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评传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洪修平,孙亦平 著  

内容概要

惠能的中国思想史上影响最大的佛教人物之一,他所开创的禅宗南宗渊源于印度佛教而形成于传统思想文化之中。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其思想集中体现地《坛经》一书中。《惠能评传(精)》由洪修平、孙亦平所著,充分利用包括郭煌文献和碑铭石刻等在内的大量禅宗史料,并借鉴国内外研究新成果,对惠能的生平事迹、《坛经》的形成流变、惠能六祖地位的确立、惠能禅学思想的理论渊源、惠能禅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色,惠能对传统佛教的变革与创新等都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研究,并对惠能思想的历史地位与重要影响以及当代的“禅宗热”等作了探讨。《惠能评传(精)》提出了许多学术新观点,对学术界争论的一些问题表明了自己的见解。

作者简介

洪修平,男,1954年苏州人,哲学博士,曾赴美国作访问学者一年。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并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副主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帖”获得者,主要著作有《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禅学思想史》、《中国佛教文化历程》和《肇论注译》等。译著有《禅学与玄学》和《如来禅》等,译著有《禅宗与精神分析》。另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学术成果多次获省部级以上的奖励。
孙亦平,女,1955年生,江苏南京人,哲学硕士,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宗教学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十大名僧》和《如来禅》(与人合著)等,另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

书籍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第一章 惠能禅出现时代与佛教文化背景
一、佛教的中国经与中国化的佛教
二、禅、禅宗与惠能南宗
第二章 惠能行历
一、少年贫苦 初闻佛法
二、黄梅投师 作偈呈心
三、密受衣法 领受师训
四、南下隐遁 临终付嘱
五、曹溪传禅 临终付嘱
第三章 禅宗六祖
一、达摩来华传禅
二、东土五祖传承
三、禅宗的创立与分化
四、惠能六祖地位的确立
第四章 惠能禅学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禅法初传:惠能禅得以形成的前提
二、般若佛性:惠能禅的两大理论支柱
三、以心传心:东土五祖的禅法之沿革
第五章 惠能思想与《坛经》
一、《坛经》的形成与版本之流变
二、围绕《坛经》的争论
三、《坛经》与惠能南宗
附:方广锠先生关于郭煌本《坛经》致本书作者的一封信
第六章 惠能的唯心禅不新论
一、佛性思卢的经典依据
二、般若与佛性的会通
三、空、有相融与心性
四、三无论与当下之心
第七章 惠能的解脱论
一、解脱的理想与境界
二、即心即佛与自在解脱
三、自成佛道与小农思想
第八章 惠能的修行观
一、识心见性
二、顿语佛
三、出没即离两边
四、农禅并作
第九章 惠能的变革与创新
一、惠能对传统佛教的革新
二、惠能对佛教中国化的继承与发展
三、不立文字、不拘一说
四、关于祖师禅与如来禅
第十章 惠能思想的地位和影响
一、禅宗的分化与惠能南宗
二、惠能后学与南宗门下
三、惠能禅与中国传统文化
四、惠能禅在海外的影响
五、惠能禅与当代“禅宗热”
附录
惠能年谱
索引
人名索引
词语索引
文献索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也是西汉以来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意识形态。佛教的儒学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儒家伦理名教的妥协与调和;二是对儒家人文精神和心性学说的融合吸收。印度佛教视人生为苦海。要人厌离世俗生活,出世求解脱。这与中国儒家关注现实社会人生而重视君臣父子的纲常名教、仁义孝悌的伦理亲情、修齐治平的道德政治理想等都是非常对立的。而佛教徒不娶妻生子,见人无跪拜之礼的出家修行方式,更是与传统的社会伦理不合。因此,佛教一传人就受到了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激烈排斥和攻击,被斥之为不忠不孝,违礼悖德。由于儒家伦理名教是中国宗法性的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思想支柱,因此,佛教为了在中土生根、发展,就必须与之妥协调和。于是就有了《四十二章经》中提出的“孝其二亲”,有了《理惑论》中提出的“至于成佛,父母兄弟皆得度世”即为最大的“仁孝”,也有了《六度集经》中的“为天牧民,当以仁道”和“布施一切圣贤,又不如孝事其亲”。

编辑推荐

《惠能评传》荣获我国出版领域最高奖项“首届中国出版改府奖”,荣获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奖”,规模最大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工程,国家重点图书选题规划项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惠能评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南大的200家思想评传均出自研究领域的专家,洪老师伉俪合作,更添佳话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