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道德教育发展研究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南京大学  作者:陈平  页数:475  字数:410000  

内容概要

美国道德教育始于17世纪殖民地初创时期。在40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为适应和促进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等均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形成如今以学校为主,家庭、教会、社区/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根据道德教育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大致可将美国道德教育的发展进程划分为六个阶段,各阶段突出的主题为:宗教美德与绅士礼仪、公民美德与民主国家、儿童教化与社会融合、品格教育与社会利益、道德能力与个人发展、传统美德与良好行为。
《美国道德教育发展研究》包括:殖民地时期的道德教育(1607-1776)
、工业化初期的道德教育(1830-1890)等六章内容。
《美国道德教育发展研究》的作者是陈平博士。

作者简介

陈平,1962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85年本科毕业后留校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200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常州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社会科学部副教授,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美国道德教育为教学和学术研究方向,多次获得“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称号。参与和主持多项省级、校级科研课题,在包括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有数篇分别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或索引。

书籍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本论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书研究的范围与概念界定
四、本书的基本思路与结构
第一章 殖民地时期的道德教育(1607-1776)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早期道德教育的主题:宗教美德与绅士礼仪
第三节 非学校形式的道德教育
第四节 学校形式的道德教育
第五节 后期道德教育的变化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建国初期的道德教育(1776-1830)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道德教育的主题:公民美德与民主国家
第三节 非学校形式的道德教育
第四节 学校形式的道德教育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业化初期的道德教育(1830-1890)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道德教育的主题:儿童教化与社会融合
第三节 家庭与教会的道德教育实践
第四节 公共学校中的道德教育实践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化时期的道德教育(1890-1945)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道德教育的主题:品格教育与社会利益
第三节 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
第四节 非学校形式的道德教育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二战后30余年的道德教育(1945-1980)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道德教育的主题:道德能力与个人发展
第三节 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
第四节 校外道德教育的活动
本章小结
第六章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道德教育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道德教育的主题:传统美德与良好行为
第三节 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
第四节 校外道德教育的实践
本章小结
结语
一、美国道德教育发展的总体特点
二、美国道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本书人名英汉对照表
索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根据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观点,儿童犹如一块白板,既非天生的好,也非天生的坏,他是教育的产物。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发展好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合适地奖惩手段。对儿童最好的奖励是尊重,最重的惩罚是羞辱。“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之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如果你能使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你就使他们具备了一个真正的原则,这个原则就会永远发生作用,使他们走上正轨。”洛克将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视作教育的四大目标,并将美德看成是建立在基督教信仰基础上的有益生活,智慧是管理自己事务的才干,教养则是看重自己和他人的能力,而学问则代表拥有大量有用的知识。洛克的观点代表并强化了正处于发展中的教育功利主义思想,在他于1704年去世时,功利主义思想在英裔美洲人中正趋于流行。洛克对儿童天性的看法以及用奖惩法激励儿童内在心理认识,而不是用严厉的体罚法来施以道德教育的观点,无疑是具有革命性的思想。

编辑推荐

《美国道德教育发展研究》是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美国道德教育发展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总共从殖民地时期、建国初期、工业化初期、近代化时期以及二战后和80年代以来6个时期来阐述美国道德教育发展历程,详细而具体,希望能对论文的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史料依据
  •   很不错,一直想买这本书,终于在当当上买到了,很开心。书的质量不错,送货速度很快,赞一个!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