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加工

出版时间:2001-6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倪晓建  页数:349  
Tag标签:无  

前言

  人类正迈向知识经济的新世纪,为了使我国高等教育能适应国内外急剧变化发展的形势。1995年春,原国家教委正式推出和开始实施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以下简称“教学内容改革计划”)。改革的总目标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形成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近期目标是:“用5年左右时间。集中优势力量,开展集体攻关,努力形成一批优秀的研究和改革成果,使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相对落后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有较大改观,为21世纪初叶大范围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打下良好基础。”在高等教育改革的系统工程中,教学改革是核心,而其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因其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故又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深层次的教学改革。为了反映和固化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改革的成果,“教学内容改革计划”还提出要编写出版一批高水平和高质量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作为国家教育部级221个大的立项项目之一(理科27个之一),“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以下简称“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也于当年立项并开始启动。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和吉林工业大学等11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参加。四年来,经过参加人员和广大教师积极认真的改革研究和实验,取得了重要进展,明显提高了实验班级毕业生培养质量,并编写和推荐了第一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材,本书就是这批书中的一种。  以下几点,是“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考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也是编写这套教材要努力做到的。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使用这套书的学生读者,在学习每门课程时了解整体学术背景,无论是对加深当前学习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认识和发挥自己“主体”地位的作用,都有必要。巫。关于“信息管理”和“信息管理学”  “信息管理”是一个范围很宽,正在发展的概念。按项目组目前研究的认识,“信息管理”主要是指信息资源的管理,包括微观上对信息内容的管理——信息组织、检索、加工、服务等。及宏观上对信息机构和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管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的学科,它是以数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作为基础,涉及多学科及多领域的综合性交叉学科。高附加值的倌息是科学决策和知识创新的关键因素,但浩如烟海的信息,只有经过有效获取、科学加工和有序管理,才能成为可利用的资源。信息管理学所研究和所能提供的就是这种理论知识和技术。在国内外经济知识化、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们息科学、俏息技术、信息管理、俏息产业、信息经济与倌息教育共同成为倌息社会战略上需要优先发展的领域。   ……

内容概要

  《信息加工》面向传统的印刷文本以及电子文本和网络信息等多种信息载体,根据不同载体的特点,探讨其信息加工的方法,在信息加工及手段方面,本书既继承了历史上优良的传统加工方法,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为今天的信息加工所用,也特别注意了新信息技术在信息加工中的应用,在信息加工产品的类型方面,本书着力开拓新的品种,该教材既注重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又着力体现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新颖性、系统性、实用性兼备。 读者对象:图书、情报、档案专业师生及有关专业人员。

书籍目录

1.绪论1.1 信息与信息加工1.2 信息加工的意义2.描述性信息的加工2.1 题录2.2 书目类型2.3 书目编撰2.4 书目数据库3.浓缩性信息的揭示3.1 提要3.2 注语3.3 文摘4.周遍性信息的处理4.1 全文检索系统4.2 功能信息5.鉴选性信息的提取5.1 信息汇编5.2 精粹信息6.研究性信息的撰写6.1 文献评论6.2 信息综述7.相关信息的组织7.1 引文索引7.2 再版索引7.3 超文本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我国联合目录工作经过起步和两个发展时期,在目录数量及规模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初步形成了联合目录报道体系。但是,一个合理的文献报道网络及全国检索中心远没有形成,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统管各系统图书情报单位联合目录工作的领导机构;处理好回溯性与现行性、全国性与地区性联合目录的关系;建立全国性及地区性联合目录中心;继续注意各种联合目录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搞好联合目录间的补充协调;继续按照1980年联合目录工作会议精神,在文献著录、标引格式及检索等方面做出努力,为联合目录的自动化、网络化打下基础。  (3)外国的联合目录  “联合目录”源于希腊名词katalogos及拉丁语unio,前者指目录,后者表示联合。联合目录这一词语出现在20世纪初。因为界义不清,最初术语不规范,1904年,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馆长E.C.理查森使用了“联合目录”、“协作目录”、“馆际目录”、“世界目录”、“国际目录”几种术语。1921年,出现了“目录、联合”的主题标目。被用来表示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系统的中心目录。或者用来反映一个以上图书馆馆藏目录。  1942年,梅里特在探讨美国联合目录时指出。由于图书馆界对联合目录的规模、作用及种类缺乏认识,所以对它有多种解释,一种观点认为:联合目录严格地说是一种地方目录。梅里特认为:“联合目录应是这样一种目录。它通常以不公开发行以及卡片的形式,其范围限定或不限定,反映两个或更多个图书馆的藏书。它永远不会编完。并且致力于随时反映各协作馆的实际馆藏。”  一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联合目录是13世纪编制的《英格兰图书馆登记册》 (Registrum Librorum Augliae)。15世纪,英国的约翰?博斯顿编制了一部(牧师手抄本目录) (Catalogus Scriptorum Ecclesiae),它著录了195所修道院和其他教会藏书的书名,在目录中使用了与(英格兰图书馆登记册)相同的号码代表各个图书馆。其目的是想作为“登记册”的续编。17世纪,诺代在(关于图书馆的设立)中,对编制联合目录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指出,不仅规模大的及比较著名的图书馆,就是那些不被人们了解和无人问津,长期以来默默无闻的书房和图书室,都有编制各种目录的必要性,如果一本书读者不能从某个图书馆得到。那就最好指给他从什么地方可以得到这本书。18世纪末,法国试图通过建立一套编目规则进行联合目录的编制,从各公共和私立图书馆收集书目信息,在每张卡片的底部注明教区和行政区的位置标号。到1794年,共著录卡片约100万张,记录的图书约300万册。  19世纪下半叶,图书馆界对合作产生了极大兴趣,提出了许多建议与方案,如集中编目、印刷卡片目录、合作编制期刊索引、合作采购文献、交换出版物及印刷目录卡片、编制国际性书目、建立图书馆信息中心等。这些建议促进了联合目录的迅速发展。在美国,图书馆学家查尔斯?朱厄特提出了图书馆资源共享及工作程序经济技术化等建议。1851年,朱厄特曾倡议,要制订一项规划,其内容是各个图书馆以统一形式,编制成各自独立的图书馆目录。然后通过这个规划集中编目。为此,他进行了调查统计,在列出的45万个书名中,只有不到15万个书名是不同的。据此他假定:“在任何两个拥有l万册以上藏书的大型图书馆中,可以毫无疑问的断定,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书名是相同的。”①所以,朱厄特认为,除了通过合并各自独立的铅版款目以编制专门目录外,应该进一步扩大书目的含义,使合并许多图书馆的款目成为现实,“通过美国公共图书馆所有图书的通用印刷目录,全国每个学者都能找到自己研究课题范围的图书资料,藏书地点可在目录中标明。史密森协会与全国每个图书馆之间可以保持通信联系,在某种严格条件下,还可以建立一个交换和互借系统,当图书互借不通时,通过协会干涉,能够抄录部分资料。核对引文,使研究工作继续进行”。①他设想应编制国家与国际性两种类型的联合目录。这一时期,美国编制了一百多种联合目录。最早的全国性期刊联合目录,是1885年出版的《博尔顿科技期刊目录》(Boltons Catalogu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s)。这一时期,意大利的联合目录也有所发展,1869年,意大利政府制定的专门法规,对发展州际图书馆之间的互借合作起了很大作用。规模较大的是1859年米兰的卢西恩。德  尔阿奎编辑的期刊联合目录。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联合目录都有了很大发展,除了不断有计划地编制规模巨大的全国综合性联合目录外,其重点逐渐转移到地区性和专题性联合目录上来,如瑞士、荷兰、英国等国的地区性联合目录很有特色。40年代,在协调与合作思想的影响下,欧洲提出了建立“欧洲联合目录”的设想,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世界目录”。5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各国的联合目录工作起了积极的作用,如布鲁梅和威廉明的调查研究。60年代,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通过所属“联合目录委员会”和“国际互借委员会”,对联合目录的有关技术、编排方法、系统之间的联系、馆际互借等问题做了有益的工作。7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采用计算机编制联合目录。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利用计算机编制出版了《全国联合目录》,日本国会图书馆的外文图书集中编目和外文新书联合目录,直接利用计算机输出美国发行的机读目录缩微胶卷。印度尼西亚于1973年也召开了编制期刊联合目录计算机化会议,研究联合目录自动化问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图书馆界合作的加强,19世纪中叶提出的国际性联合目录的设想,重新引起图书情报界的注意。瑞典、丹麦、挪威等国由于地理条件、语言接近及共同的历史背景等,共同编制了国际性期刊联合目录。跨国度联合目录的出现,对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  2.2.5推荐书目  (1)推荐书目的特点与作用  推荐书目亦称导读书目、选读书目、必读书目、举要书目、劝学书目等。它是根据特定读者对象或目的,对某一专门问题的文献进行精心选择而编制的书目。  根据推荐书目的编制目的,可分为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普及性推荐书目,配合政治理论学习的教育性推荐书目,帮助专业技术进修的指导性推荐书目,提供研究专门问题的学术性推荐书目。  推荐书目是书目类型中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种类型,其特点如下:  ①书目选题的时代性。推荐书目担负着推荐图书指导阅读的任务,它的选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要根据形势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决定书目主题。每个历史阶段的选题反映着人们对图书的不同选择与态度。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信息加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