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知识与欣赏

出版时间:2001-1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赵淑云,缪杰 著  页数:323  

前言

  新世纪的到来对教育在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新人方面提出了更新、更迫切的要求。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在音乐教育日益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形势下,由浙江大学出版社策划、赵淑云同志编著的《走近音乐》丛书正式出版了,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音乐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以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作为对象的教育必须以现实作为施教的基点,在观念上应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因为音乐的本质是情感的反映,音乐教育应在情感教育中使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并借助音乐形象的艺术美来培养学生具有高尚情操、良好品德。《走近音乐》这套丛书注重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地阐述了音乐的有关知识,并配以大量曲例、介绍和分析,使人觉得高而不玄、亲和实在。  音乐教育需要以有效的、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展开,这套丛书涉及面广、知识含量高、实践性强,在学习中十分实用。学校在开展各种音乐活动,如合唱、器乐、艺术歌曲、音乐知识、音乐欣赏等等时,都可以在本丛书中找到你所要了解的知识,也可以指导你如何唱好歌曲和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校园音乐活动中得到更多理论上的指导,以促进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  赵淑云同志具有长期艺术实践和艺术教育的经验,她编著的这套丛书既具有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又具有针对性、理论性和实用性,相信这套丛书不仅会成为学校进行美育的好教材,而且也会成为广大音乐爱好者喜爱的好书。  生活是美好的,音乐是永恒的。让我们在新世纪的阳光里,为推进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而努力。    沈铁侯  2001年3月

内容概要

  《音乐知识与欣赏》包括音乐的起源、发展及其社会意义,音乐的要素,音乐欣赏,电脑音乐简介,中外音乐经典名曲简介等内容。

作者简介

  赵淑云(1946~),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艺术系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音乐家协会理事。著有《歌唱的基础知识》、《在音符之外》等。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音乐的起源、发展及其社会意义第二部分 音乐的表现要素一、旋律二、节奏三、节拍四、速度五、调式六、调七、音强八、音区与音色九、和声与复调十、曲式第三部分 音乐欣赏一、什么是音乐欣赏二、大学生与音乐欣赏三、音乐欣赏的必备知识(一)要了解音乐要素的各种表现作用(二)要懂得音乐的常用体裁(三)要注意理解音乐的内容、情绪和形象四、各类音乐欣赏提示(一)民间歌曲(二)创作歌曲(三)轻音乐(四)爵十乐、美国乡村歌曲、摇滚乐和迪斯科(五)外国小型器乐曲(六)中国民族器乐曲(七)交响音乐第四部分 简谱、五线谱和有关乐理知识一、简谱和五线谱是怎样记谱的二、音及音(三十四)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第?组曲》(格里格)(三十五)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普罗科菲耶夫)(三十六)前奏曲《牧神午后》(德彪西)(三十七)管弦乐曲《波莱罗舞曲》(拉威尔)(三十八)管弦乐曲《意大利随想曲》(柴可夫斯基)(三十九)交响曲《第九交响曲》(贝多芬)(四十)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柴可夫斯基)……

章节摘录

  抒情歌曲  抒情歌曲这一名称是约定俗成而存在的。因为一切歌曲都要抒情,本来无所谓“抒情歌曲”。这里指的是偏重于抒情性、歌唱性,曲调优美流畅,节奏自由舒展,表现细腻,善于揭示人们的内心世界,以独唱形式为主演唱的一类歌曲。它是现阶段深受群众欢迎的一种歌曲体裁。如我国五四以来的《铁蹄下的歌女》(许辛之词 聂耳曲)、《夜半歌声》(田汉词 冼星海曲)、《玫瑰三愿》(龙七词黄自曲)等;建国以来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雷振邦改词编曲)、《克拉玛依之歌》(吕远词曲)以及近期的电影插曲《妹妹找哥泪花流,(凯传词王酩曲)以及《年青的朋友来相会》(张枚同词 王酩曲)等。  叙事歌曲  叙事歌曲顾名思义是一种叙述故事的歌曲。其主要特点是:歌词口语化,在词曲结合方面的要求比一般歌曲要严格,常吸收民歌、曲艺、戏曲的音调。如以分节歌形式歌唱多段歌词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方冰词劫夫曲)、具有民歌风格的《李双双小唱》(肖杰词 王玉西曲)、根据朗诵语调写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管桦词瞿希贤曲)等。  诙谐歌曲和讽刺歌曲  诙谐歌曲是用风趣的笔触写出具有幽默、诙谐效果的歌曲。它以逗人笑乐的手段,赞扬先进、美好的事物,表现劳动人民机智、幽默的性格和乐观主义精神,有时也善意地揶揄某些令人发笑的人物或行为。讽刺歌曲则以讥讽嘲笑的手法,揭露生活中落后消极的事物,或对黑暗反动的旧世界进行嬉笑怒骂式的贬斥和嘲弄。前者如20世纪50年代流行的,以别开生面的题材,描绘了一个新战士在欢迎的晚会上,叙述他几次要求应征人伍均未成功的“不幸”遭遇和渴望,以及愿望实现后自豪、得意心情的男声独唱《真是乐死人》(林中词生茂曲);后者如讥讽蒋家王朝推行法西斯独裁政策,到处钳制人民言论自由,连茶馆也贴上了“莫论国事”告示的《茶馆小调》(长工词费克曲)等。  舞蹈歌曲  舞蹈歌曲这一体裁首创于民间,古今中外均有。主要特点是曲调欢快、活泼,节奏鲜明,结构方正,适宜载歌载舞。如藏族歌舞《洗衣歌》(李俊琛词罗念一曲),浙江的《采茶舞曲》(大风词曲)等。  儿童歌曲  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并供少年儿童演唱的歌曲即为儿童歌曲。  由于它的创作、演唱与欣赏对象是广大少年儿童,所以应考虑到不同年龄少年儿童的特点。一般来说,儿童歌曲可以按年龄划分为幼儿歌曲(3~6岁)、儿童歌曲(7~10岁)、少年歌曲(11~14岁)三种。幼儿歌曲的音域一般在八度以内,最多不超过九度(中央c1一d2),旋律的进行以级进与小跳为主,乐句规模小、气息短。如《小口琴呀唱支歌》(金本词汪玲曲):  儿童歌曲的对象是小学低、中年级小朋友,在音域、旋律进行、句幅、节奏等方面比幼儿歌曲限制要小些。少年歌曲又可比儿童歌曲更为自由些。  通俗歌曲  通俗歌曲是通俗音乐中以“通俗唱法”为特征、娱乐性较强的歌曲。在我国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80年代后广泛兴起。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又有“流行歌曲”、“轻歌曲”等称谓。一般指以表现当代普通人的自我感受和心理体验为主要内容,歌同口语化,通俗易懂,音乐上具有轻音乐性格,节奏新颖,演唱上强调亲切自然,不甚讲究口形和发声位置,兼用真声、气声、轻声、粗声等,伴奏以电声乐器为丰等为基本特征,易于广泛流传,为一般大众所乐于接受的音乐形式。  通俗歌曲的品种繁多,有人将其分为抒情型、歌谣型、劲歌型、综合型等四种类型。  抒情型的通俗歌曲一般是优美、柔和的,但可以有热情洋溢、深沉哀怨等变化。旋律起伏较大,速度、力度多变。曲式多为三段体或二段体。如《爱的奉献》、《是否》等。  歌谣型的通俗歌曲风格质朴,曲调单纯,结构规整,句法匀称,旋律性强,音域不宽,常带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曲式多为一段体或二段体。如《小草》、《小城的歌》、《其实你不懂我的心》等。  劲歌型的通俗歌曲节奏感强,速度较快,音乐气质与爵士乐、摇滚乐、迪斯科等糅合在一起,重音位置颠倒,形成喧闹、热烈的气氛。演唱粗犷豪放,载歌载舞。较典型的如《巴比伦河》、《阿里巴巴》、《跟我来》等。  综合型通俗歌曲是一种综合多种手法与特点的通俗歌曲。可以是抒情型与迪斯科的结合,可以是抒情型与爵士乐的结合,也可以是歌谣型和摇滚乐的结合等。如台湾电影《搭错车》插曲《酒干淌卖无》,第一部分是抒情型通俗歌曲的写法:  再如苏越作曲的《黄土高坡》,是陕北民歌与摇滚乐的结合等。  对通俗歌曲,历来存在着不少争议。这主要是因为在通俗歌曲中,确实存在着不少内容消极、情调颓废,演唱矫揉造作,色情挑逗,低级趣味、格调不高,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消极因素。对此,我们应该注意鉴别,在群众中提倡较为高尚、审美功能较强的通俗歌曲,特别是要大力提倡和发展具有民族风格的优秀通俗歌曲作品。通过借助通俗歌曲这一群众十分喜爱的音乐形式,普及音乐艺术,并逐步引导群众提高音乐欣赏情趣,能够进一步欣赏并接受比较高雅的,诸如民族器乐、交响音乐、歌剧等音乐。  (三)轻音乐  “轻音乐”这个词,只是在我国通用。美、英各国在称呼类似轻音乐的概念时,使用的是“大众的”、“通俗的流行音乐”等名称。在日本叫“大众音乐”,原苏联叫“游艺音乐”,德国、奥地利等国叫“娱乐音乐”。轻音乐这个词在我国虽然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但直到50年代才约定俗成固定下来,成为一种音乐体裁和概念。它的含义和范围,相当于“通俗音乐”,而比国外的“流行音乐”要宽。有时也有称之为通俗音乐或流行音乐的。  轻音乐指一些内容不那么复杂,形式不那么庞大、艰深,风格比较轻快抒情,具有轻便、轻巧、轻松活泼的特点,群众性强,易于广泛流传,为一般大众所乐于接受的音乐形式。  由此可见,轻音乐范围非常广。上面所介绍的通俗歌曲即属于轻音乐范畴。除此以外,还有外国古典音乐中的标题小品(如贝多芬的钢琴曲《敛爱丽丝》、法国浪漫派作曲家圣桑的大提琴独奏曲《天鹅》等)、小夜曲(有声乐的小夜曲,也有由声乐移植成器乐和直接为器乐的小夜曲)、歌剧和轻歌剧中某些有轻音乐性质的序曲(如法囤作曲家比才的歌剧《卡门》的序曲)、插曲、进行曲(如《骑兵进行曲》、《凯旋进行曲》、《婚礼进行曲》……)等。  要说最富于轻音乐特征的,恐怕要算舞曲了。世界各国的舞曲种类非常之多,一般可分为民间舞曲、社交舞曲、音乐会舞曲等。当然,这几种舞曲类型之间的界限并非十分清楚,实际上许多社交舞曲米自民间,许多音乐会舞曲取材于民间,而日也为社交舞会伴舞。如以舞步小而得名的小步舞曲,以“蓬嚓嚓”三拍子伴奏节奏音型为特征的圆舞曲以及布鲁斯、狐步舞、波尔卡、探戈、伦巴、桑巴等舞曲。这些舞曲中有些现在已逐步在我国广大城乡流传,成为我国群众性文艺活动中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之一。  小步舞曲  小步舞是法国的‘种民间舞,17世纪为法国宫廷吸收过来后,在法王路易十六的大力提倡下,很快在法国以至于整个欧洲的上层社会中流行开来,成了18世纪社交场合的舞会中最重要的舞蹈。小步舞舞姿温良、典雅,彬彬有礼,舞曲的音乐稳重、舒缓,略带…种矜持性格。速度大多是中速,节拍为三拍子,结构一般是复三部曲式,全曲分为ABc三大部分,A部分的情绪常常优美、抒情,B部分则较为活泼,有一种动态感。  小步舞曲除用作伴舞外,有些可以单独存在成为独立的音乐作品,在音乐会演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音乐知识与欣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