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沈明其  页数:325  

前言

  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具有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和评价标准。  随着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大和分类指导、分层教学的开展,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日益清晰,但作为实现培养目标重要工具的教材建设却远远滞后。由于应用型教材种类和数量的匮乏,许多院校不得不沿用传统研究型教学的教材,严重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浙江大学出版社一直关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与发展,把开发应用型本科教育教材列为重要工作,组织力量并与相关高校密切合作,与广大一线教师、院系教学领导进行充分有效的研讨、交流,组织优秀的作者队伍编写教材,努力编写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材。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设置有经管类专业,在学人员数量很大,涉及的课程也很多。浙江大学出版社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优先开发了教学急需、改革方案明确、适用范围较广的教材。

内容概要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在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类型本科教育。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高校主要培养理论型人才,高职类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大量的教学型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培养的是介于前两类院校之间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具有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和评价标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一、学习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性二、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四,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劳动生产率与贸易利益一、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含义二、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三、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四、绝对利益学说和比较利益学说第二节 贸易利益分配和相互需求方程一、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方程二、比较利益学说和相互需求方程三、贸易利益及其分配第三节 单要素模型与相对价格一、几个基本概念二、单一要素国际贸易模型三、交换比例与贸易利益第三章 要素禀赋、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一、要素禀赋二、要素密集度三、模型基本假设第二节 H-O理论一、H-O定理二、H-O模型的几何说明三、对:H-O模型的评价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一、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过程二、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图形说明三、要素价格均等化的限制条件与斯托帕一萨缪尔森定理第四节 H-O定理的验证与补充一、里昂惕夫之谜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第五节 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一、罗伯津斯基定理二、要素积累与贸易条件三、经济增长的福利效果与悲惨增长四、要素积累与比较优势第四章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第一节 短期中的生产要素第二节 特定要素模型的均衡解一、基本假设与生产可能性曲线二、模型的均衡解第三节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一、劳动实际报酬的变化二、X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三、Y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第四节 特定要素模型的评价一、短期与长期的比较二、特定要素模型的政策含义第五章 重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第一节 重叠需求理论一、重叠需求理论的产生二、重叠需求理论的基本观点三、理论简评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二、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的发展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四、理论简评第六章 贸易保护政策的依据第一节 最优关税理论一、最优关税理论二、最优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第二节 幼稚产业理论一、幼稚产业理论二、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第三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含义二、战略性贸易政策例解三、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批评第四节 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一、贸易政策制定中的政治经济学模型二、国际谈判与贸易政策三、贸易政策中政治经济学的现实应用第五节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一、进口替代战略二、出口导向战略第七章 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第一节 进口关税一、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二、进口关税的一般均衡分析三、有效保护率与关税结构第二节 进口配额一、进口配额的局部均衡分析二、进口配额的分配第三节 出口补贴一、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分析二、出口补贴的现实分析第四节 商品倾销一、倾销的经济学分析二、反倾销的经济效应分析第八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三、经济一体化的新模式--开放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二节 关税同盟理论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二、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第九章 要素国际流动第一节 资本国际流动一、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特点二、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三、资本流动与商品流动的关系第二节 劳动力国际流动一、劳动力跨国流动及其成因二、劳动力要素国际移动的经济效应第三节 技术国际转移一、技术国际转移的主要形式二、技术国际转移的经济动因三、技术国际转移的经济效应第十章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第十一章 国际收支第十二章 外汇市场第十三章 汇率决定第十四章 国际收支主调整第十五章 固定汇率下的宏观经浊政策第十六章 浮动汇率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第十七章 国际货币体系第十八章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自埃利·赫克歇尔和伯梯尔·俄林先后提出并建立起了要素禀赋理论体系以后,上世纪40年代以来,众多经济学家,如萨缪尔森(P A Samuelson)、斯托尔帕(w·F Stolper)、雷布钦斯基(T M Rybczynski)等人,都在赫克歇尔和俄林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要素禀赋理论。其中尤以保罗.萨缪尔森在1949年发表的题为《再论国际要素价格均等化》的重要论文最负盛名。在这篇论文中,萨缪尔森运用数学模型和量化分析的方法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原理,尤其是对要素价格均等化问题进行了严密的论证,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国际经济学界又常常将要素禀赋理论称为“赫克歇尔一俄林一萨缪尔森模型”(Heckschef-Ohlin-SaIllUelson Model,H-O-S模型),又称要素价格均等化(The 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teN)。  这一定理的基本内容是:自由贸易条件下,一国会扩大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产品的生产,减少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产品的生产,这样,对丰裕要素的需求增加,对稀缺要素的需求减少;在价格方面,以前便宜的丰裕要素的价格会提高,而原来昂贵的稀缺要素的价格会因需求减少而降低。同时,另一国发生的是相反的情况。所以,两国的劳动与资本的价格比率将趋于均等。  一、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过程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国际贸易是由相对价格差引起的,反过来,国际贸易又促使各贸易国的商品的价格趋于均等,同时生产要素的价格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经过相当一段时间,在没有其他要素干扰的情况下,各国同一生产要素的价格会达到均等化。  由于各国的要素禀赋是不同的,从而一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价格较低,而比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较高。国际贸易会使一国的生产结构发生变化,各国会较多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的要素的产品,较少生产并进口密集使用本国较稀缺的要素的产品。国际贸易造成的贸易参加国生产结构的变化使各国对不同生产要素的需求程度发生了变化。这种生产要素需求程度的变化又进一步影响到各生产要素的价格,从而使本国的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水平上升,本国比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际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