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

出版时间:2008-2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浙江省教育厅  页数:224  字数:252000  

前言

  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刘希平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着重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高校校园文化是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优秀文化的缩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推进高校校园文化,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物质环境、精神内核和个性魅力实现大学的育人功能,在潜移默化中文化养人、文化造人。校园文化所具有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特质,能够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和源泉,为社会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  推进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客观需求。学校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文化传承活动的场所。文化是学校各项活动组织开展的桥梁与纽带,是学校之所以存在的基本要素之一。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为全体师生共同拥有的校园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不断促进内涵提升,打造和谐校园,推动大学可持续发展。  推进高校校园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谐的,有着深厚的精神底蕴。它的传承、融合和创新功能,既可以充实和丰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又可以引领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当前,我省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不仅实现了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而且注重文化内涵的不断提升。各高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探索校园文化的新载体、新形式,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优秀校园文化项目。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我省将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培育和打造100项校园文化品牌。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书,就是2007年度我省评选出的30项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成果的汇编,希望各校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启发。  校园文化要繁荣,必须走特色走品牌发展的道路,“品牌”是优质,是精品,是卓越,是特色。要充分利用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引导力和辐射力,带动和培育一大批极具个性魅力的校园文化项目,使更多的师生从中受益。校园文化建设更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规划,坚持不懈,整体推进,更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在这条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春雨润物细无声,于无声处孕芳华。”让我们的莘莘学子在校园文化的孕育下,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共同构筑我们的精神家园!

内容概要

  推进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客观需求。学校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文化传承活动的场所。文化是学校各项活动组织开展的桥梁与纽带,是学校之所以存在的基本要素之一。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为全体师生共同拥有的校园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不断促进内涵提升,打造和谐校园,推动大学可持续发展。
 推进高校校园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谐的,有着深厚的精神底蕴。它的传承、融合和创新功能,既可以充实和丰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又可以引领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书籍目录

书名页
版权页
目录

教育篇
特色篇
学术篇
艺术篇
实践篇

章节摘录

  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浙江工业大学“邓小平理论读书会”  浙江工业大学邓小平理论读书会是“全国优秀学生社团”,成立于1998年6月。10年来,“邓读会”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载体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习、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在全校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辐射作用,形成了浓厚的理论学习的氛围,构筑了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一、成果一览  10年来,浙江工业大学邓小平理论读书会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形成了“学校有总会、学院有分会、班级有学习小组”的理论学习社团的组织格局。共培养校级会员近2000人,院级会员近2万人。成功举办“知行杯”邓小平理论知识竞赛,“三个代表”思想流动车,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教育等系列精品活动,直接参与人数累计达10万余人次。会员课题立项共计1300多个,撰写论文1600多篇,获全国、省市级优秀论文奖达50余篇。出版《大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编印《晨思会员优秀论文集》、《破壁集》、《一得集》、《晨思时评》、《晨思》、《慧眼》、《航帆》、《红流》、《烛光》、《燎原》等理论书刊60余部约18000余册。获得“全国优秀学生社团”、浙江省高校“十佳社团”(连续6年)、“浙江省高校优秀理论学习社团”、“浙江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等称号。多名骨干会员分别获得“全国优秀学生干部”、“全国优秀团员”、“浙江省青少年英才奖”等称号。建成了《晨思报》、《晨思时评》、《晨思论文集》、晨思论坛、晨思网、晨思红色书库等理论学习阵地。建立了CIS识别系统,形成了系统的运作理念、行为规范和视觉识别标志。《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报道200余篇次。  二、目标与思路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第二、第三课堂”的有效作用,坚持以思想感召青年,以阵地凝聚青年,以活动吸引青年,创造性地开展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习、宣传和实践活动,切实有效地打造一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阵地,构筑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所指出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基于这一形势,为了在大学生中高举先进旗帜,弘扬主流文化,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浙江工业大学于1998年6月成立了理论型学生社团——邓小平理论读书会。“邓读会”以“学习、研究、实践、创新”为会训,注重发挥学生社团“第二、第三课堂”的有效作用,坚持以思想感召青年,以阵地凝聚青年,以活动吸引青年,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宣传和实践活动,切实有效地打造一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阵地,构筑青年学生的精神家园,在青年学生中营造浓厚的理论学习的氛围。  三、实施与保障  (一)建立学习阵地,设计有效载体,扩大理论学习的覆盖面,增强活动的实效性和持久效应  1.较为完善的理论学习阵地  10年来,“邓读会”建立了《晨思报》、《晨思时评》、《晨思论文集》、晨思论坛、晨思网、晨思红色书库等学习阵地。  《晨思报》自1999年创刊以来,已编印16期,发行量近5万份,读者除本校学生外,还有全省20多个高校的青年学生;晨思网于2002年创办,截至2007年6月,访问量已近20万人次;每年一期的《晨思会员优秀论文集》为校“邓读会”成员的理论学习提供了载体。  “邓读会”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宣传活动,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调动大学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青年学生走到一起来,共同聚集在先进理论的旗帜下。  2.“知行杯”邓小平理论知识竞赛  “知行杯”邓小平理论知识竞赛是浙工大“邓读会”自创办以来着力打造的理论学习载体,至今已成功举办9届。每届知识竞赛都有两三千学生参与,场面之热烈,同学参与热情之高,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品牌活动。  3.“三个代表”思想流动车  自2002年5月,浙工大“邓读会”“三个代表”思想流动车驶进南京军区驻浙某部以来,不断地下农村,进社区、工厂、教室、公寓,上网络等,通过专题报告、理论宣讲、文娱表演和学习成果交流等形式,宣传和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主题教育活动  10年来,浙工大“邓读会”邀请了学校及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和座谈会100多场次;启动大学生“民族精神论坛”;举办“民族精神征文比赛”;每周一进行主题为“向国旗许下心中理想,听国歌感受激情飞扬”的升国旗仪式;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十个一”系列活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教育“151”工程等等,不断深化主题教育,在校园里形成了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  5.理论学习课题化运作  “邓读会”以“学原著、立课题、出成果”为基本学习方式,利用暑期和业余时间,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社会调研,形成课题论文。10年来,“邓读会”成员共立项课题1300多个,撰写论文1600多篇。  6.社会实践活动  “邓读会”坚持在社会实践中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领悟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髓。1998年7月,“邓读会”骨干走进浙江嵊洲雅璜学习《民情日记》;1999年3月,“邓读会”会员走进万向集团,深入了解企业党建情况;2000年8月,组织了“党在我心中——暑假社会实践活动”;2002年7月,“三个代表”思想流动车奔赴全国6个省市,到达革命老区,看望老红军,结合实际向当地政府提出各种合理化的建议;2004年8月,随“飞鹰共建山海”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浙江常山,对当地乡镇的“三农”问题以及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多方面进行调研,献计献策;2006年7月,与《钱江晚报》全面合作,开展浙南红色之旅,重走长征路的实践活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润物无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