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岁月

出版时间:2007-8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英)乔治·奥威尔  页数:304  字数:217000  译者:李锋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部生动真实、引人回味的小说讲述了一帮英国人的故事。在大英殖民统治日薄西山之际的缅甸,他们相聚在欧洲人俱乐部,整日饮酒,以排遣内心那无法言说的寂寞。其中有一位约翰·弗洛里,他内心柔弱,深知英国统治毫无意义可言,可又缺乏足够的坚毅,不敢为自己的印度朋友维拉斯瓦米医生争取进入白人俱乐部的资格。而没有会员资格以及由此带来的声誉保护自己,医生所拥有的一切,将会毁于一名地方治安官无耻捏造的诽谤之辞。    弗洛里无意中爱上一个新来的英国女孩儿,令事态更趋复杂。他必须有勇气作出正确的举动,不止为了朋友,也为了自己的良心。

作者简介

威尔原名埃里克阿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1903年生于印度。 1907年他举家迁回到英格兰。1917年,他进入伊顿公学。1921年后来到缅甸加入Indianimperial Police,1928年辞职。随后的日子里他贫病交加,此间他当过教师、书店店员,直到1940年,他成为New English Weekly 的小说评论员,他才有了稳定的收入养家糊口。1936年间,他访问了兰开夏郡和约克郡,1936年底,他来到西班牙参加西班牙内战,其间他受伤。二战期间(1940-1943),他为BBS Eastern Service工作,并在此间写了大量政治和文学评论。1945年起他成为Observer的战地记者和Machester Evening News的固定撰稿人。 1945年,他出版了《动物农场》,1949年出版了《1984》。奥威尔患有肺结核,于1950年死去。

书籍目录

译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

章节摘录

  “要证明这个可太难了,”巴森提出异议,“医生对欧洲人忠心耿耿, 谁要是说他们什么坏话,他马上翻脸。他们很清楚,不是吗?” “可笑,可笑,”吴波金泰然说道,“没有欧洲人去管什么证据。如果 一个人长着张黑皮肤的脸,那么怀疑本身便是证据。几封匿名信就能创造奇 迹。只要坚持就行,指控、指控、不停地指控——一这就是对付欧洲人的方 法。一封接一封的匿名信,轮流发给每个欧洲人。然后他们的疑心就会被完 全激发起来——,’吴波金把一只粗短的胳膊从身后抽出来,用拇指和中指 打了个响指。他又补充道:“咱们就以《缅甸爱国报》的这篇文章开始。欧 洲人看了肯定气得发疯。那么下一步就是让他们相信文章是出自医生之手。 ” “这很难办,因为他在欧洲人当中有朋友。他们不管谁病了都去找他。 今年冬天他刚治好了麦克格雷格先生的肠胃气胀。我想他们都觉得他是个很 聪明的医生。” “柯巴森,你对欧洲人的心理了解得太少了!如果欧洲人去找维拉斯瓦 米,那仅仅是因为凯奥克他达没有别的医生。没有哪个欧洲人会信任一个黑 皮肤的人的,绝对没有,有关匿名信,只要多发就行了,而我要让他很快就 众叛亲离。” “有个弗洛里先生,就是那个木材商,”巴森说道(他发成了“波里先 生”),“他跟医生关系很亲密。我看见他只要人在凯奥克他达,每天早晨 都会去他家。有两回他居然还请医生一起吃饭。” “啊,你总算说到点子上了。假如弗洛里是他的朋友,那确实对我们妨 害很大。一个印度人有了欧洲朋友,你就没法搞垮他。因为他由此拥有了— —他们爱用的是什么词来着?——声誉。但只要一有麻烦,弗洛里会马上抛 弃他这个朋友的。这些人对一名土著根本不会有什么忠诚的。除此之外,我 正好还知道,弗洛里是个胆小鬼。我可以对付他。你的任务嘛,柯巴森,就 是盯住麦克格雷格先生的一举一动。他最近给专员写信了吗?我的意思是密 信。” “他两天前写过一封,可我们用蒸汽拆封后,发现没什么重要内容。” “那好,我们会让他有东西可写的。一旦他开始怀疑医生了,就该是搞 我提过的那事儿的时候了。于是我们就可以——麦克格雷格先生怎么说的来 着?啊,对了,‘一箭双雕’。应该是一整群雕——哈哈!” 吴波金的笑声很恶心,简直是在从他肚子里冒泡的声音,就好像要准备 咳嗽似的,可同时又快乐得像个孩子。他没再提“那事儿”,因为这实在绝 密,就是在阳台上也不能谈。巴森见会面已结束,便起身鞠了个九十度的躬 ,活像个折尺。 “先生还有别的需要做的吗?” “一定要保证麦克格雷格先生拿到一份《缅甸爱国报》。你最好告诉拉 佩,叫他来一场腹泻,别去办公室了。我还需要他写匿名信呢。暂时就这些 事了。” “那我可以走了吗,先生?” “愿神与你同行,”吴波金心不在焉地说道,随即又开始喊巴泰克。他 绝不浪费一点时间。应付其他来客也没花多少时间,包括那个村姑,他端详 了端详她的脸,然后说不认识她,一分钱没给便打发走了。现在该吃早饭了 ,每天这个时候,他的肚子就按点儿开始饿得发疼。他急切地喊: “巴泰克!嗨,巴泰克!金金!我的早餐!快点儿,我快饿死了。” 客厅的帘子后面,一张桌子已经摆好,上面放着一大碗米饭,还有十几 个盘子,分别盛着咖喱、虾干和切好的青芒果。吴波金摇摇晃晃地走到桌前 ,咕哝了一声坐将下来,马上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他的老婆玛金站在身后 服侍他。她是个瘦瘦的女人,今年五十四岁,样子和善,长着一张淡褐色、 很像猿猴的脸。吴波金只顾自己吃饭,也没留意她在身后。他用油腻的手指 快速地把饭塞进嘴巴里,碗底儿都快贴着鼻子了。他每次吃饭都速度奇快、 情绪饱满,吃的也极多。与其说是吃饭,还不如说是一种作乐,纵情于咖喱 和米饭之中。吃完饭后,他就坐回去,打上几个饱嗝,喊玛金给自己拿来一 支青色的缅甸卷烟。他从不抽英国烟,说它们不够味儿。 很快,在巴泰克的帮助下,吴波金穿上了制服,并且在客厅的长镜子前 面洋洋自得地端详了一会儿自己。这是一间木头墙的屋子,有两根柱子支撑 着顶梁,依稀仍可看出是柚木的树干,尽管吴波金用了镶边的木板和椅子、 皇室人物的石版画以及一个灭火器,把屋子布置成“英国式样”,跟所有的 缅甸房间一样,屋里还是又黑又邋遢。地板上铺着竹席,席子上溅满了酸橙 汁和槟榔汁。 P8-10

媒体关注与评论

  小说《缅甸岁月》侧记 徐迅雷  不知道为什么,至今不见翻译出版奥威尔的文集。所以只好陆续地零星购买散装的奥威尔了。新近买到的是小说《缅甸岁月》,它来自奥威尔到缅甸当5年警察的经历。  《缅甸岁月》是奥威尔的首部小说,就是那种“矛盾感”、“孤独感”的产物。作为殖民地,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的英属印度地区(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以其异域的景致情调、与西方迥然不同的文化习俗,提供了创作的理想背景。在《缅甸岁月》里,奥威尔讲述了一帮英国人的故事。“在大英殖民统治日薄西山之际的缅甸,他们相聚在欧洲人俱乐部,整日饮酒,以排遣内心那无法言说的寂寞”。《缅甸岁月》的故事有两条主线:一是主人公弗洛里同伊丽莎白的感情纠葛;二是缅甸治安官吴波金与印度医生维拉斯瓦米为争夺进入欧洲人俱乐部的席位而展开的明争暗斗,最后两条线索合二为一。小说的故事既重要又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核心思想—孤独与救赎,那恰是欧洲人身在“第二祖国”的生存状态和作者的思想状态。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英国与缅甸民族关系最为糟糕的时期,奥威尔也就亲历了诸多的民族隔阂、冲突、甚至杀戮,看见了双方难以摆脱的精神苦痛。奥威尔自认是大英帝国殖民机器上的一个零件,感受到内心的“我必须为之赎罪的庞大重负”,于是通过文学创作的方式,来获取内心的安宁和平静。  人类文明的进步早已是浩浩荡荡。可是,在一些地方,在一些角落里,“野蛮人”照样潇洒地存在,那些民主、自由、人道、博爱、公正、平等、法治等等人类的普世价值,总得不到兑现。奥威尔转向写作之后,开始了清除自己内在野蛮人一面的漫长过程。他的代表作当然就是《动物庄园》和《1984》。作为一位先知,奥威尔在《1984》这部预言小说中,描绘了一幅未来社会在极权统治下的恐怖景象,对专制统治的谴责达到了小说的极至。  写《缅甸岁月》,奥威尔如果不是回忆,而是像《1984》那样写未来,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就在奥威尔逝世前两年的1948年,缅甸于1月4日宣告脱离英联邦而独立,这个奥威尔恐怕不难想到;但他能想得到2007年的秋天,一位日本摄影记者在缅甸仰光游行示威现场采访时被子弹击中而身亡吗?他能想到缅甸爆发这样大规模的反政府活动、在仰光有数万名僧侣和市民举行示威游行时的那种坚定吗?他能想得到许多人已死于缅甸军政府的枪口下吗?他能想得1991年诺贝尔和平奖得者昂山素姬已被软禁长达15年吗?  “我的存在,就是最好的抗议!”昂山素姬是缅甸民主运动的旗帜,她是领导缅甸独立的民族英雄昂山将军的女儿,父亲在她两岁时遇刺身亡,那时距离缅甸宣布独立仅仅只有半年时光。作为缅甸全国民主联盟总书记的昂山素姬,容貌极为美丽,被称为“最美的女政治家”,甚至有人称她为“亚洲第一美女”,深受缅甸民众爱戴。但是,在威权统治的环境里,昂山素姬的命运只能是“被禁”,尽管是所谓的“软禁”。  人类前进的脚步,总是那么艰难,文明的推动力,不一定能轻易战胜愚昧的阻挡力。专制的统治,就是一种反文明的愚昧。西方的殖民主义,带来的是一种国与国之间的主仆关系;东方的专制主义,带来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主仆关系。而这种主仆关系,成了一种深入到社会肌理、人文血液里的因子。在《缅甸岁月》里,通过具体人物的故事情景,对那种“仆”对“主”的“恳求”,有纤毫毕现的描写,比如“她已伸出双臂抱住他的脚踝,居然吻起了他的鞋子”……家庭里个人对个人的“统治”,社会上群体对群体的统治、国际上国家对国家的统治,不是殖民就是治民。而一个人从“仆性”到“奴性”,只有一步之遥。  专制者对专制者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专制政体对专制政体也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人猿相揖别”之后,不过几千寒热;可常常是“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所以“流遍了,郊原血”。人类文明进步的代价,总是惨重的,因为威权者看起来“独孤”,却依然活得强悍而潇洒。公众忽然发现,面对威权依然那么无力;后来一些媒体关注缅甸,焦点变成了日本记者长井健司枪弹中的牺牲。长井健司死了,昂山素姬依然被软禁。奥威尔的《缅甸岁月》毕竟是怀想过去的,那么,谁能写下预言未来的《缅甸岁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缅甸岁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缅甸生活,故事很扣人心弦,人物写得挺鲜活的。
  •   这本确实是好书,曾和朋友借来看,看完就决定买了!
  •   虽然是新书,但压坏了
  •   还未读,真的对不起自己了购书欲望了!
  •   Orwell的书都有一种特别的魅力,寥寥几笔就能够勾勒出一个时代的景象,哪怕是未来的时代。历史证明他的判断惊人的准确,他对独裁的痛恨,对未来的担忧深深地侵入到他的每一本书中。在“射杀大象”这部短篇小说中,Orwell已经揭示了英国作为殖民者的现状很命运---在奴役了他人的时候,实际上也被殖民地所奴役了,人们指望白人老爷能够挑起大梁,从而变成沉重的负担,即“白人的负担”,所以只有放开殖民地,才能也解放自己。今日的缅甸相比80年前是否有了改善,我看未必。军政府统治下的缅甸可能还不如英国殖民时代,同样作为殖民地,为什么香港新加坡可以欣欣向荣,而缅甸尼日利亚却贫困战乱,由他们自己人去思考吧。
  •   青涩却依然吸引人的奥威尔,看到1984作者的另一面。故事很抓人,看到最后一度以为会有转折,结果却依然令人心碎
  •   有些深度,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与不同人的内心
  •   质量不咋样
  •   的书~不容错过~
  •   这本书两天就看完了,对于对奥威尔感兴趣的童鞋是值得看一看的。
  •   一般的小说。内容很深刻,然而令人昏昏欲睡。
  •   书的品相差,有霉斑,书脊和边缘被强力捆扎变形了。让这样的书出库,当当是不想好好干下去了?
  •   书很棒。。。。
  •   没想象中那样惊喜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