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专音乐史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洁  页数:392  字数:450000  

内容概要

  《南京艺术学院校史研究丛刊:上海美专音乐史》记载的诸多内容,是各种音乐史研究专书中,从未面世的音乐历史事件与人物,例如中国出版的第一份音乐教师的专业期刊、中国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辞典、中国第-部以西洋歌剧体裁创作的歌剧等等,这些开创性的音乐成就,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生创造的。上海美专的音乐教育历史上,还培养出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南京艺术学院校史研究丛刊:上海美专音乐史》勾勒出民国时期上海美专音乐教育的整体脉络,同时也是中国早期专业音乐教育和师范音乐教育的缩影。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上海图画美术院的肇始
第一节 时代氛围与教育背景
第二节 梗名变革与校址迁涉
第三节 校长更替与领导概况
第四节 校董会的产生与职能
第二章 校歌的产生与演变
第一节 上海美专校歌的产生
第二节 美专校歌二次修改
第三节 校歌最后的定稿
第四节 存疑的美专枝歌
第三章 学科设置与课程安排
第一节 上海美专学科设置
第二节 暑期讲习会音乐班
第三节 艺术师范音乐学科
第四节 音乐系的课程安排
第四章 音乐学科领衔人传略
第一节 音乐学科开拓者刘质平
第二节 历届音乐系系主任传略
第三节 艺术教育系领导者介绍
第五章 教学实践与学术研究
第一节 音乐创作与实践演出
第二节 菱专学术刊物橇迷
第三节 名流政要的学术讲演
第六章 美专学刊《音乐教师的良友》
第一节 美专氛围中的音乐学刊
第二节 《音乐教师的良友》评析
第三节 学刊续集的出版印行
第七章 上海美专的音乐教师
第一节 民国教育经费概述
第二节 上海美专的教员待遇
第三节 美专音乐师资格局
第四节 美专音乐名师传略
第八章 上海美专的“音乐高足”
第一节 上海美专生源概速
第二节 初显文才的钱仁康
第三节 踏上歌坛的喻宜萱
第四节 倾心于表演的赵丹
第五节 康讴与《大陆音乐辞典》
第六节 美专部分音乐毕业生传略
第九章 中国第一部音乐辞典
第一节 中国早期音乐工具书概述
第二节 《音乐辞典》的三个版本
第三节 编者刘诚甫其人其事
第四节 学术界对《音乐辞典》的评论
第五节 重审刘版《音乐辞典》
第六节 刘版《音乐辞典》的历史价值
第十章 中国早期本土歌剧《秋子》
第一节 黄源洛与歌剧《秋子》
第二节 故事梗概与剧本诞生
第三节 《秋子》的音乐创作特色
第四节 多次上演的空前盛况
第五节 毁誉参半的社会评价
第十一章 陈小鲁与《皮簧琴谱》
第一节 《皮簧琴谱》的体例及内容
第二节 作者的从艺背景
第三节 陈小鲁其人其事
第十二章 上海美专电影名人风采
第一节 电影导演与明星演员
第二节 摄影艺术与电影美术
第三节 动画片与万氏四兄弟
第十三章 上海美专毕业纪念册
第一节 寻觅历史的手迹
第二节 毕业纪念册编撰宗旨
第三节 纪念册内容体例
第四节 毕业纪念册经费来源
第十四章 政治活动与校园生活
第一节 美专校园内的政治活动
第二节 抗战赈灾中的师生行为
第三节 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
第四节 校园内的文体活动
第十五章 上海美专音乐教育纪年
第一节 学步中的艺术教育
第二节 音乐教育的开端
第三节 美专音教辉煌期
第四节 三十而立成熟期
附录:上海美专音乐文论集萃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三节美专音乐师资格局 从所见资料梳理推定,上海美专的音乐教育是从民国十年(1921年)的暑期训练班起始。翌年,暑期班学员人数大增。这两期训练班音乐专业的教师除了图音系主任刘质平外,还有张湘眉和潘伯英。张湘眉,广东番禺人,在上海美专任教期间,家住上海法租界宝昌路仁和里。潘伯英,字缦操,江苏江阴人,音乐教授,家住无锡县北涸镇[1]。 在1924年出版的高师第一届毕业纪念册上,还发表有四篇音乐专业的文章,分别为路瘦梅《音乐与人生》、俞家康《国乐略说》、卜超《音乐上简谱与五线谱的价值》、郑宏模《音乐的基础知识》,并分别刊发有教师的照片,由此可以说明,当时上海美专音乐学科至少已有6位以上音乐专业的教师在任。美专音乐学科是否还有其他教师教授音乐,暂时没有任何资料佐证。 从现有的历史文献和档案可以看到,上海美专的音乐学科随着全国教育大背景和本校学则(制)的改变,也在不断地调整、充实、更新。从早期的教师名册和学校刊物上得知,学校曾聘沈淑清为音乐兼英文教授,姚昆治、吴特民、刘茂华、韩傅炜等人曾经在校工作(或兼职,或撰发音乐文论)。民国十二年六月(1923年6月),上海美专新制第十四届学员毕业,在毕业纪念册标注出一批音乐专业教师的名单,包括吴梦非,任校教务委员会主任兼艺术教育系主任;汤凤美,任校教务委员会委员(家住上海慕尔鸣路舁平街241号);名册上还有麋鹿萍、宋寿昌、吕震坤、史耀振、丁善德、卫仲乐、张拾之、金律声等教师。从这份材料来看,这一阶段上海美专的音乐学科发展迅速。新制第十四届以后,又有多名教师入校工作:刘蕙佐(江苏无锡人,在上海美专任教提琴专业,当时家住上海闸北宋公园路西兴里4号);许安珍(声乐教授,家住上海城内县后街65号);郭志超(钢琴教授,家住上海吕班路万宜坊86号);恽杞(江苏武进人,声乐助教)。 关于音乐教育家丁善德曾任教于上海美专的情况,我们是从以下几份文献资料上觅得的。上海美专第十六届毕业生纪念册的教师名单中录有他的名字,使人疑惑的是所授课程是声乐课,他的家庭住址栏上是“上海甘世东路甘村二二七号”。丁善德是国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曾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他是以音乐创作和教育而闻名国内外,现在一批卓有成就的作曲家,如陈钢、何占豪、王酩、马友道、王西麟等均出自他的门下。誉满全球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陈钢、何占豪作曲,创作于他们的学生时代)、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马友道创作)等,都是在丁善德这位主课教师的指导下创作的。 丁善德也曾以钢琴家的身份出现在音乐舞台。1935年5月11日,丁善德在上海新亚酒店礼堂举办钢琴独奏会[1],演奏了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肖邦的《波兰舞曲》、李斯特的《第六匈牙利狂想曲》、格里格的《钢琴协奏曲》以及贺绿汀的《牧童短笛》等中外经典钢琴曲。演奏会观众来宾达800余人。有学者称,这是中国钢琴家举办的第一个独奏音乐会。如果说丁善德作为钢琴家身份,教授钢琴课程十分合理,那为什么他又在上海美专任教声乐课?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类表演学科。 在检索到的几份有关丁善德的资料中,朱健撰著长达万言的介绍丁善德的文章是篇幅最长的传记。撰稿者朱健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是一位治学严谨的音乐学家,他的著文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在这篇长文中,叙及丁善德在国立音乐院求学时,原先的专业主科是钢琴: “当时考虑到毕业后可能去中学教书,应该学点唱。于是在修完琵琶副科,就选声乐为副科。1930年学校正好又聘了一位俄籍著名声乐教员苏石林(Shuslin),他就被分配在他班上,没想到他的歌喉在老师出色的指导下,竟然大放光彩,苏石林甚至要他在学生音乐会上演唱,请查哈罗夫担任钢琴伴奏。他的演唱轰动全校,有人规劝他以声乐为主科,并说将来必然大有作为。但他还是坚若磐石,始终以钢琴作为他的主攻方向”。

编辑推荐

《上海美专音乐史》勾勒出民国时期上海美专音乐教育的整体脉络,同时也是中国早期专业音乐教育和师范音乐教育的缩影。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上海美专音乐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