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

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吕秀娥、 王如彩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09出版)  作者:窦中华,王如彩 编  页数:308  

前言

当前,企业信息化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以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为主要特征,大量企业把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商务活动中,使企业的商务活动都实现电子化,已成为企业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因如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企业商务电子化”。一、企业商务电子化的发展背景“企业商务电子化”是企业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其基本理念是:以商务活动为体,信息技术为用。企业商务电子化不应当被看成为单纯的技术应用,而应当作为各种的商务应用,用信息化手段为商务活动服务,使整个商务活动通过协同集成应用实现全程电子化管理。从这个视角来认识企业信息化是一种全面深化。企业商务电子化与通常所说的电子商务有很大的不同,从商务活动过程来看,电子商务是一种营销手段,是在互联网上进行商品买卖的贸易活动;从技术角度来看,电子商务是一种技术工具,而企业商务电子化是包含电子商务在内的企业各个商务环节的全面应用,是企业整个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管理。实现各类商务活动的电子化,实现商务活动全过程的电子化,实现商务活动决策管理的电子化,是企业商务电子化的全部内涵。二、企业商务电子化的发展阶段企业商务电子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企业办公自动化阶段(OA)。企业商务电子化的初级阶段是办公自动化(OA),企业中各个部门各自建立信息化系统,以提高办公效率,这是人脑与电脑的对接。第二阶段,企业内部电子化阶段(ERP)。为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配置,企业内部形成信息网络,配置软件电子化运行,建立企业资源计划信息系统(ERP),这是电脑与电脑的对接。第三阶段,企业供应链电子化阶段(URP)。企业发展必然要形成经济资源联盟,也就是供应链,实现供应链的全程电子化(URP),更有利于整体信息共享和内外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系统与系统的对接。三、实现企业价值链的全面增值企业商务电子化应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企业价值链的全面增值,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值的信息化技术是不可能广泛应用和长久发展的。企业经营讲的就是投入产出。企业之所以要投入资金应用信息技术,根本就在于其同商务活动结合之后能够创造新的价值。

内容概要

  《“十一五”应用型高等院校经管专业规划教材商务电子化列:基础会计学(高职高专版)》从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出发,在阐述基础理论的同时,突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各章按学习日标、操作知识、操作训练、能力测试以及电子化应用的体例来编写,使理论与实际、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得到很好的融合,具有可读性、可操作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的特点。  《“十一五”应用型高等院校经管专业规划教材商务电子化列:基础会计学(高职高专版)》可作为各类高职高专经管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初、巾级财务人员的培训教材。

书籍目录

第1章 会计基本理论1.1 会计概述1.2 会计基本假设1.3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4 会计计量1.5 会计核算方法第2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2.1 会计对象2.2 会计要素2.3 会计等式第3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3.1 会计科目3.2 会计账户第4章 复式记账法4.1 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和种类4.2 借贷记账法第5章 借贷记账法的运用5.1 企业主要经营业务概述5.2 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5.3 材料购进业务核算5.4 产品生产业务核算5.5 产品销售业务核算5.6 其他经营业务核算5.7 财务成果核算第6章 账户分类6.1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6.2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第7章 成本计算7.1 成本计算概述7.2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成本计算第8章 会计凭证8.1 会计凭证概述8.2 原始凭证8.3 记账凭证8.4 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第9章 会计账簿9.1 会计账簿的意义与种类9.2 账簿的设置与登记9.3 账簿的启用和记账规则9.4 对账与结账9.5 错账查找与更正的方法9.6 账簿的更换与保管第10章 财产清查10.1 财产清查概述10.2 财产清查的方法10.3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第11章 财务报表11.1 财务报表概述11.2 财务报表的编制第12章 账务处理程序12.1 账务处理程序概述12.2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12.3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12.4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12.5 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12.6 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第13章 会计电算化13.1 会计电算化概述13.2 会计电算化的实现13.3 会计电算化的管理第14章 会计工作组织14.1 会计机构14.2 会计人员14.3 会计法规14.4 会计档案附录Ⅰ模拟实训资料Ⅱ原始凭证参考答案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7章  成本计算【学习目标】了解:成本计算的意义。熟悉:成本计算的基本要求,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掌握:材料采购成本、产品生产成本、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7.1成本计算概述7.1.1成本计算的意义1.成本和成本计算的概念企业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都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耗费的货币表现,称为费用,将这些费用按一定对象进行归集,才形成产品的成本。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成本计算就是将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在各个成本计算对象之间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各个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2.成本计算的意义成本计算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成本计算,对于了解和控制生产经营过程各个阶段费用支出,加强成本管理,促进成本降低,节约资金使用,提高经济效益等具有重要的意义。(1)通过成本计算,可以综合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成本计算,提供了真实准确的成本资料,正确确定产品的实际成本,界定产品成本的补偿价值,对比收支计算盈亏。综合反映出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的经济效益,以正确评价企业经营活动情况和有关人员的业绩。若企业经营活动进展顺利,管理水平高,职工劳动积极、责任心强,就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降低成本。(2)通过成本计算,加强成本控制,促进增产节约根据成本计算资料,可以正确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分析成本升降的原因,挖掘节约劳动耗费和降低成本的潜力,有效地控制成本费用支出,达到“少投入,多产出”,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通过成本计算,可以为企业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奠定基础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若能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搜集多种信息,据以拟定各种预测方案,供投资决策、技术决策、经营决策运用。还可以根据已有的成本信息,规划下期成本水平和成本目标,合理制定产品价格,提高企业竞争能力。7.1.2成本计算的基本要求1.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成本计量要求企业应按实际成本进行成本核算。以实际成本为基础的成本核算要求企业按照实际发生的支出进行成本、费用的归集和计算。实际成本以账面数据为依据,一般具有客观性。在核算过程中,若采用定额成本方法或计划成本方法的,必须合理计算成本差异,月末编制财务报表时应调整为实际成本。2.正确划分各种成本耗费的界限(1)正确划分成本支出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成本支出是在购买材料、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并由产品或劳务负担的耗费。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当期发生的必须从当期收入得到补偿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期间费用由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组成,是企业管理部门为组织、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产品销售及为筹集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期间费用不应由产品或劳务负担。因此,费用不计入产品或劳务成本,而直接计人当期损益。(2)正确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界限,企业要正确划清各期的成本界限,必须按权责发生制和受益原则予以确认。对于应计人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必须分清应由本期产品成本负担还是应由以后各期产品成本负担。凡是应由本期产品成本负担的费用,应全部计人本期产品成本;对于本月支付或发生的,但属于本月及以后各月受益的生产费用,应列作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对于本月虽未支付或未发生的,但应由本月负担的生产费用,须通过预提的方式计入本月成本、费用。(3)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成本界限企业已发生的各种生产成本中,还必须划清应由哪种产品负担。划分的依据是受益原则,哪种产品受益,就由哪种产品负担。凡是能直接确定应由某种产品负担的直接耗费,就应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凡是能确定由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耗费,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合理地分配计人相关产品成本。(4)正确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界限通过以上成本界限的划分,确定了各种产品本月应负担的生产成本。月末,如果某种产品已经全部完工,则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全部计入该完工产品;如果该产品未全部完工,则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全部属于该在产品;如果某种产品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就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将该产品应负担的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别计算出完工产品应负担的成本和在产品应负担的成本。3.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为了进行成本审核、控制,正确计算产品成本,还必须做好各项基础工作。(1)做好定额资料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产品的各项消耗定额既是编制成本计划、分析和考核成本水平的依据,又是审核和控制成本的标准。企业应当制定和修订先进而又可行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工时等消耗定额标准,借以控制耗费,降低成本。(2)建立健全存货收、发、领、退、存的计量和记录工作企业应严格实施材料物资保管制度、计量制度,做好存货收发领退存的原始记录,应定期清查、盘点,做到账物相符。(3)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企业的财产物资随着产品的生产消耗转移到产品或费用中去。因此,财产物资的计价方法和价值转移方法是影响产品成本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如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内容、发出材料的计价方法、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对于各种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转移以及各种费用的分配都应按会计准则的规定,选择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方法,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得任意改变。7.1.3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企业费用的发生,成本的形成总是与生产经营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如何进行成本计算,取决于不同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尽管企业的类型不同,经济业务各异,但在成本计算的基本内容以及进行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方面,却有相同之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对象是指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对象,即生产成本的承担者。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是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也是划分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首要标志。按照权责发生制“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成本计算对象可以是某种产品,也可以是某批产品,或是某一生产步骤的产品。如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要以企业的生产类型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决定。成本计算不仅在生产企业进行,而且其他行业也要进行成本计算。如工业企业材料采购成本应以材料的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产品制造成本应以产品的品种、批别或加工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产品销售成本应以销售的各种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商品流通企业商品采购成本和商品销售成本应以商品的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施工企业工程物资的计算和工程成本的计算应按施工的项目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等。2.确定成本计算期成本计算期是指每隔多长时间计算一次成本。由于生产费用发生是随同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阶段而发生和逐步积累形成的。从理论上说,成本计算期应当同产品的生产周期相一致,但在确定成本计算期时,还必须考虑企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的特点以及分期考核经营成果的要求。如工业企业在大量、大批产品生产中由于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企业不断地投人原材料,同时不断地生产出产品来,因此为计算和考核每月的生产经营成果,一般以每月为成本计算期,即月末计算产品生产成本;而在单件、小批产品生产中,由于生产一般是不重复进行的,因此产品只能在某件或某批产品完工以后才最终确定成本,因而成本计算是不定期的,但它与产品的生产周期是一致的。3.确定成本项目成本项目是指对各种费用按经济用途所做的分类。为了便于分析产品成本的构成,找出成本升降的原因,在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后,就应确定成本的构成即成本项目,以满足成本管理和成本分析的需要。通常将工业企业的制造成本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

编辑推荐

《"十一五"应用型高等院校经管专业规划教材商务电子化列•基础会计学》是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基础会计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