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与语文教学/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

出版时间:2000-10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建华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对语用学理论有深入而到位的研究,并十分重视将自己的理论把握与中学语文教材和教学的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有较严整的体系建构,对中学语文教学有一定的针对性,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国内具有一定的领先性。同时书中的信息密度大,理论性强,有丰富的例证,同时又深入浅出,易于为大多数人接受,有较强的可理解性,适合中学语文教师的阅读和学习。

作者简介

  王建华,1956年6月出生,江西东乡人,中共党员,文学博士,教授。现为浙江教育学院院长。1978年2月―1982年1月在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就读,获学士学位;1982年2月―1984年12月在杭州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专业就读,获硕士学位;2000年7月―2003年1月在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专业在职获得博士学位。1991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主编《中国语言学大辞典·修辞学卷》、《21世纪语言文字应用规范论析》,合作出版著作、教材和工具书10余部。先后15次获得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奖、陈望道修辞学奖等奖励,并获浙江省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享受全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浙江省重点扶持学科“汉语言文字学”的带头人和浙江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书籍目录

引 言第一章 语用学·语文教学·阅读理解第一节 语用学简介第二节 语文教学和语用学第三节 语用学视野中的阅读理解第二章 话语的语言意义第一节 话语的不同状态第二节 话语的形式意义第三节 话语的结构意义第四节 话语的关系意义第三章 语话的语用意义(上)第一节 语言意义与语用意义第二节 话语的一般语用义第三节 话语的突现语用义第四节 话语的色彩语用义第四章 话语的语用意义(下)第一节 话语的言外之义第二节 话语的文化意义第三节 话语的主题意义第五章 话语理解的主体活动第一节 “黑箱结构”的探寻第二节 语言能力和理解活动第三节 语用能力和理解活动第四节 主观念度和理解活动第六章 话语理解的语境影响第一节 语境和语境策略第二节 外显性语境的影响的作用第三节 内隐性语境的影响作用第七章 语用学理论对语文教师的启示和要求第一节 语用学系统观中的语文教学和教师第二节 语用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后记修订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节 话语的形式意义  形式和意义是语言的最基本属性,犹如一张纸的两个面。关于形式和意义对立的内涵,语言学界素有不同的观点。一般认为,形式指语音形式、词汇形式、语法形式,意义指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等。我们这里所说的“形式意义”是与下面所说的“结构意义、关系意义”等并列的,“形式”指话语的语音形式、文字形式、词汇形式,意义即这三种形式相对应的意义。显然,形式意义着眼的是话语中单个的字、词。这虽尚未触及话语的结构和关系,但却是分析话语意义的初始。  一、语音形式与意义  大家知道,任何语言都是语音和语义的矛盾统一体。语音是形式,意义是内容,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语音及与之对应的意义之间的关系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音、义的约定俗成性。语音与语义的关系不是固定的,而是任意性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二是语音的有限性和语义的无限性的矛盾。这是任何语言体系都无法避免的矛盾。就现代汉语而言,能区别意义的语音只有1300多个,但要反映的意义却不可穷尽。因而语言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量的同音词、多义词。对语用来说,第一个特点要求人们按社会的约定俗成去使用、理解词义,不能随意生造和偏离。如《荷花淀》第一句: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凡是懂得现代汉语的人都能理解这句话中“月亮”、“升”、“起来”、“院子”、“凉爽”、“干净”、“很”的基本词义,不致于发生误差。但是,表示“围绕地球运行的卫星”这一意义,在汉语里用yue liang的语音来表示,而不tai yang(太阳)表示,却是人们的社会约定:谁要想别出心裁地用tsi yang表示“月球”的意义,只能是自找麻烦而已。无疑,这种音、义的约定俗成性是人们语用最起码的条件。离  开这个前提条件,理解便失去了基础。  音义关系的第二个特点也影响了人们的语用。大量的同音、多义词是在理解中须加以辨析的。如:  那个人看起来很大方。  这句话里的“大方”一词,到底是“举止自然得体”,还是“出手慷慨豪爽”?两种可能性都存在①,这便是因为“大方”一词同时具备以上两种意义。  一般说来,读者对以上音义的两个特点及有关知识是基本掌握的。即使碰到一些冷僻的词或义项繁多的多义词,通过查找词典也能解决,故不必多说。音、义关系中值得提出注意的倒是以下几种情况:  1.利用语音摹拟自然界的声音,音义之间有直接的联系。  这是所谓的“拟声词”。拟声词几乎各种语言都有。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列举了世界上许多语言的拟声词。如澳大利亚语的twonk(蛙)、雅吉瓜语的rol—rol(云雀)、英语的cuckoo(布谷鸟)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拟声词这个特殊类中,虽然语言的约定俗成性规则也限定了不同语言拟声词的基本面貌,但另一方面有较大的一致性,不同语言之间可以用相同的语音来表示同一种意义。试比较汉语与英语的一些例子:这便是对约定俗成性的一定程度的偏离。这种偏离的条件是音义结合的“理据”。即人们在造词时一定的客观的心理的根据或理由。在阅读时,这种理据可以引导人们的理解。如中学课本中所引的《诗经·伐檀》,第一句便是: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坎坎”是一个拟声词,摹拟砍树的声音。理解了这个拟声词,对理解全句的帮助是很大的。  又如《荷花淀》写青年妇女们的划船有两处: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  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  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  “哗,哗”摹拟划船的声音,很自然。而两处不同的节奏,而逼真地表现出不同的情境。对小说情节发展和人物的刻画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  受到音义组合矛盾的影响,拟声词同样会出现多义现象。如“萧萧”这个词,在古代诗词中就有几种意义:  (1)马叫声:萧萧马鸣。(诗经)  (2)老鹰叫声:鸢鸣萧萧风四起。(刘禹锡)  (3)风声:凉风何萧萧。(李白)  (4)雨声:萧萧暗雨打窗声。(白居易)  (5)雪声:卧听萧萧雪打窗。(苏轼)  (6)风吹草木声: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  显而易见,拟声词的这种多义,也是理解中要加以注意的。  2.利用声、韵、调的特性表示一定意义。  汉语的音节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大要素组成的。声、韵、调本身有什么特点?它们能否对意义有所影响?这个问题古今都有人注意,近年来更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研究表明,声母、韵母和声调都有其与意义相应的地方,对人们的理解话语有密切的关系。  先说韵母。汉语中任何一个音节都有韵母,韵母中又至少有一个元音。低元音Q开口度最大,发音最响亮,气流无拘无束吐出,常用以表示欢快、活泼的情感状态。而高元音i的开口度小,发音低沉压抑,常与抑郁的情调相联系。据有关的调查,读音为qi的字共94个(含不同声调),其中明显呈“阴性”的有62个,占2/3强。如妻、凄、泣、乞、戚等,多含阴柔、冷寂、企盼、欠缺的意味。而读音为bQo的字30个(四声都在内),其中明显呈阳性的22个,也占2/3强。如;宝、饱、暴、爆、报等,多含阳刚、热烈、饱满、突出的意味。这是因为bao这个音节中韵母Q、o都开口度大,发音响亮,再同爆破音b相拼,动作冲动而显豁,有明显的阳刚、突出、爆发的色采。正如泰勒所说:“事实上,一种情调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元音,其特定的音质由人类的发音器官产生,并适应于某种特定的情感状态。”

媒体关注与评论

  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人类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历史纪元。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发展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数以千万计高素质的人才和亿万合格的劳动者,是摆在教育界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问题。  新世纪的教育必须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也就是说,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艺术审美素质等基本素质,以及在这些基本素质基础上经过渗透、协调、统一而形成的综合素质。各级各类教育都要围绕素质教育这一核心来展开,来实施,来评价。作为素质教育基础的语文学科,同人的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关系更是至为密切。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终身学习已成为人的生存发展的必需。培养和提高广大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自学能力、审美能力等等,使之陶冶高尚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宗旨和基本目标。语文教育必须树立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观点,坚持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  二十多年来,语文教育的改革沿着素质教育的方向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语文教学改革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诸如教学内容的深化、教学方法的更新、理论探索的活跃、教材建设的改革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其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应予以充分肯定。  然而,也应承认,迄今为止的语文教改并非尽善尽美。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的效益还不太高。吕叔湘先生1978年3月16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问题严重:“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二十多年过去了,这种现状固然有所改观,但也不容过于乐观,当代的中学生在阅渎理解和写作表达两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离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这一点同样应引起语文教育界特别是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和思考。  语文教学效益不高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便是在语言文字教学方面的失误。众所周知,学生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掌握去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进而理解人生,把握世界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就是说,语文的最基本性质是工具性。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文字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以往的语文教学在语言文字教学方面的失误有两种表现。其一,没有认清语文的基本性质,不是从语言文字出发进行教学,而是片面地强调思想性、文学性或知识性。这种偏颇已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没有多少市场了。其二,片面强调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语文教学程式化。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词语解释、语法分析、篇章结构、修辞手段等等,条分缕析,不厌其详,但常常把这些知识从课文中游离出来进行抽象的分析,割裂了语言文字同作品、作者的现实联系,学生得到的仅是一些语言学上的概念和散乱的知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语用学与语文教学/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