽不疑,他因破获齐孝王孙刘泽勾结燕王旦谋反之事而被拔为京兆尹,由于他治《春秋》,因此,当一位民间无赖诣阙自称是流亡多年的卫太子而引起京师混乱之际,隽不疑毫不迟疑地将他捕获,并对犹豫的官吏们说,依据《春秋》大义,即便是国君之子,违命出奔,就应当治罪。霍光对他很是敬佩,便提出嫁女的要求。隽不疑固辞不从。另一位便是刘德。他的妻子亡故,霍光想与他结亲,刘德受道家“知足”智慧的启示,回避了霍光的要求。这给他带来了麻烦。元凤元年(前80)上官氏事败之后,上官父子被杀,盖长公主和燕王旦自裁。刘德由宗正丞迁为宗正,参与审理此案。盖长公主的孙子拦住刘德申诉长公主的案情,尽管刘德一再指责长公主罪有应得,但一位能揣摩霍光心思的侍御史却诬告刘德接受长公主家属的申诉,诽谤朝廷的司法,将刘德免为庶人。刘德仍按道家的进退之方,隐居山乡。其实霍光对刘德拒婚之事并无怨恨,所以当他闻知此事后,立即上奏天子,让刘德赴任青州刺史。任职一年多后,调回京师复任宗正(《百官公卿表》载此事在元凤三年)。此后的事件便证明,刘德的拒婚是明智之举。就在宣帝亲政,着手铲除霍氏家族时,刘德却由关内侯晋封为阳城侯。而金日碑的儿子金赏,只得上书去妻,以免株连(《金日碑传》)。  隽不疑与刘德拒婚之事,引起过后世史家的注意。南宋王桥《野客丛书》中列有“隽不疑刘德皆不妻霍光女”的条目。他发觉这两人恰巧都做过青州刺史。但他并没有认识到:这两个人的选择,决非仅仅出于对个人祸福安危的考虑,还说明他们都拒绝成为权贵们的私臣,都具备社稷之臣的自觉。何为社稷之臣?《礼记·檀弓下》记载流亡在外的卫献公复国之时,打算赏赐随从。太史柳庄对他说:“如皆守社稷,则孰执羁?而从?如皆从,则孰守社稷?君反其国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献公听从了他的建议。当柳庄病故时,正在祭祖的卫献公“再拜请于尸日:‘有臣柳庄也者,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闻之死,请往。’不释服而往。”《史记·汲黯传》记载汲黯在朝堂上面折武帝,使武帝色变而罢朝。面对群臣的责备,汲黯说:“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后来武帝也承认:“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刘德身上的社稷之臣的精神,同样被刘更生所禀承,他的一生在政治上恰恰扮演了一个怫劝不倦的谏臣角色,而他的劝谏又与社稷存亡息息相关。明末复社领袖张溥有着强烈的兴亡感慨,在他编定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刘子政集题辞》中,将刘向与屈原相比,凸显他们作为社稷之臣的意义。  太史公《屈原传》云:“原死后,楚日以削,竟为秦灭。”孟坚亦云:“子政卒后十三岁,王氏代汉。”此两人系社稷轻重为何如哉?  从刘德拒婚这件事,我们还可以推知:元凤二年(前79),刘更生应当诞生于刘德青州刺史任上,他的母亲应当是刘德的继室或是侧室。我们更可以推知:在这社稷多事之秋,时运蹇屯之际,他给儿子命名为“更生”,也可能是随俗择吉,也可能是引经据典,但更可能是一个社稷之臣的期望与寄托。P16-18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刘向评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