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农户的信贷需求与信贷约束

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西川  页数:202  字数:240000  

前言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和居民收入仍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从109655亿元增长到183085亿元,增长了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860元增加到10493元,增加了5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366元增加到3255元,增加了37.6%。此外,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也十分明显,2005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2001年的15.2%下降到12.6%,农村人口的比例从2001年的62.3%下降到57%。然而,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也进一步显现出来。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益凸显,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引起广泛关注,各种形式的人民内部矛盾时有出现。这些情况表明,我国正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一互相交织、复杂多变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各种挑战。在各种挑战中,“三农”问题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人地矛盾、粮食产不足需、农民权益亟待加强保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都反映了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农业和农民为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明显提高.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条件正日渐具备。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内容概要

  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贫困地区农户小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生产经营单位,而是劳动力的供给者。现阶段,中国贫困地区的人部分农户对正规信贷的需求以消费性为主。中国农村金融政策必须做出战略件的调整--从支持小规模的生产性贷款转向消费性贷款--以适应农户信贷需求的新变化。
  劳动力转移和农户福利水平的整体提高将是中国未来信贷扶贫战略关注的焦点,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基本服务对于增强贫困农户的就业能力和投资能力尤为重要。

作者简介

  刘西川男,1975年生,陕西人。分别于1998年、2002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于2008年在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博士后,主要从事农村金融与小额信贷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参与福特基金资助项目“中国非政府小额信贷研究”。于2005年协助主持浙江大学卡特中心在内蒙古、河南和山西三省(区)进行的大型农户和小额信贷机构调查。多次参加国际国内有关农村金融与小额信贷的研讨会,并提交和宣读论文。在《管理世界》、《中国农村经济》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l绪论
1.1提出问题
1.2观察视角
1.2.1历史视角
1.2.2国别视角
1.2.3市场视角
1.3研究思路
1.4结构框架
1.5可能创新之处
2农村金融概况:背景描述与观察
2.1贫困地区农户的经济活动
2.1.1家庭收入
2.1.2生产支出
2.1.3生活消费
2.2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2.2.1改革历程
2.2.2现状:正规与非正规
2.2.3农村信用合作社:产品与操作
2.2.4非政府小额信贷
3调查说明
3.1调查对象
3.2调研地区
3.3抽样情况
3.4调查情况
4贫困地区农户的信贷需求:生产性。抑或消费性
4.1引言
4.2文献回顾
4.3农户信贷需求的贷款用途
4.3.1条新的研究思路
4.3.2合约考察法
4.3.3意愿调查+假想式问题
4.4结论比较及方法讨论
4.4.1结论比较
4.4.2关于方法的进步讨论
4.5本章小结
5贫困地区农户的正规借贷行为:需求与供给的联立考察
5.1引言
5.2问题的提出
5.3描述分析
5.3.1数据
5.3.2贷款特征
5.4计量分析
5.4.1模型
5.4.2变量.
5.4.3估计结果及讨论.
5.5本章小结
6贫困地区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直接识别与计量分析
6.1引言
6.2文献回顾
6.2.1国外研究
6.2.2国内研究
6.3个分析框架
6.4正规信贷需求:识别与分类
6.5经验分析
6.5.1名义的与实际的信贷需求
6.5.2信贷需求规模
6.5.3进步的讨论
6.6本章小结
7贫困地区农户的正规信贷约束:基于配给机制的经验考察
7.1引言
7.2文献回顾
7.2.1定义与分类
7.2.2成因及缓解
7.2.3衡量方法
7.3理论分析
7.4经验研究设计
7.5实证研究
7.5.1初步考察
7.5.2计量分析
7.6本章小结
8贫困地区农户小额信贷参与行为:需求与供给的描述分析
8.1引言
8.2目标上移的现象
8.3小额信贷的间接瞄准机制
8.4农户对给定小额信贷产品的需求
8.4.1直接询问
8.4.2农户的收入构成与生产活动
8.4.3其他借款渠道
8.5小额信贷机构的信贷供给
8.6本章小结
9贫困地区农户小额信贷需求与小额信贷约束的计量分析
9.1引言
9.2文献回顾
9.3小额信贷的信贷需求
9.4小额信贷的信贷约束
9.5重新审视小额信贷项目
9.5.1信贷扶贫的基本假设
9.5.2忽略了什么?
9.5.3项目设计思路
9.9本章小结
10结论与政策建议.
10.1结论
1O.2政策建议
10.3可以进步完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在对中国农村金融背景的描述上,已有研究多从供给角度考虑,而对需求方面重视不够。这方面是由于我们过去直在理论上强调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源自供给方面,认为只要提高供给效率,停止不必要的干预,农村金融市场就能够有效运行;另方面也说明国内学界在研究方法与分析技术上还缺乏足够的准备①。有鉴于此,我们尝试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对中国农村信贷市场的发展历程作简要的回顾。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贫困地区农户的借贷行为因其所处的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随着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农户自身的“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既不再是恰亚诺夫、波兰尼和斯科特所言的“道义小农”,也非舒尔茨、波普金所言的“理性小农”(转引自张杰,2003),而是我们所假定的“劳动力的供给者”。在这样的背景下,倘若仍用昨日之眼光来看今日贫困地区之新问题,既不能抓住问题症结之所在,更谈不上在政策措施上有的放矢。对农村金融机构而言,许多商机因此而丧失;而对政策制定者来说,许多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多数情况往往无功而返。从供给的角度来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农村金融政策的调整农村金融机构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金融政策和贷款产品对贫困地区农户的借贷行为有什么影响?近期农村金融政策的调整和农村金融产品的改进与创新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下步的改革方向是什么?这些问题都亟待研究者做出科学的回答。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贫困地区农户的信贷需求与信贷约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